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65年,毛主席诚心诚意地请彭德怀复出,彭德怀为何还会再遭厄运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8★★★★♀] 于 2024-05-24 18:40 已读 2673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老覃在前两周发布了《1959年,陈毅质问赫鲁晓夫:你放了美国特务,也用不着同我们商量》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提到:1959年9月30日,刚刚访问完美国的赫鲁晓夫兴冲冲地乘坐飞机飞抵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下车伊始,他指手画脚,


一会儿说我们炮打金门的举动太过不顾后果了,一会儿又指责不该为了一块不毛之地和印度发生冲突,还公然对印度开枪进行还击。


这,就注定了他此次的中国之行不会太愉快。


老覃还在去年7月21 日发布了《庐山会议后,赫鲁晓夫要见彭德怀,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讲起中国文化》一文,文中讲到了一个细节:赫鲁晓夫在10月4日乘坐飞机返回莫斯科前,曾一脸真诚地向毛主席提出,要见一见彭德怀元帅,声称“有一份精美的礼物要送给他。”


然而,老覃在另一篇题为《浦安修回忆彭德怀与朱德下最后一盘棋:棋未下完,老彭下了逐客令》一文中说了:因为庐山会议上发生的事,彭德怀已经于赫鲁晓夫抵达北京的当天,也就是9月30日,离开了中南海的永福堂,搬到了北京西郊位于颐和园附近挂甲屯的吴家花园。

老覃另外还写有《1960年,彭德怀兴高采烈地在颐和园路口等杨得志,却空欢喜了一场》一文,讲的是彭德怀搬进了吴家花园,基本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过上了一段漫长而苍凉的岁月。



这一段岁月具体来说,是多少年呢?


不多不少,正好六年。


这六年时间里,毛主席有没有想念过彭德怀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


曾担任毛主席机要秘书长的谢静宜晚年写有《毛主席身边工作琐忆》一书,书中有一个题为《毛主席与彭德怀的两件事》的小章节,该章节中写:1959年底,或1960年初,罗光禄秘书曾给毛主席送了一封彭德怀写的信。


彭德怀在信中请求去喂猪。


毛主席叹息说:“那怎么行啊,他这么大岁数了,我不能同意,他倒是可以做些调查研究工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毛主席到了1965年9月23日才正式邀请彭德怀复出。


彭德怀曾在9月21日还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请求到农村去种田。


毛主席于是约彭德怀9月23日早8点30分到他的住地颐年堂详谈。


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毛主席秘书打来的电话时,激动极了,他了解毛主席的作息习惯,关切地说:“主席习惯上午休息,晚上工作,我还是晚上再去吧。“


秘书答:“主席想着要见你,高兴得睡不着觉,你还是上午来吧!”


果然,彭德怀到了颐年堂,看到工作了一夜尚未休息的毛主席在一脸欣然地等候着自己,赶紧大步上前,伸出了手。


毛主席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有些欢喜又有些伤感地说:“几年不见了,你老了这许多。”


彭德怀点头承认说:“老了,不中用了。”


毛主席动情地说:“老当益壮,我们的建设需要你哩。昨天下午接着你的信,高兴得睡不着,到现在还没有睡觉,一早就在等着你了。”


接下来,毛主席告诉彭德怀,说现阶段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打仗。


他说:“西南战略后方最为重要,必须要你去西南区工作,将来还可以带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毛主席的话犹如春风拂面,熨帖得彭德怀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坦、畅快。



毛主席还提到了庐山会议上不愉快的往事,他有些自责地说:


“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1965年9月23日这一天,毛主席和彭德怀长谈了五个多小时,并一起愉快地共进午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也就是在1966年底,彭德怀就被人从四川揪回北京接受批判,受审达130次之多,这种折磨一直持续到他76岁去世。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话说,1965年11月30日,彭德怀刚刚到达成都,《人民日报》便转载上海《文汇报》11月10日发表的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该文章表面是批吴晗,其实是在含沙射影彭德怀。


到了1966年元月13日,《人民日报》又刊出了思彤《接受吴晗同志的挑战》一文,文中直接写到了庐山会议,写到了“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进攻”。


关于《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文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薄一波在其所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谈到,姚文元为完成此文,曾9易其稿,第10稿于1965年8月底在北京定稿,毛主席披阅了3遍。毛主席曾在1965年12月21日对陈伯达等人说:“文章很好,点了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


这“要害问题”是什么呢?


1966年5月16日,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著名的《五·一六通知》。


毛主席在《五·一六通知》中说了,“要害是罢官问题”。


毛主席还在《五·一六通知》中说: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那么,“睡在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又有谁呢?


各级党委一一具体到三线建委内,应该注意谁呢?


西南局三线建委在学习《五·一六通知》的座谈会上把彭德怀锁定为了该次座谈会的目标,彭德怀由此再遭厄运。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