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60岁到70岁这十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睡觉、锻炼,而是做好这4点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5-04-20 22:14 已读 607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你就赢了一大半,其余的事,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人生短暂,仅此一次,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值得的事。


行至晚年,历经世事沧桑后才渐渐明白:身上无病,心上无事,眼里无怨,就是后半生最高级的炫富。


60岁到70岁这十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睡觉、锻炼,而是坚持这4件事。



低配生活,克制自己的欲望


一位作家曾提问大学教授:“什么是理想的生活?”


教授的回答,令他幡然醒悟:


“到了某个年纪你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一个人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累积了多少物质或财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是知名的语言学家,却常年住在破败不堪的小洋楼里,五口人住两间半房子,后来一家人搬进了公寓,面积也很小。


周先生曾写《新陋室铭》自嘲: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虽然居住环境差,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知足常乐,彼此温暖,日子也过得无比幸福。


生活中,周有光先生的饮食起居也十分简单。


饮食上他吃得很清淡,从不吃油腻的肥肉,主要以牛奶、鸡蛋、青菜和豆腐为主。


平日里,周有光先生也几乎没有娱乐活动,每天按时早起后,他会出门在景山公园锻炼身体,再回家看书、工作。


比起物质上的欲望,周老先生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提升自身的内涵和修养上。


低配生活、高配灵魂的生活态度,使得周老先生的内心十分富足,也是他活到112岁高寿的关键所在。


经历得越多越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唯有驾驭内心的欲求,在物质上追求简约,内心保持平和与从容,才能真正体悟生命的真谛,让身体和心灵都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很喜欢杨绛的一句话:“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生的本质其实极为朴素,不过是一日三餐能够温饱,夜晚可以安眠于一床之宽,其余种种皆是浮华与冗余。


在未来的日子里,该看开的看开,该放下的放下,让心灵摆脱重负,方能心无挂碍,活得自在从容。



来源:视觉中国



拒绝内耗,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


北大心理学教授毛利华曾说,提到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人都明白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日常饮食的重要性,却忽略了“社交”的作用。


而实际上,社交质量对一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影响都是巨大的。


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能在生活中互相增添乐趣,也能为彼此提供高能量的情绪价值。


管理健康的最好方式,是远离低质量的圈子。


莫言有一次请友人吃饭,餐后他看到还有一些剩余的烤鸭,出于珍惜粮食的本能,便继续享用。


却被友人偷偷议论:小家子气,请客还必须吃回本。


莫言感到颇为尴尬与不自在。


不久后,莫言再次请客,他特意吃得文雅而缓慢,然而,却意外引来朋友们的另一番戏谑,嘲笑他故作姿态、假装斯文。


莫言这才明白,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他人的议论与评判。


于是他下定决心远离这帮朋友,把时间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生活也变得更加舒坦自在。


生活中,面对三观不同的人,我们所有的解释都只是浪费口舌、自我消耗,时间长了,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与其消耗精力,不如主动筛选,择诚而处,择善而交。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总有一天,你会非常倒霉地和一头猪掉入泥潭,你能做的就是赶紧上岸,而不是在泥潭里跟猪打架。”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负能量的空间,为周遭眼光所累,为外界非议所役,只会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只有及时抽身,靠近滋养我们的人,才能重拾信心与力量,活出另一种精彩人生。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晨运养身、喝茶养性。


轻松愉悦的社交关系,如同甘霖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身体也会如沐春风,随之保持健康的状态。


纪伯伦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人老了,一定要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和事,把精力和付出留给值得的人,彼此扶持、互相滋养,才能身心康泰、情绪安宁。



来源:视觉中国



专注自己,不过多操心子女


冯唐曾在《有本事》一书中写道:


“我和我老妈不能同处一个屋檐下,我和她在两个相邻的小区,相隔八百米。


如果有事,我能马上飞奔过去;如果没事,一碗热汤面端过去,到她门口不会凉。”


诚然,父母子女之间,最恰当的相处方式便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又能相互牵挂,一碗热汤适时送达,既不过热烫手,也不至冷却无味,温度恰到好处,温情也恰如其分。


电视剧《婆婆来了》中,王传志迎娶了北京姑娘何琳,两人婚后生活很幸福,何琳偶尔跟婆婆见一次面,婆媳关系也还算融洽。


但王传志的母亲王美嫦,性格十分强势,她将老家几亩地全部卖掉,带着一家老小进城投奔儿子。


婆媳二人性格差异大,生活方式也完全不同,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就连夫妻二人小打小闹,王美嫦也要插手,甚至和儿媳扭打起来。


毫无边界感的婆婆,让何琳对这个家失望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小两口走到了离婚的结局。


与子女之间,保持距离才能让彼此都过得舒服,两代人强行搅合在一起,对双方都是负担。


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马牛。”


作为父母,永远无法为孩子安排好一生,子女长大成人后,应学会适度放手,不要和子女走得太近。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将孩子视为生活的全部,而是懂得为彼此保留一些空间,既有亲近感,也不失分寸感。


《山河故人》中曾说:“每一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父母子女同行一场,是孩子成长的旅程,也是父母自我修炼的过程。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应当花更多的时间把握当下,过好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来源:视觉中国



稳住心态,允许一切发生


很认同一句话:


“一个人最好的养生,不是早睡早起,更不是跑步健身,而是养情绪。”


心情不好,任凭护肤佳品再多,也难掩岁月的痕迹;纵有灵丹妙药在手,也难保身心之全然康健。


唯有妥善管理情绪,稳定心态,才能走向更加充实、愉悦的人生。


林清玄曾提到,一个朋友请自己题字,想挂在新房客厅,他思虑许久,题了“常想一二”四个字。


朋友不解,林清玄解释道: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除去那八九成不如意的事,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


想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一二成的好事上,才能时时感到庆幸,不会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


朋友听完非常高兴,连忙把“常想一二”挂在了客厅。


人生之路,十有八九布满荆棘与不如意,若一味沉溺于这些困扰,心灵将被束缚,常想一二,则事事如意。


央视一档节目,曾讲述过一位身患肿瘤的老人的故事。


老人被告知生命仅剩月余,医生建议他回家做些想做的事情,老人想到了自己的收藏爱好,之前一直反对的家里人也不再阻拦。


他专注于研究藏品,每天的心情都十分愉悦,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身体状况竟奇迹般地有了改善,后来,老人在积极心态的支撑下,配合治疗,最终完全康复。


这位老人能够奇迹般康复,正是源于他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项针对数千名百岁老人的中外研究也表明:能够活到百岁的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都比一般人高。


他们普遍认为“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


人生下半场,身体状态逐渐开始走下坡路,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心态,但年龄大了,最重要的便是学会自处,调整好心态。


凡事不必纠结、不必计较,一切顺其自然。


保持情绪稳定,允许一切发生,气定神闲地度过每一天,便是最好的晚年。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