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200万新发中风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黄金康复期,早期可预防
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超过200万新发中风患者,每12秒就有1人发病,每21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高居国民死因榜首。
什么是中风?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被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疾病。就像家里的电路系统突然断电,大脑的"电力供应"中断将引发严重后果。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两大类:
·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占80%以上,如同水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中断
·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高血压、血管畸形等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组织
为什么中风如此凶险?大脑是人体最"娇贵"的器官,对氧气和养分极度敏感。一旦血流中断,每分钟就有约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3小时后死亡率飙升至30%,7小时后死亡率接近70%。这正是中风被称为"大脑的倒计时"的原因。
中风的“幕后黑手”中风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幕后黑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中风。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中风的风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发血管病变,增加中风的风险。
3.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中风的风险。
4.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中风病史的人,中风的风险相对较高。
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记住这个救命口诀FAST原则:
1. Face(面部下垂):微笑时嘴角不对称
2. Arm(肢体无力):平举双臂一侧下垂
3. Speech(言语障碍):说话含糊或词不达意
4. Time(争分夺秒):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特别注意:突发性剧烈头痛、单眼视物模糊、不明原因跌倒等非典型症状,常被误认为疲劳而错失黄金救治时间。
预防中风:从生活细节做起1. 预防中风,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按时服药,保持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4.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
5.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6. 管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黄金4.5小时——与死神赛跑的救命密码急救现场生存指南
1. 错误操作:喂水喂药、掐人中、强行搀扶
2. 正确姿势:立即平卧侧头,解开领口,记录发病时间
3. 急救车到来前:用手机拍摄症状视频,方便医生快速判断
现代医学的"血栓清除术"
1. 静脉溶栓:4.5小时内注射rt-PA药物,血管再通率提升33%
2. 机械取栓:新型支架型取栓装置,对超过6小时的患者仍可能有效
3. 低温疗法:将核心体温降至33℃,为脑细胞争取修复时间
年轻人防中风指南· 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使中风风险增加34%
· 控制体重:BMI>28的年轻人风险增加2.4倍
· 警惕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者风险增加2倍
· 关注血压:职场人群每年至少测血压2次
康复治疗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 发病后3个月内是黄金康复期
· 及时康复可使功能恢复率提升40%
康复治疗体系
· 物理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语言训练:针对失语或构音障碍
· 心理干预:抑郁发生率高达30%-50%
· 家庭支持:80%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
预防复发的关键
· 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 定期复查脑血管
·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我国中风患者中,仅20%能在发病3小时内到达医院,而及时治疗可使致残率降低30%。你的每一次健康选择,都在为大脑争取更多可能性。记住,中风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