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线天
看了《八闽大地》版主Burton介绍的福建省泰宁金湖景区水上一线天,这是一线天中最为精彩的。
离三明市几十公里的永安桃源洞中隐藏着绝美的景色,也有一个“山中一线天”。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一线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挤压形成的缝隙。这种缝隙被称为地质节理,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狭窄通道。桃源洞的一线天高90米,全长127米,共206台阶,最窄处宽几十公分,人只可侧身而过。桃源洞其实没有洞,桃源洞口实际是两峰之间裂开的巨缝,不是真正的洞。一条桃花涧迂回曲折,穿过双峰耸立的峡谷隘口,潺潺汇入沙溪河,小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所以它的一线天就成了山中一线天,呵呵。
不过,永安桃源洞的一线天还多了些传说。
一线天也叫试剑石。北宋年间天波杨府的两员大将孟良、焦赞南征战败后撤退到桃源洞安营扎寨。杨家将的八妹到这里与孟、焦二人相遇,军至桃源洞,被巨石挡住去路,大军受阻,她一气之下,拿出宝剑,手起剑落,劈开山崖,形成了一条深深的缝隙,露出一线通道。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杨八妹的“试剑石”。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称赞其为“缝隙一线,上劈山巅,远秀山北,中不能容肩。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可见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价值。
离水面36米的崖壁上,刻着“桃源洞口”四个大字。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这些小字为七律《桃源洞》: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 临眺踌躇意未休。
每字也有50公分见方。
这座丹崖赤壁气势雄伟,使桃源洞口成了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七十年代初,我们工厂组织团员郊游,当时是从三明市里骑自行车去的。年青真的好,数十个青年男女,组成一支快乐的自行车队,一路欢声笑语。当时的桃源洞还保持着原生态的野性,一线天比现在的更狭窄。有一女青年,由于身材太张扬,前凸后翘的,居然挤不进一线天,当时大家帮忙前拉后推,她胸前的钮扣都挤丢了一颗还是不行,最后只好退回山下等大伙。
就算我们平常身材,侧身进一线天时也会觉得胸闷气促,脚下非常湿滑,缝隙中只有头顶上一线光,非常昏暗,且不能低头看路,大家只能侧身挨个向上移动。
如今的一线天里凿宽了许多,己是全程阶梯,步道。虽然好爬了,但当年进一线天那种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敬畏,恐惧感,挤迫感己了无踪影。
出了一线天,仍是危崖耸峙,不过间隙稍大、地势略平。一路向上经古井、仙人棋盘、跨虹桥、点将台等,各具景观及传说。点将台左侧山路从灌木丛中迂回,山峰侧面视野开阔,远近的山峰起伏不断,层层叠叠,犹如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山水画,故名叠彩台。
沿途崖石上还留有不少古人石刻。有的字还不太好认。
“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
是为宋徽宗宣和元年李纲因直言上书触怒朝廷,被贬沙县任监税小官,次年到栟榈山游览时所题。
这些历史遗迹更为桃源洞的秀美风光增添许多人文景致。
登叠彩台远眺,极目所见,对面陡峭悬崖半山腰隐约有一座红瓦白墙的建筑,那便是百丈岩景区的马氏仙姑庙,是当地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
登到“一线天”崖顶,倚栏临虚,凉风送爽,顿生“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台下还有凤冠鹤顶亭、金鸡报晓等景观。对岸走马岩、降仙台、龟山、天柱峰、观音岩尽收眼底,俯身下望,沙溪河宛如一条闪亮的缎带,缠绕在群山碧岭之间。
颇具武夷山天游峰胜景,小武夷之名非虚。
游毕桃源洞可到永安城里享用小吃。感觉永安的小吃其实胜过沙县小吃,所以很多东西名声在外,实则不然。
永安还有一特产---黄椒,其历史悠长,以独特的香、辣闻名国内外,如今早已是食品业界广泛使用的调料,被称为“辣椒之王”。
已标注为道路曲折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