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特别多,不管大人小孩儿,都可以用这个小方子
不管是大人还是幼儿,都可以使用。
之所以幼儿流口水的情况更为常见和严重,一是因为幼童脾气尚弱,脾虚不能控摄流涎。二是自己控制能力也差,不像大人会有意识地吞咽口水,防止外流。
所以幼童常见嘴角皮肤皴红,甚至糜烂,只要专心玩耍,比如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有口水流出。
此时的治疗方法当然是 健脾利湿,但是很多读者也反馈,用了相关的药物效果并不显著。总觉得口水难除,是个顽疾。
中医治病用药,一是辨证论治,二是药物配伍,三是剂量。每个都暗含玄机,一样做不到位,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对于流口水,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方子,非常有效,今天分享给各位。
炒牛蒡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甘草5克。水煎代茶饮。
此为健脾常用药四君子汤,不过是把人参去掉,换成了炒牛蒡子。
那为何要用牛蒡子替人参呢?
牛蒡子这个药很特别,因为它性寒,通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和头面部的热症。
但是这个药不仅能清上,还能通下,可以 引痰湿下行,使浊阴出下窍。
《药性赋》: 牛蒡子疏风壅之痰,是一味清肝化痰、通腑下浊之药。
用于治疗口水多时,一定要将牛蒡子先炒至皮表焦黄,这样牛蒡子的寒性大减,作用就以降痰浊、消腹中积滞、通便去浊为主。
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小方子在治疗口水多的病症中,疗效神奇。临床上,多年流涎不止之证,几剂即可治愈。
如果孩子伴有腹胀、胃口差,就可以配合服用保和丸或者大山楂丸,帮助消积导滞。
上面的药方剂量为儿童用药,如果是大人,可以用下面的推荐剂量:
炒牛蒡子15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
这里务必注意, 甘草是生甘草,而非炙甘草。炙甘草有保水的作用,对于湿盛的病症不宜多用。
而生甘草恰恰相反,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可以让水湿从二便走。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先生,最喜欢用生甘草来治疗水肿水湿,效果显著。
这个药煮出来甜中带微微的苦,挺好喝,孩子应该都可以接受。马上到夏天啦,又是暑湿的季节。如果不及时健脾除湿,夏天湿气重的时候,孩子更难受,还有可能长湿疹。
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把中医学起来,你学一点点,孩子就少受好多罪啊。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