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 – 广播剧《三分星野》群星声绘群英 I
为了更好的体现“声”绘群英截取了些音频放在帖子里,如果违反了版块关于原创的规定还请版主告知我会立刻删除。
写在前面
这篇文前前后后拖拖拉拉写了近两个月。开始想写个剧评之类的,为此还专门看了几篇。然后发现自己真不是那块料,写出的东西不仅文笔欠揍,而且仅凭满打满算听了五个月广播剧就想妄评剧集的制作,演员的表现那就纯粹属于找抽了。所以最后就定位在小学写读后感的风格来写篇听后感。大概率就是抄抄金句再天马行空离题万里的胡扯几句。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首先当然是因为喜欢,想给喜欢的东西有个交待。另一个原因就是之前发的东西在妈妈眼里都属于“不正经”那类的,为了避免多年费尽心机在母亲大人眼中保持的形象直落谷底就写个正经的来。说实话再正经的素材我也能发掘出“不正经”的东西,就象本意是蒸个发面包子,最后的成品是个死面饼子。
但写着写着就发现“摘些金句”这件事儿会把自己搞死。因为越听越觉得是字字珠玑句句机锋。真要全写下来可能就把剧本还原了。于是呢就随心而动吧我想写啥就写啥。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篇文是根据广播剧来的,有些剧情于史实不符。毕竟《三分星野》不是历史回顾,也不是《三国演义》的广播剧版本。所以这篇文无关历史无关演义,只是群星给我的听剧感受。
正文开始
先说一下为什么会听《三分星野》。
有事没事我会搜索作为我所关注的配音演员第一人的阿杰有没有出新作品,然后就看到了《三分星野》广播剧。第一个反应就是:“哦,《三国演义》出广播剧了。”其实做为一个半文盲,我知道有这本书但没看过。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进去。
一开始是打算把它当作背景音一边干活一边听的。三国嘛,虽然没读过但里面的人物和故事还是知道个七七八八,觉得听着玩儿就行了用不着很认真也不会有什么情节接不上。可看完了先导PV《执心归何处》后我感觉自己的血被点燃了。这不像是一部炒冷饭的剧,短短8分20秒的先导片让我觉得多少年来自己错看了那些风云人物。诸葛亮:“都督是棋手。” 周瑜:“手中无子,焉能称为棋手?”诸葛亮:“在下,便是这棋子。”曹操:“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周瑜:“瑜毕生所愿,为永固江东。”刘备:“我想尽早结束这一切,为苍生求个安平盛世。”诸葛亮:“纸灯难飞天际,我想有朝一日或许可以做出升至天宫的灯甚至足以载人登天见到神明,亲口将愿望说给他们听。”周瑜:“那...孔明的愿望为何?” 诸葛亮:“助宣重光,照明天下。”
周瑜 cv:阿杰
先来听几段周都督的战前动员。
“众将士!黄祖苛政虐民,军无法记,人心不齐。我等此战必胜!他不是瞧不起我江表水师嘛,如今,就让他见识见识,何为江东男儿之血性!”周都督做过三次战前动员,这是第一次。
备战时面对一干依然主降的人等周瑜挑明了江东有两个人不能议和:以促成联刘抗曹同盟的形成。
大战前周都督做了第二次抗曹动员。有这样的主帅有谁不信已方能胜!
周瑜受孙策之托对吴侯孙权实际上起着保护和引路的作用。一发现曹操的劝降书就立刻想办法封锁消息并起程回柴桑以防孙权受众人蛊惑而引发内乱。在以履行赌约为名要联刘抗曹时再次遭遇反对,这时周瑜当众申明江东唯有自己和吴侯不能议和。自己议和对不起伯符,主公议和对不起百姓。
对江东的盟友,周瑜采取的策略就是共同防御。周瑜深知自保已是极限,他并没有想着能真正意义上打赢曹操,所以不会拼上江东兵力以求所谓的全线大捷,该让刘备孔明操心的还得让他们去操心。所以只要能拦着张郃无法进攻柴桑那么他爱去哪儿去哪儿,周都督才不管,绝不能让孙权和曹操的精锐打个你死我活。
对于跑到江东第一次见面就差点被自己用剑抹了脖子的使者孔明,公瑾花的心思可就多了。
为确保孔明能赢得三日十万支箭的赌约,周瑜派吕蒙准备一些羽箭运到江边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得知自己如愿以偿输了那半真不假的赌局后都督笑得那叫一个开心。当孔明提出要“借”东风以助江东水军火攻曹军时,周瑜拦着鲁肃不点破江东冬日里刮东风是常事,让孔明给他带来江东所缺的人和。而对着没了正事就变萌,一见自己和鲁肃扎堆聊正事就要折腾点动静把他俩分开的孔明,周都督也是笑得宠腻。周瑜估计也从没想到那个胸中有沟壑满肚子鬼主意的萌弟能给那些直上天际的纸灯取出“高升灯,祈愿灯,帽子灯”这类土渣渣一般名字。嫌弃归嫌弃还是给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孔明灯。
为了实现永固江东再定鼎中原的心愿周瑜非常想招募孔明,孔明:“有公瑾在,在下很难被重用。”公瑾:“那若是有朝一日我不在了呢?”孔明:“大敌当前,其余的事往后再议。”鲁肃问周瑜:“都督,还再议吗?”都督:“不必了。”既然诸葛亮不愿为江东所用,周都督颇为公事公办的拦截了刘备给孔明的飞鸽传书,但告诉鲁肃了。大战结束后按常规去拦截要溜的诸葛亮,周都督把鲁校尉给派去了。
一曲赠知心人。
闲暇之余周都督喜欢表演艺术。和黄老将军声情并茂地演着春秋大戏时对上孔明这个男配也是头大。眼看着诸葛亮不仅不按剧本走还杵在一边吃瓜看戏,周影帝只好一边念自己的台词:“有求情者一并严惩!”一边找找蔡中蔡和搭戏。还好蔡氏兄弟明白事理,哆哆嗦嗦地求了个情。黄盖挨打的时候不停地骂:“混帐玩意儿!竖子!”总觉得他骂的不是“绣花大枕头”周都督而是骂的在一边嬉皮笑脸看热闹的卧龙先生。鲁肃抱怨孔明不好好演,应该表演一下拦着点儿都督,孔明道:“拦什么,人家夸公瑾好看呢,你没看见,他有多开心!”所以后来周影帝彻底放弃了孔明这个油盐不进的玩意儿,找上了凤雏庞士元去演另一部。两出大戏下来搞得蔡氏兄弟以为江东的人都被周瑜整得全要投入曹操阵营。
曹操 cv:吴磊
“这些都是陛下的兖州兵。”“臣肯请陛下迁都许昌。”曹操带兵救驾对皇帝那是连唬带吓,气场全开。那感觉就是你去不去?反正皇帝得在许昌,你要是不去那我自己去。
曹操官渡之战中奇袭乌巢。
然后曹丞相开启了他被一大票人马联合围攻的悲催人生。
郭嘉已亡,挟天子时曾经力挺曹操的荀彧也与他渐行渐远。曹操对程昱说:“你口中的大汉江山,仍支离破碎。奉孝生前曾对我说,“当先定荆”,我一直都记得。此次若能顺利伐吴,天下一统便指日可待了。他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替我等感到高兴。”《短歌行》英雄也好枭雄也罢,被天下人视为窃国之贼的曹操想实现一统天下理想,却因时日无多且各路英杰不愿为其所用而无力完成。
劝降刘备,刘备带着整个城跑了。面对刘备留下的空城,杀到樊城的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曹操声音暗沉地对提出“恐有诈”的程昱说:“是我伐刘备,现今倒变成我畏首畏尾了?雏鸟离巢时不将其扼杀,待其羽翼丰满就难办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特别骨感。孔明引来的救兵虽不足以与曹军对抗但排兵于江面的江东水军确实让曹操打消了一举敲掉刘备的念头。曹丞相觉得背后有人虎视眈眈的感觉实在是不怎么好。
劝降孙权,用来装伐诏的竹筒却把曹军炸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曹操历经其二,时隔八年,一胜一负。都是防御方以少胜多。
本想速战速决的曹将军因营中瘟疫而耗了太多时间,虽然水军操练也不尽人意但曹操不能再耗下去了。箭已经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的庞统计献连环加之孔明在江对岸放灯给他看于是曹丞相上当了。曹操其实还是留了一点后手没一股脑连上全部战船,但当一大票人马联合起来对付曹操一个人时结果不难想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遑论诸葛本人就在其中。先是周瑜打黄盖,再是庞统献连环还连带挑拨着把荆州水军将领杀了。江东又用敢死队冲连环战船让曹操认为战船连结确实有用把本是散开的中军也连上了。然后就是黄盖假意来降烧船,后撤,引曹军深入,入了周大都督布的火油阵。接着孔明“借”的东风赶着趟来了。至此曹操的水军再无翻盘的可能。曹操起雾那天白送了江东十万支箭,装伐诏的竹筒又被鲁肃这个擅长搞回收的人用来布了火油阵,亲自给江东送了一大批武器来对付自己。想想就牙酸。
兵败被诸葛亮逼入充满瘴毒的八卦阵后曹操两次出现幻像。第一次是与刘备再度相遇煮酒。刘备:“你所行之路,唯有你一人,这天下,再不会有人同你站在一起。”可之于曹操又何尝不是英雄末路但不死不休。就像刘协所说:“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会明白身不由已的滋味儿。”第二次是曹植入了曹操的噩梦。相对于曹丕,曹操大概喜欢曹植多些,把他带在身边历练。但曹植心地善良不赞同曹操过于残暴的行为,几次忤逆之后,芥蒂渐生。以至于在曹操的幻像中曹植阴恻恻地提到曹昂和无数死去的将士百姓,并对他拔剑相:“去死吧!”几近把曹操逼疯。是幻像也是心魔。曹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大约也明白自己得付出什么,但能停手吗?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这是曹操败走华容时的应对策略。曹操:“我知道你知道我,所以我不能如你意。”孔明:“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所以你定会如我所意。”这会儿的知已知彼反而把曹操绕进了孔明的圈套里,直去了关羽守着的华容道。不过,这是孔明留给曹操的生门,若是走了去往当阳的大道还真不知道后事会是如何。
曹操兵败回许都虽重伤抱恙但在众人面前依然表现如常。“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一次失败,并非日暮途穷,何以一蹶不振。”
经此一役不知曹丞相和荀令君是否还能回到从前?
诸葛亮 cv:夏磊
“立德于人,立功于民,立言于世,无愧本心。”这是诸葛亮对自己的描述。
诸葛亮出场的第一件是就是送了个指南针给误入他所布迷阵的华佗并把神医送了出去。接着就看着那三兄弟闯关和他弟赌破阵之人。这也是我们的孔明先生通篇所行之事:布阵,刨坑,挑事,吃瓜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他师傅见他都难免带着怜爱地一脸嫌弃:“没事儿布什么迷阵啊,小时候还知道跟师傅要糖吃。”
诸葛亮看得明棋局参得透棋手。隆中对答时评价曹操:“他仰仗的不只是天时,更是他背后的不世之略。”所以他善加利用对手曹操的不世之略在华容道逼得曹操身心疲惫。而对于将要辅佐之人孔明先生应该也明白刘备相比曹操孙权是最难定鼎中原的一个。那快速统一中国就不是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了。
是早日统一天下还是维护汉室正统,是与强者合作还是报三顾之谊。落子无悔的孔明先生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调调。棋局已参透,哪怕明知最终是死局也要走下去。“天下大势,世人无法预料,但有些事,很早便已是定局了。”虽说已成定局但万一呢,是吧。我就陪大家下棋,横竖不能让人赢得太容易,要不多没意思。所以这路不好走那就得偶尔皮一下,小狐狸尾巴摇一摇,逗一逗这个,霍霍一下那个。比如火烧博望坡的战后总结他就明着告诉刘备——主公,你就是我下给夏侯惇的饵呀,你是我这招棋的关键呀,你上场了士气才足足的呀。
为了刘备的仁义之名,有时候孔明虽知怎么做是最好的,但还会为刘皇叔着想而做出妥协。比如撤出樊城时面对“一个都不放弃”的主公也是没了办法,同意带着全城百姓一起走,然后去借兵救援。从只撤军队,到带青壮年走,再到全城百姓一起走。孔明先生真的是很无奈啊。
别看诸葛孔明先生在自家主公面前端得好一款第一谋士形象,一到了鲁肃那儿就现了原形,真不知鲁校尉是不是自带照妖功能。先是在鲁肃过荆州打探曹操军情时不阴不阳地来一句:“你们不如降了吧,至少能保住江东。”然后在渡江的船上对铁憨憨鲁子敬勾勾搭搭地试探他会不会把自己送到曹操那里以保江东。那说话的调调,唉唉,你可够了,饶了鲁肃吧。去江东前诸葛先生基本上是表现在嘴上功夫。比如他是这么回应鲁肃对曹操真实兵力的询问,“我们接到曹操的战书时就即刻动身弃城了,曹操具体兵力如何我们也不清楚。”能把逃跑说得这么文艺也是没谁了。
到了江东后,诸葛先生把自己的一身才华表现了个淋漓尽致。文能动嘴。舌战群儒那是做为卧龙的常态。在都督府里瞎转被周瑜拿剑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小马屁拍得出人意表:“周都督玉树临风天下独绝,整个江东还找得出第二个人吗?”武能动手。在江东围猎大会上连弩射虎救了孙权,出逃时又以连弩逼停追兵。萌能撒娇霍霍人。小萌宝看俩大哥扎堆说话就得弄出点动静儿,一副“陪我玩儿,陪我玩儿”的小心思。或者把自己装扮成个路痴:“子敬,大门是走这边吗?”就好像站周都督门口听琴真的是因为迷路一样。
玩儿归玩儿,闹归闹,孔明先生甘愿作为周都督的棋子为江东水师筹十万羽箭,为抗曹大战“借”东风以定江东民心.还不失时机地在立冬节那天点了满天的灯。虽然诸葛先生是问鲁肃这满天的灯好不好看,可这小狐狸最想放灯给看的人应该是对岸的曹操吧。
孔明在赤壁之战后的布局和周瑜走的是一个路子。反正赢曹操是不可能的,能吓得他只知逃跑不知反攻就算是大胜了。而且也不能真把曹操放挺了,一但放挺了曹操,孙权分分钟能把刘备吃得渣都不剩。可能孔明也知道刘备统一天下挺难,能多玩儿几把晚一些被团灭就是好结局了。于是诸葛亮为了消耗曹军的兵力并留着主帅不死就一路设伏把曹操一步一步逼到了关羽面前。一路上以吓为主,只为吓得曹操来不及思考。“军师,你够毒啊!”张飞这会儿给出的评价不能不说是恰如其分。
不得不承认孔明个小狐狸收拾关羽收拾得溜溜的,借关羽之手放走曹操可保持各方势力平衡,又让关羽还掉人情,还伙同刘备上演了一出大戏立威以让关羽有所收敛不再那么浮躁。孔明抱怨关羽坏了他环环相扣捉拿曹操的计策时那痛心疾首的口气就好像这真的不是他故意安排的而关羽仅仅是很好地完成了剧本似的。诸葛孔明绝对是与周瑜竞争影帝地位的最强大对手。
发贴有字数限制,只好分贴了。
已标注为秋来相顾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