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肝癌病理学诊断及高危人群分类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6★★★☆♂] 于 2025-04-25 5:54 已读 165 次 1赞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 36.77 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 4 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 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 31.65 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 2 位(肺、肝)。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 肝内胆管癌(ICC)和 混 合 型 肝 细 胞 癌-胆管癌(cHCC-CCA)3 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 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 HCC 占 75%~85%、 ICC 占 10%~15% 。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近年来,“液体活检”包括循环游离 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CTC) 、cfDNA、循环肿瘤DNA(ctDNA)、游离线粒体 DNA、游离病毒DNA 和细胞外囊泡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肝癌诊断路线图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显像及血清 AFP 检测,发现肝内直径≤1 cm 结节,动态增强 MRI、动态增强 CT、超声造影3种检查中至少 1 项检查以及Gd-EOB-DTPA 增强MRI检查同时显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 型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可以进行每2~3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并结合血清AFP、DCP、7个microRNA组合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


肝癌高危人群,随访发现肝内直径 1~2 cm 结节,若动态增强 MRI、动态增强 CT、超声造影或 Gd-EOB-DTPA 增强 MRI 的 4 种检查中至少 2 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则可 以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若上述 4 种影像学检查无或只有1项典型的肝癌特征,可以进行每 2~3 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 访并结合血清 AFP、DCP、7 个 microRNA 组合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


肝癌高危人群,随访发现肝内直径>2 cm 结节,若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 CT、超声造影或 Gd-EOB-DTPA 增强 MRI 的4项检查中至少1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若上述 4 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可以进行每 2~3 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并结合血清 AFP、DCP、7 个 microRNA 组合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


肝癌高危人群,如血清AFP升高,特别是持续升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肝癌诊断;若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或 Gd-EOB-DTPA 增强 MRI 的 4 种检查 中至少1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以临床诊断为肝癌;如上述 4 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内结节,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前提下,应每隔 2~3 个月进行 1 次影像学复查,同时密切随访血清 AFP、DCP、7 个 microRNA 组合变化。


肝癌病理学诊断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 HCC、ICC 和 cHCC-CCA。


1. HCC: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不推荐使用“肝 细胞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名称。


2. ICC:是指肝内胆管衬覆上皮细胞和胆管旁腺发生 的恶性肿瘤,以腺癌最为多见。2019 版《WHO 消化系统肿瘤 分类》已不推荐对 ICC 使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的病理学诊断名称,且不推荐对细胆管癌使用 细胆管细胞癌(cholangiolocellular carcinoma)的病理 学诊断名称。


组织学上可以分为:


①大胆管型 ICC: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以上至邻近肝门区之间较大的胆管,腺管口径大而不规则,周围可见黏液腺体;


②小胆管型 ICC:起源于小叶间胆管及隔胆管,腺管口径较小,排列较规则;


③细胆管癌:起源于肝闰管或细胆管,癌细胞呈小立方形,在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间质内呈松散的成角小导管或分枝状排列;


④胆管板畸形型 ICC:肿瘤腺管呈不规则囊状扩张,管腔内含乳头状突起。有研究显示,大胆管型 ICC 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型特点与其他类型 ICC 有所不同,临床预后更差。


3. cHCC-CCA:是指在同一个肿瘤结节内同时出现HCC 和 ICC两种组织成分,不包括碰撞癌。有学者建议以两种肿瘤成分占比分别≥30%作为 cHCC-CCA 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 cHCC-CCA 两种组织学成分占比 的病理诊断标准,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为此,建议在cHCC-CCA 病理诊断时对两种肿瘤成分的比例状况加以标注,并注意分别对HCC及ICC 成分进行组织学分级及亚型分型、MVI 分级、淋巴管侵犯,以供临床评估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制定诊疗方案时参考。对于某种肿瘤成分占比极少时慎用 cHCC-CCA 的诊断。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