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为什么很多温州人,都去了意大利?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4-23 18:42 已读 321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意大利,温州的飞地。


意大利的华人总数约30万至40万,其中超过半数是温州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工业城市,如普拉托、米兰、罗马、佛罗伦萨等。


 



 


其中最集中的普拉托市,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最大的温州人聚居地,总人口约22万,其中华人约4万,80%以上为温州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温州人这么喜欢去意大利?


 



 


温州人和意大利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温州旁边的青田县土地贫瘠,但却盛产青田石雕。


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之后,雕刻艺术闻名全球。在1894年,青田商人裘国定,看准了意大利本土巨大的石雕市场,将青田石雕带到意大利都灵参展,轰动一时,其所在的石雕也均高价售出,赚得了海外第一桶金。


 



 


于是,以裘国定为首的一批温州和青田商人,以石雕为纽带,搭建起贸易网络,成为早期温州人移民意大利的重要途径。


这些温州商人在意大利赚到了钱,逐步扎根,融入到当地社会,甚至敢硬刚当地不良团体。


 



温州地标


 


极具探索精神的温州人,眼光不仅仅局限于青田石雕,也在等一个生意扩张的机会。


然后,机会来了。


一战期间,欧洲国家因战火蔓延,适龄男性多奔赴战场,导致意大利劳动力急剧短缺,百废待兴。开始大量招募华工,部分温州人借此机会扩大生意,并把老乡介绍过来,移民意大利。


 



 


一战结束后,尽管意大利的劳工短缺有所缓解,但战后我国军阀混乱,再加之1929年温州洪水和虫灾泛滥,进一步推动了温州人赴海外谋生,其中重要的海外据点之一就是意大利。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放宽移民政策,意大利的温州侨民通过家庭团聚、创业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同乡移民。


早期的“炫耀性消费”(如回国建房、投资)强化了“意大利致富”的吸引力。


当然,靠温州出去的侨民一厢情愿,不可能让意大利有温州飞地之称,更重要的还是两地产业的互补。


 



 


意大利以传统手工业闻名,尤其是皮革、服装等,而温州人以“小商品、大市场”和精细化分工见长。


双方的生产模式高度契合:意大利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温州人则将工序分包,形成互补产业链。


这种协作模式让温州人迅速融入当地经济,尤其在普拉托的纺织业转型为“快时尚”中心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世纪80-90年代,意大利中小企业因石油危机调整结构,急需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借此机会,温州人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展纺织业的同时,开始把业务拓展至餐饮、商超。


 



 


意大利当局也看到了华人对当地经济的重要贡献,出台了大量利于移民的政策。


比如购房移民(30万欧元)和创业移民(5万欧元)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温州投资者。此外,家庭团聚签证和相对灵活的居留政策降低了移民门槛。


 



 


如今在意大利的温州侨民,通过紧密的同乡网络互相扶持,提供就业、资金和信息资源。


例如,普拉托拥有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90%的华裔来自温州,形成了从语言、住宿到创业的完整支持体系。


 



 


除了经济上的推动之外,两地气候的相宜,也降低了温州人的移民难度。意大利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与温州的气候条件相似。


这也让很多人戏称,在意大利不会意大利语和英语没关系,但不会汉语,那就没法正常生活了。


 



 


走起,去意大利吃正宗的温州糯米饭。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