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详解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看点
院士详解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看点
2025-04-15 17:40:18 来源: 新华社近日启幕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中国馆以其独特风姿吸引着各国观众的目光。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具体有何看点?担纲中国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总设计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崔愷,讲述了设计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绿色建筑理念。
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
4月7日在日本大阪拍摄的世博会中国馆外观。新华社记者杨光 摄双曲面屋顶造型精巧,如同灵动的书卷轻轻卷起;外立面“竹简”温润华美,用金、篆、隶、行、楷等字体镌刻诗词名篇;馆前以篆书石鼓文撰写的“中国”标识古朴端庄……从造型外观看,中国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
“中国馆此次的设计方法就是利用书简的打开模式,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徐徐展开的感觉。”崔愷介绍,中国馆取形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文化符号,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文化底蕴,更是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回应。
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位置,南侧面向人来人往的主要道路,西侧靠近中央景观区,用地呈狭长状。
设计师们匠心独具,利用展馆外侧的狭长空间打造了一条竹林小径——竹简曲墙之外有细长的格栅帷幕,如同竹帘,帘内有竹林小径,帘外有林木婆娑。
崔愷表示,这种设计不仅能呈现出东方园林含蓄内敛的独特韵味,也可以通过空间与明暗的变化,实现层层递进、步移景异,令参观者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是空间与意境的巧妙结合。
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充分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核心理念。例如,此次中国馆建筑充分尝试了竹材在建筑中的使用。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竹林小径。(中国建科供图)“竹子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更是一种可再生的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具有生长周期短、碳吸收量大、易降解、材性柔韧、传热系数低等优点。”崔愷介绍。
在他看来,我国竹资源丰富,推广使用现代竹材可以成为我们减碳固碳的技术策略。“展现中国自己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大阪世博会是一个好机会。”崔愷说。
屋面采用轻透的阳光板,便于引入自然光;竹墙间的景窗缝隙,可以导入微风;装配式、预制化的建造方式,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便于再利用和回收……一系列举措践行绿色理念,也诠释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参展主题。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东方之冠”中国馆,到2020年迪拜世博会“华夏之光”中国馆,在近几届世博会上,中国馆通过展馆本身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介绍,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是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一次集中体现,应用了多项行业领先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在这里,人们不仅将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更能见证中国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