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文旅新探·书肆寻香|成都:烟火街巷里的书店

送交者: 笑鸠[♂★★★声望勋衔14★★★♂] 于 2025-04-25 0:57 已读 110 次  

笑鸠的个人频道

+关注

文旅新探·书肆寻香|成都:烟火街巷里的书店
2025-04-24 23:09:41 来源:新华网


[Insecure Code] [< video id="dhy-video" class="dhy-video" tabindex="0" poster="http://www.news.cn/20250424/09e4a2e893fb457895f5676114dc4ab1/c.html" playsinline="true" preload="auto" x5-playsinline="true" webkit-playsinline="true" src="https://vodpub6.v.news.cn/yqfbzx-original/20250424/2025042409e4a2e893fb457895f5676114dc4ab1_XxjdzbC007136_20250424_CBMFN0A001.mp4" style="position: static !important; top: 0px; left: 0px; width: 340px; height: auto !important;">]

  新华社成都4月24日电题:成都:烟火街巷里的书店


  新华社记者赵怡宁


  居民楼下、菜市场旁、杂货铺边,在四川省成都市升腾着烟火气、环绕着市井声的闹市区里,隐藏着一家家社区书店。它们不仅卖书,也用书籍围出一片静谧,是居民在生活半径内触手可及的文化栖息地。


  23日晚,开在成都市紫东社区的白读书屋,邀请了读者泓力来分享——在电子印刷时代,手工印刷为什么令他着迷。人们紧邻而坐,充满好奇,泓力有问必答。这是白读书屋“晚间客厅”的读书日企划,像这样的分享活动,每周书屋都会举办两三场。


  这里是一家典型的社区书店,相较于其他书店而言,社区书店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方便利的文化空间。随时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隔离开现实生活的繁杂琐事,寻一份安心宁静。


  “喜欢睡个午觉,踏着拖鞋,下楼走进白读书屋,点杯咖啡,捧本书,一直待到天黑。”颜川奇是一位书店探店博主,在他看来,社区书店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消磨了书籍“阳春白雪”的气息。“紧邻着人间烟火阅读,总能让文字更真实,读着更感同身受。”



 居民楼内的白读书屋。(陈居伟 摄)


  白读书屋位于居民楼一层,招牌并不显眼,如果步履匆匆,很容易擦肩而过。温暖明亮的灯光点亮屋内,空间被书架隔断成一个个隐秘的阅读角。读者或面对窗外绿植、或守着一盏落地灯、或蜷于榻榻米上的蒲团。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让大家安静舒服地阅读,踏进‘白读’,就像踏进一间家里的书房。”白读书屋的90后主理人张向辉介绍,他与两位朋友在2023年创办了书屋,“最初只是因为大家都爱买书,家里实在没地方放了,就想不如开家书店,拿出来分享。”


  在巴适安逸的成都,藏在居民区的小书店不少。2023年起,成都市在一些菜市场建立起“菜市书屋”,目前有独立建设的“菜市书屋”70家,去年超过150余万人次的市民走进菜市书屋,构建起具有“烟火气”和“书香气”的阅读场景。


  在玉林片区的益民菜市场,就有一家“菜市书屋”。透过书屋的落地玻璃墙,可以直接看到居民们买菜的场景。墙外是喧腾的叫卖声,墙内是零星的翻书声,差别迥异,却互不打扰。


  “其实最初只是为了解决菜市农户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办起来后发现,周边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今的菜市书屋已经逐渐拓展出便民服务、家庭教育、科普知识等功能。”


  除了政府主动创建社区书店,众多书店经营者也主动扎根社区。散花书院蓓蕾店位于蓓蕾社区的一方小院里。踏进院门,抬眼可见一株两人合抱粗的黄桷树,阳光穿过树叶打在竹桌竹椅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屋内摆满书籍。



 散花书院蓓蕾店的小院。新华社记者 赵怡宁 摄


  “和家里相比,书店更容易静心,没有琐事打扰。往往在家里,几天看不完一本书,在这里只需要一个下午。”读者何丽说。她喜欢每周和朋友在这里相聚,两个人看看书,聊聊近况,是最为放松的时刻。


  社区书店的客人大多来自周边。“蓓蕾店80%的客人都住在附近。”散花书院门店管理总监熊奕说。


  白读书屋也做过统计,他们的客人最远不超半小时车程,大多在十分钟步程内。正说着,两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手拉手跑上门口台阶。“我跟妈妈说了,来‘白读’看书写作业,晚上九点前会回去。”女孩杨子帆说。


  社区书店虽没有网红书店的人流量,但常客不少,往来间,书店多了一份人情味。


  熊奕说,一位马来西亚的客人和书店店员成了朋友,“客人就住在散花书院蓓蕾店附近,经常来店里看书、工作。有一次,我们店员上班时身体不舒服,这个妹妹跑回家拿了药专门送过来。”在她看来,社区书店,不仅是书籍的集散地,更是居民分享生活感悟、碰撞思想火花的精神驿站,它以文字为纽带,串联起往来其间的人们。

喜欢笑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