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河南某部队师政委借宿农民家,闲聊中得知对方竟是特等功臣
1969年,河北省的某个部队进行拉练。由于暂时没有住处,部队的师政委住进了当地一户农民家中。
其中,一个热心的老人接待了师政委。对于老人的照拂,他非常感激。交谈之中,师政委问到了老人的名字。
当老人说自己名字叫杨世南时,这个师政委愣了愣,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个人,便开口问:“我知道部队上有一名特等功臣,也叫杨世南。按理来说,应该也到了这个年纪了,你听说过这个人吗?”
老人听了笑了笑,缓缓说:“我就是你口中说的杨世南。”
师政委听后,惊讶不已。他没想到曾经与董存瑞齐名的特等英雄,如今却在村子里过着平淡的生活。
杨世南是什么人,他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呢?
杨世南
杨世南的参军经历
1922年,杨世南出生于河北的涿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他从小饱受苦难。也正是因为困难,让他很早成熟起来。
1942年,杨世南目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便成为游击队的一员。
杨世南参加革命时,正值日军在华北各地实行“三光”政策最为猖獗之际。
在部队中,他积极打游击战、埋地雷、打麻雀战,和战友们用机智灵活的策略打击敌人。
战斗中,杨世南顽强勇敢,表现勇敢,多次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上级的表扬。1943年,组织上看他表现出色,便让他加入了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向华北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1946年,杨世南正式成为解放军的一员,被分配到某部15团2营5连。
解放战争开始后,杨世南依旧表现出色,作战勇猛。
1947年9月,杨世南所在的部队朝着河北丰宁县出击。在吕合堡后所屯,战士们和敌人进行了两次交锋。一时间,战斗异常激烈。
杨世南旧照
杨世南所在的二营五连很快和敌人展开战斗。凭借精良的武器和有利的地形,敌人先后四次朝着我军阵地发起了冲锋,企图把我军消灭在三省庙以西。
某天,敌人再度朝着二营发起进攻。一时间,弹片在阵地上横飞。
敌人借助炮火的掩护,将杨世南所在的五连前沿阵地成功突破,我军伤亡人数达30多人,我军面临的形势非常紧张。
突然间,几个敌人冲到杨世南面前。见此情形,杨世南眼中闪着仇恨的目光,双手紧紧握着手枪,猛地朝着敌人刺去。
一个敌人被捅死,又一个敌人猛冲过来。
杨世南顺势一闪,将敌人扑了个空。杨世南趁敌人还未转过身来,从侧后方一个猛刺,敌人惨叫一声,被撂倒了。
此时,十几个敌人发现五连阵地上的军人少了很多,拼命冲上来,嚷嚷着要抓活的。杨世南和战友们只能一边后退,一边招架。
杨世南旧照
突然,杨世南不小心一脚踩到小坑,顿时感觉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上。敌人丧心病狂,用枪托朝着杨世南就是一阵猛打,顿时便昏死过去。
敌人见他躺在地上不动弹,还以为他已经死了,朝着他的头上砸了两枪托,才扬长而去。
随着“轰”的一声,杨世南被炮弹声震醒了。他吃力地睁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他只能坐起身来,无论如何都挪不动身子。
突然又传来一阵炮声,再次将杨世南震醒了。他吃力地将眼睛睁开,意识逐渐模糊起来,只觉得浑身疼痛,怎么也挪不动身体。
杨世南使出浑身力气坐起来,发现在不远的山坡上,几个敌人正在朝着我军射击。他想站起来,却根本站不起来。
突然,杨世南发现不远处有一支枪,便忍住疼痛,咬紧牙关奋力爬过去,抓起枪,朝着敌人就是几枪,敌人应声倒下。
此时,增援的部队赶来了。剩下的几个敌人见形势不妙,便灰溜溜地逃跑了。
战后,杨世南和战友因作战勇猛,立下了一等功。
杨世南和董存瑞齐名
1947年11月,国民党又组织部队,从永宇县朝着四海一带进犯。我军得知消息,立即摆好阵势,将敌人引诱过来,钻到我军布下的埋伏中。
这场战斗,五连的任务是切断敌人的退路,在大胜岭后面的山头上修建防御阵地,让敌人不知不觉进入埋伏中。
一直到天色亮了,敌人才发现自己中了我军的圈套,试图向后撤退。杨世南和战友见状,立即开了火,敌人被打得狼狈不堪。
此时,敌人妄想从五连阵地突围,便组织敢死队,接二连三朝着阵地发起冲锋。五连占据着有利地势,先后五次打退了敌人的冲锋。
就在此时,五连的手榴弹和子弹都打完了,敌人便趁机发起了第六次冲锋,试图抢占制高点。杨世南突然见山上都是石头,便对战士们喊:“快,拿石头砸!”
杨世南和战士们
战友们听到杨世南的喊声,纷纷将石头搬起来,朝着敌人砸去。一时间,敌人阵地中传出“哇哇”的惨叫声。
这次,敌人又被我军打退了,杨世南和战友激动地跳了起来。
等到夜幕来临,我军正式发起了总攻,杨世南便率领一个班,将南湾村西头山上的敌人打掉了。
在月光下,杨世南将三个组长召集到一起开会。
在进行分析后,他认为敌众我寡,不能进行强攻。等到靠近时,才能开火。
于是,三锦州市的士兵便兵分三路,朝着山头上的敌人靠近。杨世南便率领战士们顺着山坡向上爬。等他们行进到距离敌人阵地20多米之处,却被敌人发现了。
杨世南和锦州市姐妹
一时间,敌人的弹火便射过来了。杨世南和战士们还没有动手,就已经有七人受伤了。杨世南见状,不由得怒火中烧,便朝着敌人阵地上扔了手榴弹。随着敌军阵地上响起爆炸声,敌人的机枪也被打哑了。
杨世南见时机一到,便孤身闯进敌人的战壕。
他先是用机枪将两侧的敌人扫清,随后便朝着后山的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山上的敌人以为是自己人,大声喊着:“这是自己人,不要打了!”杨世南哪里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便用机枪朝着敌人射去。
就在此时,受伤的战士也冲上来,很快控制了制高点。在我军连续不断地攻打中,四周的敌人几乎都丧命了,只有少数逃跑了。
战斗结束,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杨世南完全顾不上休息或者找到吃得,便组织几个幸存的战士,将敌人丢下的枪支弹药集中起来,防止敌人进行反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敌人还没有动静,杨世南便让副班长带领伤员坚守阵地,自己和徐长胜来到山下去侦察敌情。
杨世南
杨世南刚走了两百米,便发现敌人的军服、军帽、指挥刀等东西,猜想到敌人就在不远处。自己如果能化装成敌人的模样混进敌军,打他个措手不及,一定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杨世南将自己的想法和徐长胜说,得到了对方的认同。杨世南便将敌人军官制服,徐长胜则假扮成卫兵,大摇大摆向前走去。
杨世南两人刚走出一里多地,便被敌人的哨兵发现了,嘴里还喊着:“口令!”杨世南先是一惊,便挺着胸脯朝着哨兵处走去,还骂道:“这都被打散一天,哪里来的什么口令!”
说着,他顺手给了对方一个巴掌,还问:“你是哪个部分的?”旁边的一个哨兵回答:“我们是一营的,现在住在山沟里。”
杨世南便命令:“快把你们的营长喊来!”
听他这么一说,哨兵立即下山,将敌营长带来。杨世南还没等到说话,朝着对方就是一脚。
左二为杨世南
敌营长还没来得及站稳,便摔了个狗吃屎。杨世南一个箭步,将敌营长手中的枪夺下,将这支枪死死抵住他的胸口说:“我们是解放军,赶紧命令你的部下投降。不然,我就一枪把你杀了!”
敌营长吓得浑身瘫软,两只手高高举起,支支吾吾说:“别杀我,我投降!”
杨世南继续命令:“全营集中起来,全部投降,不然都让你们全上西天!”敌营长不敢反抗,只能乖乖按照杨世南的话说了一遍。
很快,130多个敌人被集中起来。杨世南、徐长胜没用一枪一弹,便成功将这些敌人捕获了。
杨世南和部队领导
为了表彰杨世南的机智勇敢,部队首长给他记了特等功。从此,“孤胆英雄”杨世南的名字便在全军传开了。
建国后多次受表彰
1947年12月,杨世南在攻打四海南湾的战斗中为了减少牺牲,尽快拿下敌人的碉堡,便带领全班的七名战士英勇作战。
经过50分钟的激烈战斗,杨世南率领将士们成功活捉160多人,缴获了160多支步枪,缴获了敌人的全部金银和6匹骆驼,再次立下大功。
1948年9月,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的打响。
为了配合四纵部队阻击从上海增援锦州的敌人,杨世南所在东北野战军的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三团也参加了战斗。
敌人在塔山遭到第四纵队的痛击后,又纠结了几个团的兵力。在坦克、重型火炮的掩护下,朝着十一纵队的阵地扑上来,企图和锦州的守敌接应,企图从白台山打开缺口。
杨世南和妻子
可敌人这次的算盘打错了,白台山成为了敌人的坟墓。战士们勇猛冲锋,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当他们发起第九次冲锋时,杨世南所在的五连突然遭到敌军两个连的包围。
在如此危急时刻,杨世南便自告奋勇带领一个战斗小组绕道敌后进攻,将夹在中间的敌人全部消灭。
战斗们激动地说:“二营六连六班有个董存瑞,二营五连五班有个杨世南。在战场上不分高低,机智勇猛不分彼此。”
1949年,杨世南跟随部队南下。
在赣西南追击战中,杨世南再次立下战功。
解放军率军攻打白崇禧部队时,杨世南故居深入敌军的机炮连,缴获一挺机枪、俘虏敌人140人,3门火炮,各种军用物资和的各种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次行动中,杨世南又荣获特等功。
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杨世南先后参加了上百次战斗,其中8次负伤。
杨世南纪念馆
1949年9月,第48军收到一份请柬。仔细一看,是毛主席亲自签发的请柬,请柬全文如下:
杨世南同志:
订于九月二十六日下午六时半欢宴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
即请
莅临
毛泽东
席设:北京饭店
凭柬入场
1949年10月1日,杨世南出席了盛大的开国大典。3天后的10月4日,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总工会在御河桥2号军管会宴请各位代表。
1950年9月,杨世南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会上,杨世南荣获“独胆英雄”的光荣称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领导人接见。
此后,杨世南多次参加出席了军委炮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聂荣臻、陈毅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组织看他是个好苗子,便送他来到大学学习。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在学校的他坐不住了,毅然放弃学习的机会,申请赴朝参战。
杨世南旧照
就这样,杨世南只身一人来到朝鲜,找到了原部队,和其他志愿军一同并肩作战,一直到1953年年底才回国。
1955年,杨世南被任命为管理股长,第二次赴朝任职,一直到1958年4月才回国。
响应国家号召,多年寂寂无名
1963年,党中央发起支援农村的号召。此时的杨世南已经是营职干部,也带头积极响应。主动放弃原来的职务,向组织申请复原,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
组织上考虑杨世南是战斗英雄,还多次受伤,没有同意他复员的请求。
就在这时,他却摆起了“老资格”:
“正因为我是战斗英雄,更应当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去农村搞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说我在战争年代做了一些贡献,但党和国家已经给了很高的荣誉。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啊!”
在杨世南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于1963年1月回到老家河北涿鹿桑干河畔董家房村,成了一名普通农民。
杨世南回家乡后,看到村子里一所学校都没有,便积极捐钱捐物,率领村子里的十几名青年建立了一所能容纳300多人的学校。
此后,杨世南又被安排到县水利局和交通局当灌区负责人和养路工。
多年以来,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先后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1967年春,杨世南因为患上肺结核,险些被夺去生命。由于住院和治病昂贵,不少人劝他找政府寻求帮助,他却坚决不肯。
20多年以来,他没有向政府伸过一次手,要过一分钱。
一直到1969年,某支部队拉练,一个师政委住在杨世南家,他知道这个普通的农民就是曾经的战斗英雄。
1983年,杨世南正式退休后,将自己曾经的军功章、保存多年的文字材料、日记本等69件珍贵档案捐给县政府档案馆。
1992年,杨世南的原部队领导找到杨世南,将其接到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师政治部作出一个决定:
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团五连连长杨世南同志从复原改办离休安置,享受副军级待遇。
杨世南和特等功臣们
此外,组织上还为他的家属和子女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了安置。
从此,这个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终于能在干休所中安度晚年。
杨世南虽然离休了,却没有闲着。多年以来,他多次被学校和医院聘请为辅导员,进行了近百场革命传统教育。
2009年5月11日,这个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英雄病逝,享年87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