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胰岛素被发现,不是黄瓜和苦瓜,血糖高的患者建议多吃点
有些人血糖一旦升高,便四处打听能降血糖的食物,像黄瓜、苦瓜,传言其含“天然胰岛素”可助控糖,然而吃了一阵,血糖依旧不稳定,该升还升,并不似传言那般神奇,这不禁让人疑惑,真有食物能如胰岛素般调节血糖吗?
不少人血糖高了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少吃碳水、少吃糖,以为这样就能把控血糖,可现实没那么简单。有人小心翼翼计算米饭、面条及戒掉水果的摄入量,血糖却仍忽高忽低,苦恼不已,而有人没严格限制饮食,却因吃对东西让血糖稳定不少,可见吃什么比单纯少吃更关键。
有个意想不到的食物,或许才是真正的“天然胰岛素”,它不是广为人知的黄瓜、苦瓜,而是菊芋,这名字听着陌生,在不少农村曾是牲畜饲料,很多人小时候吃过却不知其对血糖有益。有人年轻时常吃菊芋,上了年纪血糖一直稳定,有人不吃,糖尿病却早早来袭。有人儿时随家人干农活,饿了就啃菊芋,没觉特别,上年纪后村里不少人血糖高了,他却正常,胰岛功能还获医生夸赞,这让人不禁思考菊芋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稳定血糖。
多数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是血糖“天敌”,但不同碳水对身体影响大不相同。普通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条,吃进去很快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而菊芋所含碳水化合物是菊粉,它不会直接被身体消化成糖,而是被肠道里的有益细菌利用,慢慢转化为对血糖有帮助的物质。
有个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的包工头,血糖偏高,医生让其少吃米饭面条,可他管不住嘴,后来听老乡说菊芋好便每天吃点,几个月后复查,血糖更稳定了,饭量也自然减少。研究发现,菊粉进入体内可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避免饭后血糖猛涨,还能增加GLP-1激素分泌,其作用类似天然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灵敏性,减少胰岛素抵抗问题。
不少血糖高的人难受之处在于易有强烈饥饿感,吃完饭不久又饿,忍不住再吃,致使血糖越吃越高。菊芋的另一作用是调节“饥饿信号”,让人不易觉得饿。
一位退休老师活动量减少后体重上升、血糖变高,后来早餐加了菊芋,午饭时竟不觉得特别饿,血糖也更稳定。菊芋能让胃排空速度变慢,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变长,从而让饱腹感更持久,且不会像普通碳水化合物那样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避免了胰岛素水平剧烈波动。
肝脏是血糖的“隐形调控者”,当感觉血糖低时,它会释放葡萄糖入血升高血糖。很多血糖高的人问题在于肝脏总误认血糖不够,频繁往血液放糖,导致空腹血糖偏高。菊芋里的某些成分恰能“欺骗”肝脏,使其不急于释放糖。
一位坚持晨练、饮食健康但空腹血糖偏高的老人,医生称是肝糖输出过多,后来晨练前吃点菊芋,几个月后空腹血糖下降不少,令医生称奇。研究表明,菊芋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肝脏的AMPK通路,促使肝脏减少葡萄糖释放,让空腹血糖更稳定,这对很多人而言比单纯减糖更有效。
很多人不知血糖高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有些细菌会使身体更易储存脂肪、让胰岛素作用变差,而菊芋能促进有益菌群生长,使肠道成为“降糖工厂”。
一位长期大鱼大肉、血糖渐高的中年人,改不了饮食却加了菊芋后,几个月血糖下降,体重也轻了几斤。科学研究发现,菊芋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这些菌群分解菊粉产生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不仅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能抑制让血糖升高的坏菌,让整个代谢系统更健康。
虽菊芋对多数血糖高的人有好处,但并非人人适宜。有些人吃后会肚子胀气、腹泻,因肠道菌群未适应,摄入多了肠道发酵过度致气体增多。若想尝试,最好先少量开始,比如每天吃一小块,慢慢增加。
有长期吃低碳水饮食的上班族,初尝菊芋吃一大碗,结果整晚腹胀难眠,后来调整为每天少量吃,适应后效果不错。菊芋并非被夸大的“超级食物”,其作用非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能多方面影响血糖,使其更稳定,减少胰岛素抵抗,甚至利于胰岛功能保持。若觉得血糖控制不住,换个思路吃点菊芋,或许能给身体带来新变化。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