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肾结石的复发机制是什么,该怎么样进行预防肾结石复发?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6★★★☆♂] 于 2025-04-10 9:19 已读 595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肾结石疾病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尽管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其复发率仍居高不下。


多种因素与肾结石疾病的复发密切相关,本文对年龄、性别、代谢综合征、既往结石发作的结石特征、尿液性质、治疗方式、尿路感染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着手,对这些影响肾结石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好的预防干预计划。



年龄、性别、种族


在构建的肾结石复发模型提示了年轻、男性、白人可能是肾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后来丰富并拓展了该项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一点,还发现了首次结石发生的年纪越年轻,其后再发结石的风险也越高


但在小于20岁的患者身上情况又有部分不同,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似乎要高于男性。



肾结石在发病历史上一直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近些年来年轻女性结石发病率较前明显增加,尤其是青春期女性,且男女比例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更为提前

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有怀疑青春期女性荷尔蒙激素水平的变化,包括避孕药的使用促成了这种变化,但这仅仅是猜测。



但这些现象都表现肾结石疾病似乎在女性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过早的发生结石及更容易的罹患结石病无疑都意味着更高的复发风险。


不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老年群体的肾结石发病及复发是否会发生性别比例上的显著变化,这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代谢综合症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通常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特征性表现。它们也被认为与肾结石的发生复发密切相关。


肥胖,通常被定义为体重指数≥30kg.m²,肥胖患者结石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饮食因素和生石性泌尿特征有关



众所周知,肥胖患者往往伴随着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胰岛素抵抗通过激活近端小管的NH3交换体,从而使铵的合成和排泄减少,降低尿液PH,使尿液酸化,增加尿酸和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风险


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可以增加肾脏钙排泄分数,增加尿钙,促进结石的发生与复发。其次,研究还发现肥胖患者消耗了更多的动物蛋白和钠,与此相关的饮食因素同样可以增加尿钙的排泄。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能导致炎症损伤,促使草酸钙晶体在Randall斑块上聚集。肥胖作为肾结石复发的既定风险因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但目前根据体重指数界定肾结石复发风险的陷阱越来越明显,最新的研究发现与首次结石形成患者相比,复发性结石形成患者的内脏脂肪比率较高,且两组之间的体重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内脏脂肪的增高可能是引起肾结石发生复发的主要原因。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发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患结石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胰岛素抵抗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发现,葡萄糖水平较高的参与者比葡萄糖水平较低的参与者更容易变老和肥胖,血脂水平更差,这些特征或许也在肾结石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肾结石疾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联系,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有人提出了高血压与肾结石之间的可能关系,认为其是肾结石、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间联系的一部分,胰岛素抵抗是其潜在的共同机制。


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也被广泛认为是肾结石形成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炎症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其机制



这些内环境紊乱共同引起泌尿系结石性改变,包括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高草酸尿症和低柠檬酸尿症。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代谢综合征的各项特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共同作用于肾结石的发生发展



在对30448名肾结石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存在与肾结石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逐步相关性。


在这项研究中,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特征的存在不仅与复发性或多发性肾结石有关,还与尿成分异常如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和低柠檬酸尿症的存在有关,这与其他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家族史


近来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肾结石疾病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有人以的预测模型更是发现家族史是肾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家族史的肾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的概率是无家族史肾结石患者的1.5倍。


在对2080名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47%的肾结石患者存在家族史,进一步对比发现,与无家族史的肾结石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的肾结石患者首次结石发作的时间更早、复发的风险更高、复发的次数更频繁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肾结石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钙敏感受体Arg990GlyGG基因型的人群肾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是肾结石的易感性标志基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肾结石可能是一种“遗传病”,当然,发挥作用的基因还有很多



尿路感染


近来发现,留置尿管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尿路结石33,且大多数是感染性结石(鸟粪石),这意味着,尿路感染可能在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某些细菌特别是奇异变形杆菌可以通过尿道膀胱留置的尿管上行至肾脏,通过产生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与二氧化碳,碱化尿液并与尿液中钙镁离子结合,形成晶体沉积物,引起肾结石的发生与复发



除了产生脲酶的细菌与结石发生复发关系密切之外,最新的研究发现某些非脲酶细菌如大肠埃希菌也在结石的发生复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对肾结石患者的尿液和结石菌株进行分析,在招募的100名结石患者中,36例患者尿液或结石基质中分离培养出45种细菌,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约占所有细菌分离株的三分之一,而其中草酸钙结石成分比例最高(64%)



关于大肠埃希菌与草酸钙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但最近的实验发现大肠埃希菌可以显著促进草酸钙结晶晶体生长和晶体聚集,其中鞭毛发挥最主要的作用


另外,细菌也可以使结石基质蛋白的表达增加,从而触发结石的形成。这提示我们在肾结手术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无菌观念。



尿液性质


肾结石的形成是一个生物过程,涉及物理化学变化和尿液过饱和。当溶液中两种离子的浓度超过它们的饱和点时,就会发生结晶。


各种因素对肾结石的影响可以从尿液的成分变化直观的反映出来的。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如尿钙、尿磷酸盐尿钠、尿酸、尿草酸盐和尿柠檬酸盐,都与肾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尿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为结石复发的预测因素,然而,近期的研究都没发现他们与结石复发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在进行了一个回顾性研究,纳入680名患者,以上一次结石发作至少4周后的24小时尿液数据为研究对象


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尿钙、尿磷酸盐、尿钠、尿酸、尿草酸盐、尿柠檬酸盐和尿量与结石复发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同样的结果也反映在D'Costa等人的研究中,不过,他们发现了24小时尿渗透压与结石的复发显著相关,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大量的摄入液体被认为是预防结石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其本质上就是防止结石性盐的过饱和和结晶


24小时尿渗透压可以反映水分增加、水分损失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反应的净总和,也被认为是尿石症最佳的水合作用标志物。



针对于结石复发患者,其复发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尚存争议。


尽管饮食和药物等预防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仍然有限,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借助于国内外关于肾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提供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寻找影响肾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备后期通过有效干预,为临床上预防肾结石治疗后复发、提高疗效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