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不同的经济实力,但换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为什么东亚的生育率如此低?
除了我国之外,众所周知,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经济体,也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方。
截止2024年,韩国的生育率为0.75,日本为1.20,而我国的生育率也在1左右,这些数字都远低于经合组织2022年平均水平1.5。
虽然全球有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出生率下降的问题,但在东亚,不论经济好坏,这里的出生率都因为其严重的程度和特殊原因而令人格外关注。
除了城市化、个人主义和经济压力的趋势之外,东亚还有多个结构性的因素交织,最终导致了东亚不同于全球的生育率挑战。
首先,就日本韩国以及我国而言,这三个经济体都拥有高度竞争的教育体系。
在韩国,有86%的小学生在上私立补习班。在日本,根据日本儿童研究网数据显示,日本小学生上补习班的平均比例也高达30%,到六年级时这一比例甚至还会上升到43%。
巨大的教育压力也直接影响着家庭决策。
补习班文化的盛行直接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家庭之间的相处时间,孩子因为学业任务沉重,童年被学业填满,失去发展社交关系的关键机会。
而对父母而言,这种高度竞争的体系之下,他们抚养孩子所预期的财务成本,也成为生娃的重要阻碍。
哪怕是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一次考试,一次机会,因为学习的重要性决定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也导致父母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投入,最终导致生育二胎以上,成了父母时间和经济上难以逾越的高山。
造成整个东亚生育率低下的背后,是教育的高度竞争带来的僵化。
韩国学生为了避免在个人记录上留下转学经历,甚至会选择不转学,而是重新参加入学考试。日本则使用“学历洗牌”一词,来形容那些出身普通大学、后来进入精英研究生院的毕业生。
导致生育率低下的,除了孩子面临的高度竞争教育体系之外,还有性别平等方面的挑战。
这一点对女性而言,尤其严重。韩国的性别工资差距在所有经合组织中是最严重的,达到29.3%,哪怕是日本这一数字也高达22%。
由于职场中女性面临的工作时间不灵活以及歧视问题,也深远影响着女性的生育选择。
职场对女性的歧视有多严重呢?
以韩国日本为例,在这两个国家,大约有一半的女性在生育后不再重返职场,而哪怕是回归职场的女性,也只能够转向兼职一类的工作。
这种家庭内的严重不平衡,也让女性对结婚产生了理性上的抵触。在韩国,性别对立是最明显的,甚至还出现了韩国女性的“四不”潮流。
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对性别的对立、职场中对生育的歧视等等,共同塑造了东亚有别全球其他地方的生育困境。
最近几年,还有一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条件文化”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什么是“条件文化”?所谓条件,就是人们像商品一样被按照外貌、身高、财富、学历和就业情况来评判。这种文化毫无疑问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进一步打击了人们组建家庭的意愿。
如果严格按照外貌、身高、财富和学历就业来评判,那么只有接近于“完美”的人,才会拥有组建家庭的欲望。
而一个社会里,符合完美的人,到底又有多少呢?
互联网的传播叙事,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天年轻人对“条件”文化的追捧。
所谓外貌正常,就是要长得帅气,最好是像明星;而身高,指的就是男性要高于180以上,女性要高于160以上,而财富和学历,则是财富越多越好,学历本科起步越高越好。
年轻人被条件所裹挟,却也忽略了社会因素。
不管是在日韩还是我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事实上都不超过170和160,至于财富方面,日韩人均GDP三万美元,但人工成本也异常高昂。
我国人均GDP一万多美元,但大量的人月收入在5000至8000。
至于外貌,这更是上天所决定的,个人只能够接受,亦或是通过“人工矫正”来改变。
这些条件汇总在一起,共同加剧了人们对生育乃至组建家庭的焦虑。
“条件文化”的盛行,只能将责任归咎于年轻人自己吗?
当然不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三观的标准,可能才是更为正确的引导走向。
就像东亚更喜欢二次元萝莉文化,欧美更看重成熟魅力一样,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今天年轻人不同的价值观。
在提到年轻人生育率低下的时候,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各种扶持刺激,例如发钱、做好育儿相关的配套措施等等。
但这些措施最终需要什么?最终需要的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倾斜。
而这,就是今天整个东亚生育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老龄化的占比不断提高。
老龄化看起来和生育率低下没什么关系,但随着整个东亚的老龄化不断扩大发展,老年人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占主导力量,那么相对应的,年轻人的能量就会降低。
这会带来一个结果:随着社会老龄化,政策将会越来越多地优先考虑老年人,而非支持年轻家庭。
我们假定社会每年的总资源不变,那么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么资源的倾斜到底是应该刺激年轻人生育呢?还是照顾老年人养老呢?
这不是一个可以兼顾的问题,而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
资源向一方倾斜,另一方获得的资源势必就会减少。在过去这不是一个问题,但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这必然会带来一个难两全的抉择。
在日本和韩国,65岁及以上人群已经占到劳动人口的20%,日本的老年抚养比预计到2050年还将达到可怕的79%,这一人口结构的转变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老年人越多,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就越多。
在每年社会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年轻人能够获得的生育支持,自然也就会越少。
最终,我们需要的还是结构性的变革。教育要能够培育人而不是摧毁人;职场要把为人父母视为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职业发展的负担;文化规范应该重视人的潜力,而不是外貌和学历。
至于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分配,也应该在代际之间努力实现利益平衡,而不是过多倾斜一方,而忽略另一方。
整个东亚今天所面临的生育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挑战,更是对家庭生活结构的深刻控诉,东亚的未来,并不取决于年轻人如何选择,而在于社会是否愿意创造一个生育的环境。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