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韩国承认“出口儿童”:一个国家如何将17万个孩子卖给了世界?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3-28 2:13 已读 994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这个标榜民主、人权和家庭伦理的东亚国家,隐藏着一段令世界瞠目、让本国民众痛心的黑历史——长达数十年之久,韩国政府默许甚至协助民间机构,将至少17万名婴幼儿批量送往欧美各国,打上“孤儿”的标签、改头换面地“出口”,最终成为跨国收养市场的商品。


如今,这段被尘封多年的历史,终于在韩国"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一纸调查报告中浮出水面:这是国家级的灾难,是对一代人身份的剥夺,是将儿童当作出口资源谋利的赤裸现实。


而那些早年被“卖”出国门的孩子,如今已为人父母,却依然无法找到自己的根。



国家级默许,制度性放任,孩子成为“出口商品”

2025年3月,韩国独立机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公布了一项重磅调查结果:韩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放任甚至纵容私人收养机构,将大批儿童送往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缺乏监管,甚至存在造假、强迫、身份伪造等严重违法行为。


委员会主席朴善英在记者会上坦言:“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可耻的一章。”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整个体制黑洞的控诉。根据报告,自1964年到1999年间,有367名海外收养者向委员会提交了申诉材料,揭露自己被非法收养的过程。截至目前,已有56人被正式承认为人权受害者。调查仍在继续,预计将于2025年5月完成。


报告指出,韩国的私营收养机构在毫无约束的环境下,将“收养”变成了一门暴利生意——没有政府定价标准,机构可以随意向外国家庭收取高额“捐款”,甚至接受国外机构的“订单式”要求,每月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孩子。


于是,一场以儿童为筹码的跨国交易,就在这些冷冰冰的合同与虚假的身份文件中,悄然展开。


虚构弃婴、强迫收养、身份伪造:一场系统性的人道灾难

最令人震惊的,是韩国政府与收养机构联手制造的“孤儿谎言”:


很多孩子明明有父母,却被登记为弃婴;


一些母亲在产后被迫签署“同意收养”协议;


收养机构伪造医疗、身份、背景资料,让孩子“合法”出国;


有的孩子被赋予全新的姓名、出生地与身世,彻底与过去切割。


这些欺诈手段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身份混乱:他们无法找到亲生父母、无法认祖归宗,甚至在法律上得不到合理的保护。


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人道灾难,而最大的受害者,正是这些无辜的孩子。


“他们对狗都比对我好”:一个被“非法带走”的女孩控诉人生被偷走


现年60岁的Inger-Tone Ueland Shin,是被调查案件中的一员。她的故事,是整个收养体系崩坏的缩影。


1978年,她年仅13岁,被一对挪威夫妇“挑选”带出韩国。当时,这对夫妇因年纪过大被本国政府拒绝收养申请,但他们绕过监管,直接前往韩国一所孤儿院,带走了Inger-Tone——没有任何合法收养手续。


几年后,挪威政府才“补发”了收养许可,理由是“她已经与韩国没有联系”。荒唐的是,当局承认其收养过程违法,但依然默认了结果。


Inger-Tone称自己在挪威遭遇严重虐待,甚至被养父性侵。她对记者说:“他们对狗的照顾,都比我好。我整晚只能哭泣,没有任何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


2022年,她终于赢得了对挪威地方政府的诉讼,法院判其获赔,并确认政府未能监督养父母、存在失职。但她的养父母早已去世,从未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承担法律责任。


“他们拐走了我,没有坐过一天牢;我却用尽一生偿还他们的罪。”她哽咽道。


利益驱动的收养帝国:谁在背后“下订单”?

韩国的收养乱象不是孤例,而是一整套由国内外资本、机构、甚至政府共同织就的跨国利益网。


报告明确指出,西方国家的收养机构往往会“下订单”——每月指定数量、年龄、甚至性别,而韩国机构则“如数配货”,无视程序、法律和伦理。


在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孩子的童年、母亲的血泪、家庭的破碎,以及在异国他乡度过的漂泊人生。


这不是收养,这是出口;不是人道主义,这是系统性的人口买卖。


在国际舆论和受害者不断施压下,韩国政府终于在2023年通过新法,规定所有海外收养必须由国家机构统一处理,私营收养机构退出舞台。该法案将于2025年7月正式生效。


但改革来得太迟,太缓。数十万被“卖出”的孩子,早已无法找回失落的童年、血缘和自我认同。


更讽刺的是,截至目前,韩国政府对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报告仍未作出公开回应。


一个国家的孩子,是怎样变成了“商品”?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当国家放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义务,把儿童交给逐利的私营机构;当亲情可以被文书抹除,身份可以被随意更改,法律沦为交易的脚本时——这不仅是收养制度的失败,更是国家治理与道德底线的崩塌。


“我活错了国家,也活错了一生。”Inger-Tone说。


这句话,刺痛了整个韩国,也刺穿了全球那些以“人道”之名行“买卖”之实的假面。


17万孩子,17万个被操纵的人生,17万个无从诉说的漂泊命运。真相的归来,也许会唤起良知;但没有责任的承担,真相就只是沉重的回响。


韩国必须面对这段历史,不只是道歉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整套机制重建、问责和补偿。而放眼全球,那些依然在上演“儿童出口剧本”的国家与机构,是否也该收起道貌岸然的人道主义外衣,面对那个最根本的问题——孩子,不是商品。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