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日子总能越过越顺的人,很早就懂得了要放弃这件事——

送交者: 孟小猛[☆★★声望品衔12★★☆] 于 2025-04-02 21:17 已读 381 次 1赞  

孟小猛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些事情即使拼尽全力,也总是事倍功半,而有些事情哪怕随手一做,结果却意外地好?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一直执着于在某个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想靠日复一日的积累成为专家。但问题是,他总是注意力涣散、三分钟热度,这让他痛苦又困惑:为什么别人都能沉下心坚持做事,而自己就是做不到?


直到职业咨询师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你不需要在一个领域深耕啊,你最大的优势是快速获取信息、资源整合、去搞定人,而闷头钻研反而是在违背你的天性。”


的确,他在生活中也是社交能力极强,总能把分散的信息和人脉高效运作起来。这样的能力,我们旁人看得一清二楚,都非常羡慕,可他自己却意识不到。


因为我们总被教导要坚持、要克服短板、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可如果一个人的天性不擅长如此,再多的努力反而会错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优势。而顺应天性,才能在擅长的道路上一路开挂前行。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如何才能顺应天性。



图片来源:《凪的新生活》



所谓「顺应天性」,是指


拥有高水平的自我主体能力


天性,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气质类型(temperament),它是由一个人天生的神经系统活动性决定,是人类最本源的生物性特征[1]。也就是说,天性大部分由基因决定,人因此生而不同。


比如说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更加好动、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喜静。这种源自天性的差异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2],很少再受到后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正如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意思是: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很难体验到违背天性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好的部分。



图片来源:《伦敦生活》


天性不同也意味着在同样的场景下,人们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压力场景下,外向的人因为有更高水平的应对与协作能力,常常能够很好地适应高压环境[3];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压力只会放大ta们的焦躁情绪,很难顺利地完成工作。


我们很容易把天性(temperament)和天赋(gift)或是性格(character)混淆。



天性≠天赋or性格!



天赋指的是一个人的优势所在。但天性涵容了更丰富的概念,不仅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劣势所在。例如,一个高敏感的人,ta的天赋是擅于共情他人;ta的天性则同时包含了共情的天赋,以及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这一劣势。


性格是人们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遵循社会的要求和期待而发展出来的人格构成,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例如,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


和天性不同,性格具备着一定的可塑性,比如一个原本怯懦的人,在选择成为警察后,受职业期待和要求的影响,ta会逐渐变得勇敢[4]。可如果ta天性就容易陷入焦虑,那么警察的工作环境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心理学上定义的顺应天性,其实是指具备高水平的自我主体能力(personal agency),也就是个体在自身发展和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够自主决策、采取行动并对自身行为和生活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觉察自身天性的优势和局限,从而有的放矢地协调二者,灵活地运用天性的能力。


一个顺应天性的人,通常会有下列表现:


Ta 们是更自在的,不会勉强自己去适应不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例如,当意识到自己生性喜好安静,那么ta便不会强迫自己去生活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


Ta 们有一种由内而生的欣喜,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因为 Ta 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再只是典型意义上的成功或幸福人生,而是符合自己天性和本心的选择,是自己所认定的幸福的人生,所以一旦实现,ta们所体验到的满足感是深切而真实的。


Ta 们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有十足的把握。自我主体能力本身就是自我效能感的核心构成。依据自己的天性做出选择,并发挥天性中的长处时,人们更容易做好这件事情,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5]



图片出处:《飘》



总在不擅长的领域对抗


是一种被低估的「没苦硬吃」


长久以来,我们受到的教育似乎都在鼓励我们多多“吃苦”,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那些特别能吃苦的人,真的就过得很好吗?


事实上,人们往往低估了压抑天性会造成的危害。


一味地压抑天性


容易损害自尊、阻碍有效的行动


像前面说的,每个人的天性决定了 Ta 在哪些环境中会感到如鱼得水,在哪些处境下会感到步履维艰。这是我们先天的神经特点所决定的,很难通过后天意志努力更改。


而压抑天性,则会让我们收到持续的负面反馈,这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力,甚至会让人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不敢再行动[8]。这种挫败感和行动之间的恶性循环,又会让我们开始自我怀疑,并形成对自己的消极认知,陷入低自尊的困境[9]。


 一味死磕短板


容易引发一系列负面的身心状态


即便勉强自己克服短板,达到他人的期待,自己也很难从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甚至还有一些痛苦。因为这不是你真正想要和想做的事情,你也无法从中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6]。


长期的负面情绪状态最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身体会以崩溃的形式来告诉你,你必须离开当下这个环境[11]


那么,顺应天性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顺应天性


你所谓的缺陷也许就能转为「王牌」


顺应天性,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许可以让你过上“开挂”一般的人生。


例如说,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人们会更信任某一领域的“专家”,然而统计结果却表明,比起专才型CEO,客户其实愿意向通才型CEO支付更多费用[10]。


如果你正是一名这样的“通才”,却苦于不能适应眼下需求一心一意的工作内容,也许可以尝试从事技能综合性更强的工作,比如市场营销、项目管理、或者自主创业……如此,跳脱的思维便可以成为创新的线索,广泛的兴趣也能够覆盖多元的视角。


曾让你感到痛苦的一切,或许只要换个赛道,就成为了你的优点。



图片来源:《托斯卡纳艳阳下》


 顺应天性


还能够让你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研究表明,心理感受更为舒适快乐的人,大脑里线粒体转换能量需要的蛋白质更丰富,不仅不容易得像阿尔茨海默病这类大脑疾病,认知能力下降得也慢,甚至可能更长寿[11]。而另一项持续三个月的跟踪调查则显示,员工幸福感的改善预示着随后病假天数的减少[12]。


当你感到更快乐时,工作自然也会更努力。根据华威大学的最新研究,幸福感能使人们在工作中更有效率,快乐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约 12%。


曾刷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人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毫无魅力”。


那么反过来说,只要进入了适合自己的领域,平凡的我们也能够闪闪发光。



想要找到自己的天性


关键在于放过自己


Tip1: 看见自己的天性,然后接纳它


想要顺应自己的天性,首先就要觉察并接纳自己的天性。不妨试试这样多问问自己:


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喜欢和他人交往吗,还是自己独处才能给自己“充电”?


我擅长精密严谨的逻辑分析,还是更偏好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


我喜欢晴天还是雨天、夏天还是冬天?


我会在封闭的室内感到更安全,还是在旷野之中才能体验到自由的快乐……


通过自我察觉与提问,你能够大致描绘出自己天性的模样。接下来,便可以在其中挖掘出独属于自己的优势:


我的爱好和特长有哪些?


是不是曾经有过某一件事,我做得比大多数人好呢?


如果不考虑其他现实因素,有什么事是我特别愿意去做的呢?


我是否有一项“小众”的技能,不论它目前看起来是否有用,但确实只有我能做到呢?


先天气质没有优劣之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各有长处。比如“三分钟热度”,其实也可能是“多重潜力者”;“心理脆弱”,也许是敏锐察觉情绪的天赋……


请记住,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面的硬币,接纳全部的自我,才能够真正拥抱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图片来源:《心灵捕手》


Tip 2:主动营造和天性匹配的「舒适圈」


人格 - 环境交互理论(Personalit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heory)认为,个体的行为与幸福感取决于人格特质与环境特征的交互作用。人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所以,在工作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工作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特长优势匹配,自己是否真心喜欢这份工作,是否能够收获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办公室的氛围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我们得评估自己是否能够全然接受这样的氛围。全面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做出更契合自身需求的工作选择 。



图片来源:《欢迎来我家》


在大环境已经敲定的当下,我们还可以尝试在生活的环境中,融入能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小元素。摆一个精致的小摆件,添一只舒适的靠枕……不论现实的要求多么严苛,我们仍然可以见缝插针地为自己的天性留下空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悦自己。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快乐,最终也许能够成为支持我们走过漫漫长路的理由 。


Tip 3:寻找你自己的小生境


小生境(niches)原指生物栖息的场所,是一种生物在所属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所处的地位。而对于人来说,小生境(restorative niches)则是指能让我们恢复自己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能以最顺应自己天性的方式来行动的环境。


我们很难控制外部社会让我们完全顺应天性地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甚至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境,让我们能够在结束了压抑的生活之后,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里,找回自己的生物源天性,恢复内心的元气。


对于喜欢宅家的人来说,把自己的家按照喜欢的风格布置,就能搭建出自己的小生境;对于喜爱大自然的人来说,外出露营、接触自然,能最有效地恢复活力。


人格心理学家Brian Little在《突破天性》中就提到过他的小生境——在高强度的学术交流和演讲之后,他会找到一个偏僻的厕所,来静静地思考生活和接下来的工作,以恢复自己的能量(好接地气)。



图片来源:《凪的新生活》


Tip 4:实在做不好,也可以暂时放过自己


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带来了长期的不适感,与其逼迫自己“再坚持一下”,或许可以停下来想想:我是因为接受不了工作内容本身而痛苦吗?还是同事、领导的沟通方式增加了额外的社交压力呢?


找到了症结所在,再问问自己:如果这些问题可以协调,那我应该怎么做?如果一切让我不适的外部条件都不可撼动,这苦我是非吃不可吗?


其实,痛苦本身就是你的身心向你发出的,寻求改变的信号。如果真的做不了,那就放过自己吧。


尤其是在团队任务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胜任目前的岗位,请大胆提出。不擅长社交,或许可以专职当技术岗;团队工作之中,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你从来都不必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



图片来源:《恋爱尼特族》


最后,我也想对每一位仍在生活中挣扎的朋友说一句:一直以来辛苦了,你值得世间一切的美好,也同样值得一条不那么痛苦的、通往美好的道路。


顺应本心,放过自己。


愿你我都能够度过一段「舒适」的人生。

喜欢孟小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