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5年,叶帅主持授衔仪式时,看到名单上两个名字,不禁当场发火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4-05-10 0:32 已读 3341 次 2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5-09 12:32 

1955年授衔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意外”,在少将名单中,居然出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叶帅以为是工作人员搞错了,不禁当场大动肝火,批评其不仔细,这么隆重的场合居然出现了这么低级的错误。但工作人员却表示,并不是写错误了,确实有两个名字相同的少将,他们都叫方国南。



其中年龄稍大的一位为了工作便利,主动更名为方国安,他17岁那年参加人民武装,因为能力出众,表现优异,很快被提拔为排长,至1934年,他已升迁为团政委。1936年,他被选入抗大学习,毕业后被安排到林帅麾下担任营政工干部。抗战爆发后,他随部奔赴山西与日寇对战,1938年下旬,八路军闻讯日军一个运输中队将从太原出发,给南方的某处据点运送给养,随即派遣方国安所部在半道设伏,想要吃掉这块“肥肉”。


9月17日上午,敌人缓缓进入我方的包围圈中,指战员见时机成熟,当即高声喊道:给我打!早已等候多时的迫击炮排马上开火,刹那间便击毁了3辆大卡车。日军一下子被打懵了,部队阵型乱做一团,士兵们惊叫着四处逃窜。紧接着,我方吹起了冲锋号,战士们跃出战壕,端起刺刀冲上去和敌人展开肉搏战。



方国安是一马当先冲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一个照面的功夫就刺翻了一个日本兵,继而又用驳壳枪打死了两名日本兵。其他战士也不遑多让,很快便解决了残敌,而后快速打扫战场,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从容撤退。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方将军又连续参加了2次伏击战,与战友们联合歼敌千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可谓是大获全胜。解放战争时,他在东野任1纵后勤部副政委。建国后,他被调到军校担任政委,1955年,他受领少将军衔,60年代初他调任广东省军区高干,1967年因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而离休。



另外一位方国南16岁参军,曾在彭老总麾下任连政工干部。1934年下旬,他随部向西转移,路过粤北的时候,遭遇到粤军的猛烈阻击。危急时刻,他主动请缨带领敢死队冲击敌人的防线,以求给主力部队突围打开缺口,战斗中,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侧脸,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肩头与胸口。


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撮烟丝来按在伤口上,又扯下一截衣袖当绷带予以包扎。等到血稍微止住后,他端起步枪继续战斗,最终成功击溃了敌人,为身后的战友们开辟了一条生路。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没多久,国民党便举兵攻过来。方国南奉命带领百余名战士去打阻击,期间再次负伤,急需做手术救治,但当时野战医院已经没有麻醉剂了,医生只能在他清醒的情况下开刀。



方全程没有喊一声,咬牙挺过了几个小时的手术,战友们因此称呼他是“现代关云长”。解放战争时,他曾跟随四野横扫华中、华南,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被调到湖南省军区任高干,60年代中旬离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曾经同名同姓的老革命家退休后在一个干休所疗养,住处也相距不远,而且两人的生活习惯出奇的相似,一直低调、简朴度日,出门总是穿着一身旧军装,踩着一双千层底的布鞋。1997年,方国南不幸离世。2011年,方国安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将子女叫到身边来,叮嘱他们丧事要简办,不要大搞排场,浪费公共资源,给国家添麻烦。除此之外,他还要求子女往后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不许仗着高干子女的身份享受特殊待遇。方老将军遗体火化的时候,骨灰中竟留有数枚弹片,这都是特殊的勋章,向人们诉说着他的光荣过去,彰显着他为共和国所做出的奉献。



这两位老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大功臣,他们经历过残酷的战争,面对过生与死的考验,身处过艰难的绝境。但这些都没有吓倒他们,他们高举着马列红旗,顽强的走在革命之路上,与战友们拼搏数十年,最终完成了惊天大逆转,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夺取了革命的胜利,迎来了伟大的新中国,解放了被压迫百余年的老百姓,让大家过上了自由、富足、幸福的好日子!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