[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解放初期平潭军民平暴剿匪斗争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5-02-01 1:16 已读 912 次 2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解放初期平潭军民平暴剿匪斗争


作者:周裕惠


1949年9月平潭第二次解放后,不甘失败的反动势力趁着新生政权刚建立而尚未稳定之机,大肆破坏。当时福建省委给华东局呈毛主席的报告中指出:福建当前“最严重的是土匪、特务、反革命到处猖獗的问题”“如果土匪不消灭,则一切工作都会受到阻碍和损害”“消灭土匪特务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紧急任务”①。


早在1949年4月,国民党在逃离大陆前,就制定了“应变”计划:指令各省主席、专员、县长就地“打游击”,组织“反共自卫救国军”,部署其残余势力在大陆为匪。福建军统头子王调勋在福建组织特务武装,在全省及在连江、长乐、平潭等沿海海域、岛屿作乱。


1949年9月平潭第二次解放至1953年3月,平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一场平暴剿匪的狂飙,迅速平息国民党匪特地下武装“大刀会”的武装暴乱,并在平潭海域及周边小岛,对横行肆虐、猖狂至极的股匪,开展坚决打击与持续清剿,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妄图偷袭、占据扰乱的阴谋,谱写了一部平暴剿匪、保新生政权、镇守海防的英雄史篇,向党中央毛主席交出一份合格的“限期完成剿匪”的答卷,其功劳及经验值得永远铭记。


一、迅速平定匪特地下武装“大刀会”暴动


1950年2月17日(农历大年初一),平潭暴发了令全省乃至全国震惊的“大刀会”武装暴动事件。这是一场由国民党匪特策划、组织、实施,妄图颠覆我新生政权的武装暴乱。


平潭早在1922年就有迷信社团组织“同善社”(1927年发展成刀会)。1932年,各县“同善社”奉省“同善社”之命在各县组织“大刀会”


(平潭当时参加的有吴文波、林修恒、林松三人),并加强各县“同善社”之间的联系。1944年福安县“大刀会”暴动后,会首陈友昌逃来平潭与当时平潭的“同善社”头目


(也是平潭“大刀会”的搭线提调人)


林超凡在平潭组织“大刀会”。至此平潭“大刀会”开始有组织的发展。后因接收被国民党当局通缉的其他地区“大刀会”成员,一度改名为“通天会”。1949年,国民党当局为挽救残局,撤销了对“通天会”头目的通缉,由福建省军统特务头子王调勋秘密布置他们发展地下反动武装,对抗革命。


1949年2月,为对付我人民游击队,平潭县国民党实力派代表人物林荫,同平潭“大刀会”头目林超凡密谋,决定进一步发展壮大平潭“大刀会”组织,一方面派骨干到外地学习“刀法”,另一方面派骨干在苏沃、中楼等地大量发展“大刀会”组织。4月,被解除通缉的福建省“大刀会”头目陈友昌受军统特务指使,在福州召开各县会首会议。会后,由十个谊兄弟为骨干的平潭“大刀会”得到迅速发展。7月,陈友昌等人到平潭与退据在平潭的国民党73军军长李天霞,平潭“大刀会”头子林超凡召开应变会议,决定成立“大刀会”反动武装组织。由林超凡任司令,吴文波任总监,下设三个大队。并将平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三个大队分工负责。8月,国民党兵团司令李延年逃至平潭,派“敌后司令官”林长镛到梧凤楼村,召集“大刀会”头目林超凡、吴文波、林修恒等开“应变”会议,决定以“同善社”名义,秘密发展“大刀会”反动武装组织,待机暴动。对外他们以“同善社”名义,在大练、苏沃、平原、流水、中楼、东庠、城关等87个村,大量发展会员人数,后来信徒一度发展到3700多人。“大刀会”头目玩弄“周公祖封枪不发,桃花仙化弹为泥”的骗术,诱骗入会信徒受训习武,以供他们驱使及支配。


时值平潭刚解放,为配合大军渡海解放沿海其他岛屿,政府动员船工积极支前。为干扰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大刀会”准备在全省发动大暴乱。平潭“大刀会”为此专门成立暴动领导机构,总司令林超凡,总监吴文波,外交吴国柏,正指挥林修恒,副指挥林厚彬,下辖四个大队(人数1107人)及一个潜伏大队。他们一方面大肆造谣惑众,说什么“解放军运了两船脚镣手铐,要抓船员”“凡同善社的会员都要被抓走”,造成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他们派出吴国柏、林厚彬,到白犬岛与林荫残部联系,企图里应外合颠覆平潭的新生政权。1950年2月13日,平潭“大刀会”召开全县各地头目会议,计划于当年元宵节实施武装暴乱。后因韩厝寮村骨干林孝敬在参会途中被驻军扣留,林修恒怕机密泄漏,在君山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实施全面暴乱。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一)拂晓4点,参加暴乱的“大刀会”成员在指定的地点,领取大刀、长矛、符水,并身穿统一服装,分三路进攻当地驻军。林厚彬、钱文彬等率领503名武装会徒,进攻城关驻军245团参谋处、“中正堂”步兵连,并包围公安局;林修恒、陈明英、陈辉忠等率领288名武装会徒,进攻驻平原官井解放军营部;郑辉金、陈子汉率领290人,进攻驻流水后田驻军营部。各队先派10多名武装信徒,以向解放军拜年名义接近营区。驻军误认为是群众来拜年,且战士们尚未起床,疏于防范。结果在城关,暴徒们用大刀、长矛冲击我驻右营参谋,造成除参谋长因事外出幸免外,其他人员悉遭惨杀。后团参谋长曹文奇组织还击,统领“大刀会”的法师、副指挥林厚彬被击毙。另一法师兼大队长钱文彬中弹逃跑。部分暴徒相继中弹,余者相继逃命。在流水后田驻扎的是机炮连,因机炮无法近战,我方战士当场被砍死10人,砍伤20人。后连长下令还击,击毙、击伤暴徒32人,余者四散逃跑。在平原官井,在我驻军步兵连一位哨兵被砍杀后,部队立即进行还击,当即击毙、击伤暴徒11人,俘虏100多人。“这场‘大刀会’暴乱,在我军反击下,共击毙76人,伤47人,俘虏230多人,迅速被平定。人民解放军官兵在暴乱中牺牲了15人,受伤34人”。②


“大刀会”武装会徒逃散后,县大队、公安战士继续追捕其头目与顽抗分子。首先封锁其活动据点及附近港口。同时县委指示县大队副队长吴兆英带队伺机抓捕了“大刀会”外交头目吴国柏。另一“大刀会”骨干林吓歹,暴乱平息后潜逃外地,因国家要开展“镇反”(1950.12-1951.10)在外难以藏身,于1950年10月潜回平潭并藏匿在君山山洞。吴兆英奉命率队,会同一区(流水)指导员郑彩会、区长林中长组织带领的骨干民兵,直捣山洞,当场抓获“大刀会”骨干郑辉金、林吓歹(此两人后依法受到惩处)。


平定“大刀会”暴乱后,平潭县委除对极少数首恶分子实施坚决镇压、法办外;对受蒙蔽参加暴动的“大刀会”其他人员,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对被俘的一般人员进行登记,经教育释放;对参与“同善社”的一般群众,对其进行教育,促其退会,从而瓦解了“同善社”组织。


二、穷追猛打,剿灭股匪,守卫海疆


1950年5月,为贯彻福建省委剿匪部署,平潭县成立“平潭县剿匪委员会”,后改称“平潭县军政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县大队领导、公安局长、驻军首长参加,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县的剿匪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1950年上半年,盘踞台湾、金马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把福建境内的土匪、特务组织起来,成立“福建游击军区”,由驻金门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胡琏为司令,黄炳炎为副司令,并在金门设立“敌后工作指挥室”,成立“海上突击军”,实施国民党“游击计划之作战”的部署。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支持蒋介石进犯大陆。此时窃踞台湾、金马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狂妄叫嚣“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四年成功”。福建沿海股匪乘机兴风作浪,平潭及附近小岛的剿匪斗争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这时,解放初撤离大陆的国民党特务、党政要员、股匪及平潭国民党县长林荫的反动武装,先后集聚在马祖,成立“福建省反共救国军海上保安纵队”(自诩“海上反共堡垒”,简称“海堡”)、“反共游击总队闽海纵队”,由王调勋兼任司令,林荫任参谋长。其中,平潭、福清籍股匪集中在第二纵队,林荫兼任司令,总部设在白犬岛,另有其他散匪21股594人。从1949年9月至1953年3月,“海堡”股匪及散匪在平潭周围海域和小岛,为非作歹,气焰十分嚣张。据统计,当时股匪劫持平潭商船63艘,渔船10多艘,驻军给养运输船2艘;抓走押运战士、船工共27人,打死2人,杀害2人;上岸偷袭抓捕下乡干部、基层干部、群众11人,劫持20多人;抓捕海上作业渔民100多人,强迫他们加入“海堡”股匪组织。平潭剿匪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1950年6月,“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第五纵队第十四支队第五大队长念其顺、副大队长林昌贤,在大扁岛组织30多名匪徒并设据点,在海域抢劫商船与军需物资。29日,先后在庙前村、东利村公然抓捕下乡工作队员魏世英、吴正寿、王昌麟、曲本仁、孙玉堂5人(另有吴宗政不在现场而逃一劫),抢走枪支6支,子弹300多发,手榴弹12枚,对5名工作队员严刑拷打,并准备将他们运往白犬岛。6月下旬,股匪林起栋在吉钓岛组织20多人匪徒,凭借精良武器,称霸一方。在南部海域有“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第二大队念克河部,有300多人,机枪8挺,步枪200多支,汽船1艘,大小帆船13艘。他们盘踞塘草屿,盘踞南日岛“海堡第二纵队第六支队”李明光,“第一特别行动队“李孔凤股匪结伙,横行于牛山、东甲及福清万安一带海面,给平潭南面海上交通带来严重影响。6月,其中的一股海匪在斗垣海面,竟公然追逐两条已躲进我潭角尾澳内的商船,将其洗劫一空后扬长而去。同年10月,“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第二纵队第四支队头目王子福、陈益猫带领股匪百余人,占领东庠岛达5天之久,他们公然在岛上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反共宣传。此外还有活动于大小练的陈天贵部,经常扰乱娘宫、东西壁一带的陈文梅部等。


针对福建的严重匪情,以及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后福建面临的对敌斗争新形势,1950年11月17日、22日,毛主席对福建剿匪工作作出两次重要批示,提出全力以赴,限期6个月内剿灭一切成股土匪③;福建必须迅速实行土改,剿匪要与广泛展开的土地改革相结合④。福建省委根据毛主席的重要批示,进一步调整了剿匪方针,采取剿匪、土改、镇反“三管齐下”,除增加剿匪的力量外,还大力组织发展人民武装,充分发挥地方武装、民兵组织在剿灭股匪中的作用,使全省的剿匪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平潭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毛主席重要批示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制定了“重点清剿、面上控制”方针,采取搜剿、围剿、驻剿、奔袭等形式,不给股匪喘息之机,使其无处藏匿,最终彻底干净地将其消灭。


1950年6月24日,县驻军251团7连1排,在县大队配合下,在屿头海域进剿“福建海上保安纵队”第5支队第2大队第8中队,激战2小时,击毙中队长林吓肯等3人,俘匪2人,缴获步枪14支及一批物资。1950年6月下旬,平潭二区组织了20多名由区中队、骨干民兵、区干部组成的剿匪队伍,由区委书记杨玉鸿任剿匪总指挥先后四次赴吉钓岛剿灭林起栋股匪。在海上击毙匪首林起栋、匪徒林倭古等4人,伤5人,活抓7人,其余匪徒乘船出逃,为吉钓人民割除了匪害。7月2日,在民兵的配合下,驻军两个排进剿大扁岛“海上保安反共突击队”第五大队,捕抓大队长念其顺等11人股匪,缴获步枪9支,曲九3支,匪船1艘。除3人逃脱外,其余匪徒都向政府投降。同时在福清高山安峰乡干群、民兵的配合下,解救了被股匪抓捕,并扣押在船上准备沉入海中的工作组魏世英、吴正寿等5人。横行大扁岛几个月的念其顺股匪,至此全部覆灭(念其顺被依法镇压)。7月20日,抓获土匪李标盛,成功追击新委任的匪大队长林仲达。


1950年下半年,特别是贯彻实施省委调整后剿匪工作新的方针、部署后,平潭把剿匪、土改、镇反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县大队、区中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同时加强剿匪的情报工作,掌握剿匪主动权,全县剿灭股匪取得了新的成就。10月,接群众报告,县大队抽调一个排20多人战士,由副大队长吴兆英率领,前往屿头岛清剿陈徽枝股匪。官兵们发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传统,驻点发动群众,宣传政策,多次召开匪属座谈会。驻岛三天后,就有10多名土匪向工作队自首。万叟村土匪头目陈一咪拒不自首,被工作队抓捕后又逃跑。吴兆英率领武装人员包围东珠村,最后将其抓获交公安部门法办。剿匪武装人员驻岛18天,全岛43名匪徒投案自首。11月12至23日,驻军251团配合县大队再次进剿扰袭屿头的股匪,俘获中队长等12人,另有匪徒27人自首,缴获长短枪6支。经过连续追剿,屿头岛匪患已被剿除。东庠岛毗邻马祖,直径距离马祖才61公里,长期被白犬股匪占领并成为其据点。该岛社情复杂,群众恐匪情绪严重,几次进剿都无成效。1950年10月,县大队副大队长吴兆英,会同一区领导郑彩会、林中长,在岛上建立匪情联络渠道,通过曾任福长平工委委员林微凉在岛上明显处设暗号,及时向流水的区分队及小庠驻军传递报告匪情。6日,我驻军251团在县大队配合下,组织70多艘渔船,在小庠岛驻炮军火的掩护下于晚8时登陆东庠岛,直捣匪窝,匪首陈益猫乘船逃窜,适遇10级以上台风,把枪扔在海里后折回抛锚被全部抓获。其中王子福、陈万安、陈恒安、游经松、游天龙等罪大恶极的匪特,后被判处死刑。经此一役,东庠岛的股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51年6月,有情报称念克河部将到草屿抢劫,县大队吴兆英与驻岛部队,奉命率领由数百名驻岛部队、县大队、民兵等武装人员组成的队伍,从敖东芬尾,北厝吉钓,分两路包围草屿岛,对其进行暴风式清剿,股匪不战自溃,各自逃回白犬、乌丘老巢。至此长期横行这一海域的股匪受到沉重打击,平潭南部海域通道得以顺畅。


由于平潭剿匪实施“重点清剿、面上控制”相结合,以军事打击为主,与土改、镇压反革命三管齐下的策略,又致力贯彻毛主席指示,“把平潭的防御工事做好了⑤”。经过两年多剿匪斗争,平潭的海防得到巩固。退守台湾、金马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不敢像1952年10月“突袭南日岛”、1953年2月窜犯东山岛那样冒然进犯平潭。


三、消除匪患、镇守海防的历史经验


(一)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剿匪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福建省委调整后的剿匪方针、决策,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县实际的剿匪方案。1950年2月平潭迅速平息“大刀会”暴动后,成立了“平潭县剿匪委员会”,由县委书记韩陵甫、县长宋秋成、公安局长张锦心、县大队副教导员刘欣如和副队长吴兆英,以及驻军政委、团长组成的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剿匪方案,调查了解分析匪情及人员组织、武器状况,建立剿灭工作的情报系统,统筹开展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工作。1950年11月17日、22日毛主席对福建剿匪工作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后,进一步加大了剿匪力度,一是加强剿匪武装力量;二是对股匪经常袭扰、盘踞的屿头、大扁、吉钓、东庠、大小练、塘草屿等岛屿,实施“重点清剿,面上控制”的新策略,连续进行搜剿、围剿、驻剿、追剿、奔袭等,不给股匪以喘息之机,迫使股匪无处藏身。同时对盘踞小岛的股匪进行重点清剿,不留死角,粉碎股匪在小岛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阴谋,为夺取剿匪斗争的胜利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施剿匪、土改、镇反“三结合”,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组织“三结合”。1950年12月平潭开展了以“贯彻减租、领导生产和清理债务”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1951年10月,获得土地证的农民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支持全县的剿匪工作。同时,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土匪、特务,全县召开各种斗争会316场,批斗地主、恶霸329人,反动富农8人,县区人民法庭召开公审会66次,消除群众恐惧的心理,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形成“村村设防、路路设岗,一方闻匪,八方响应”的机制,使匪特走投无路,无处藏身。另外,在剿匪斗争中,重视组织发展县区地方人民武装和民兵组织,克服单纯依靠主力部队剿匪的做法。早在1949年10月,平潭以原平潭人民游击支队部分队员为基础,组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地方武装“平潭县大队”,人数150人,设一个连(中队)、一个侦察班、一个通讯班。各区设20-30人的区分队。1951年2月,抽调区分队骨干组建第二连,使县大队人数增至200多人。1951年3月,平潭县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侯军分区(又称第四军分区)第六独立营。6月,又把各区分队升编为第三连。至此全营有300多人,成为剿匪斗争中的重要地方武装,在剿灭股匪中发挥重要作用。仅“1950年1-9月,平潭共发动剿匪130次,战斗13次,毙、伤、俘匪首、匪徒87人,自首91人”,⑥每次都有县大队参加。


(三)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相结合,以政治上分化瓦解为主,及“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区别对待政策。平潭迅速平定“大刀会”暴动后,县委认真实施区别对待政策。除对几位“大刀会”头目严厉打击外,其他受骗参与暴动而被俘的人员全部释放,对被击毙的人员家属进行教育抚慰,对困难户给予救济,对受伤的给予治疗。在党的宽严得当、区别对待政策感召下,不少参加暴动的会徒进行现身说法,揭发“大刀会”的欺骗伎俩和政治目的。许多“同善社”会员,纷纷向政府登记,使“大刀会”及“同善社”走向土崩瓦解。


在军事进剿屿头、大扁等股匪时,我进剿武装人员发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作风,向群众、匪属大力宣传党的区别对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政策,分化瓦解股匪,促使大部股匪投案自首,一大批受骗参与的人员向政府登记,脱离股匪队伍,最大限度地孤立、分化了股匪队伍。


(四)在清剿股匪的策略上,实行集中对集中、分散对分散、驻剿与游剿结合的灵活机动战术和策略,增强了剿灭股匪斗争的针对性与成效。随着沿海与小岛剿匪斗争的广泛开展及“重点清剿、面上控制”新策略的实施,股匪不断变换策略,主要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为此平潭军民在实施集中主力、严密包围、进剿封锁的同时,主动转变战术、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集中对集中、分散对分散、驻剿与游剿相结合的新战术,更多地发挥县、区地方武装力量、骨干民兵的作用,以便消灭零散股匪,并且在主力部队转移后,能独自担负起巩固后方,肃清散匪的任务,保证平潭的长治久安。


①《张鼎丞向华东局呈毛主席的报告》,1949年10月2日。转引自:《张鼎丞传》第30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


②平潭政协文史组据县公安局档案整理:《“大刀会”暴动记》;《平潭大刀会暴动》《福州地情网》,2015年11月12日。


③毛泽东:《关于加强华东军区领导,做好剿匪的电报》,1950年11月17日。转引《张鼎丞传》,中共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313页。


④毛泽东:《福建省委关于剿匪和土改报告》上批示。1950年11月22日。转引中共福建省委研究室《50年与50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8月,第37页。


⑤毛泽东:《关于继续努力消灭残匪给叶飞等的电报》1951年4月1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集》第2册,第212页。


⑥吴兆英、吴翊成:《平潭县大队的组建战绩》,2004年7月。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