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百变小妮😍吴艳妮身穿白色抹胸漏出香肩,尝试活力性感风

送交者: 华人lee8[★★★声望勋衔13★★★] 于 2025-04-02 12:16 已读 400 次 2赞  

华人lee8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个月前,跨栏女神吴艳妮在微博激动分享“短发小妮”上线,被网友吐槽尽搞花里胡哨的博眼球。



图源:@吴艳妮Jennie


然而,在南京举办的2025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中,吴艳妮在女子60米项目跑出8秒01,虽然排名小组无缘决赛,但打破了11年的全国记录。


这个漂亮成绩不仅狠狠打脸“不务正业论”,也把吴艳妮送上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在评论区指出,剪短发的吴艳妮神似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这个新绰号随后得到了本人的盖章认领。



图源:豆瓣


“只要有为国争光的机会,我从来都是战斗到底”。



图源:@吴艳妮Jennie


这还不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艳妮更是大方畅谈,在国内乃至在亚洲遥遥领先,只要不失误就能拿下冠军。



图源:@新华网


按追剧圈的说法,这绝对是大女主天花板,热血操作简直杀疯了。


从“网红运动员”到“战斗天使”,吴艳妮用成绩为自己正名,扭转风评口碑。






诚然,吴艳妮打赢舆论战,靠的是用实力说话。


但在商业价值层面,吴艳妮也深谙流量密码,玩转“人设营销”。


俗话说,一个好标签,胜过百万宣传。


观察近些年现象级网络热梗,其传播裂变核心逻辑都始于记忆锚点的精准塑造,具备鲜明特色的标签。


比如,一点就燃的黄子韬,带火“白磷型人格”、00 后自嘲引爆 “脆皮大学生”、懒人集体确诊“低能量老鼠人”......


借助特色标签的符号化建构和社交货币属性赋能,给受众创造记忆点。


对于爱美的吴艳妮而言,则是通过上演“换装游戏”,烙印个性标签,视觉冲击感更强。


比如,霸气女王爆改“甜妹翠丝”


去年,吴艳妮打卡上海迪士尼,以《玩具总动员》里的翠丝形象Cosplay出镜。



图源:@吴艳妮Jennie


头戴一顶大红帽子,脚上搭配着一双黑白斑点的靴子,将翠丝的穿搭精髓拿捏到位,诠释青春和活力,成功进军cos赛道。


尝试过可爱风,吴艳妮又化身“古风女侠”


在水墨画风的映衬下,既展现了女侠随性洒脱的气质,又与竞技场上的锋芒毕露相呼应。



图源:@吴艳妮Jennie


最为颠覆的是,吴艳妮还变身“东方肯豆”


美国超模肯达尔·詹娜的一组写真,带火了高冷又性感的穿搭风格,被网友称为“肯豆风”。


今年年初,吴艳妮一身黑色紧身衣配上黑丝和细高跟,将极简性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图源:@吴艳妮Jennie


很难让人将眼前这位性感御姐,和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跨栏运动员联系在一起。


强烈的身份反差感在社交媒体引爆舆论风暴,吴艳妮也因此陷入“炒作女王”的舆论漩涡。


再之后,就是目前被全网夸爆的“战斗女神”人设标签了。


凭借着这些多元标签的进化,在赛场之外,吴艳妮频繁活跃在网友的视野之中,收割一波又一波话题热度和讨论度。



一直以来,有人质疑审判吴艳妮的“人设”,认为是通往网红捞金的快捷通道。


也有人力挺吴艳妮,支持运动员拥有活出自我的权利,可以有“活人感”。


赞美声与质疑声齐飞,但从商业价值维度看,吴艳妮身上的争议标签恰恰成为品牌营销的利器,让她受到众多品牌青睐。


一汽奔腾推出首款微型纯电车型——奔腾小马,找来了吴艳妮担任产品代言人。


喊出“坚持热爱”、“拒绝标签”及“宠爱自己”等广告口号,与吴艳妮身上的实力派、爱美、爱生活的年轻女孩特质相契合。



图源:@吴艳妮Jennie


通过与女子健将可爱与强悍兼具的风格,向大众传达奔腾小马是一款既有可爱颜值,又有可靠品质的潮趣纯电汽车的核心卖点,双方适配度很高。


挪瓦咖啡官宣吴艳妮为低热量健康大使,推出“不听风凉话”传播主题,一一回应外界对于吴艳妮的恶评。



图源:小红书@挪瓦咖啡


由此打破个人刻板印象,过度到产品的匠心品质,刷新受众的味蕾认知,实现广告移情,太“敢”了。


曲美家居官宣吴艳妮产品推荐官,重现吴艳妮备受争议的个人招牌姿势,鼓励受众都能拥有“不讨好不迎合”的勇气,彰显品牌价值观。



图源:曲美家居官微


创维全屋家电官宣吴艳妮为品牌大使,在赛场海报上,写满吴艳妮专属关键词“z世代、川味麻花辫、张扬个性……”



图源:创维官微


这些要素恰恰构成品牌与年轻群体的沟通切入点,通过建立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共振实现深度连接,从而为品牌赋能。


可以说,吴艳妮的多元标签矩阵,为品牌叙事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多维灵感支点,打开商业传播的新维度。


截止目前,涉及汽车、家居、咖啡、家电和时尚等多个领域,吴艳妮称得上是中国非热门运动领域的“代言女王”。



事实上,吴艳妮的“流量争议”并不是个人困境,也是女性运动员的群像缩影。


吴艳妮爱美,喜欢化妆打扮,和许多年轻女孩一样热爱拍摄造型写真,却因为“高调狂妄”的个性,总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体现在郑钦文和孙颖莎身上,似乎又是不一样的严苛要求。


郑钦文为vivo拍摄的海报中,硕大的“漂亮”二字,引起网友的不适。



图源:小红书网友


原因是在普世眼光中,“漂亮”一词已经与单一层面的外貌特征绑定,对于Queen Wen而言未免过于肤浅。


更适合用力量、强大、实力等形容词,纯把郑钦文当产品宣传的“工具人”。


这番争议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一场大型关于“漂亮是否被污名化”的辩论赛,网友各执己见,思想观念激烈交锋。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担忧,离不开品牌营销对“流行风向变化”的错误预判。


此前郑钦文夺冠享誉全球,某品牌发布祝贺海报,却把富有力量感和攻击性的Queen Wen,P得肤色白皙、手臂肌肉线条几乎消失,显得甜美又柔和。



图源:小红书网友


品牌“反向修图”的迷惑操作背后,是对当下的“颜值经济”大趋势的迎合,也就是白幼瘦审美,显然与运动竞技魅力相悖。


不仅如此,今年三八妇女节,肯德基个别门店推出的预热海报,将孙颖莎称为“乒乓女神”,并祝大家女神节快乐,也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些看似不同的舆论风暴,实则在叩击同一个命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竞技场之外的女性?


公众的焦虑并非毫无缘由。


当商业镜头将运动员的肌肉线条修饰成"白幼瘦",当热搜词条总绕着妆容穿搭打转,人们警惕竞技精神被娱乐化消解。


这种集体敏感,既是对纯粹体育价值的捍卫,也暗含对性别偏见的反击:为何女性总被困在"实力派"与"花瓶"的二元叙事里?


但真正的困境或许不在于关注外貌本身,而在于社会对女性角色始终苛刻的"单选题"。


吴艳妮赛场上的怒吼与T台上的张扬本不矛盾,郑钦文球拍击出的力量和口红折射的光泽亦可共生。


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女性运动员的 "双重尊重"。


既要尊重她们在赛场上的专业付出,也要尊重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多元选择。


毕竟竞技场从不是修道院,追求卓越与热爱生活,本就是照亮体育精神的两束光。

喜欢华人lee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