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税84%,美股却反弹?川普的底牌,市场看懂了!
中国对美加税84%,美股竟然反弹,川普的筹码越来越多?
🟡 导语:4月7日,中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美股随即遭遇“黑色星期一”;而就在今天,中国再度加码,将对美商品的关税总额提升至84%。按理说,这样的“重锤”应当引发市场更剧烈的动荡,但出人意料的是,美股非但没有暴跌,反而低开高走。为什么?
一、图表告诉我们:市场在说“我不怕了”下图显示两个关键时间点:
📍4月7日:中国宣布第一轮对美商品加税,标普500应声大跌,盘中一度跌至 4840点,引发市场恐慌,被网友称为“黑色星期一”。
📍4月9日,中国再度加码,加税总额提升至84%,力度大幅升级。然而,美股却并未继续下跌,而是低开高走,反弹至接近5000点。
这种走势反映出一种典型的市场现象:利空出尽,反而是利好。
二、市场为何对中国反击“不再敏感”?1️⃣ 利空已被提前消化,预期兑现
第一次加税是意外,造成恐慌;第二次虽然更重,但在预期之中。市场心理已提前做好准备,因此不再恐慌。
经济学里有个经典原理:市场不是对事件本身反应,而是对预期反应。
第一次加税突如其来,引发市场恐慌;但第二次即便力度翻倍,却已在市场心理预期范围内。因此,恐慌情绪并未扩大。这正是金融市场常见的“买预期、卖事实”的心理模型——当坏消息落地,市场反而松了一口气。
第一次加税突如其来,引发市场恐慌;但第二次即便力度翻倍,却已在市场心理预期范围内。因此,恐慌情绪并未扩大。这正是金融市场常见的“买预期、卖事实”的心理模型——当坏消息落地,市场反而松了一口气。
2️⃣中国加税影响的企业,并非美股核心
美股核心企业如 苹果、谷歌、微软、Meta等,本质上并不依赖中国市场销售。
虽然中国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但标普500指数中的核心成分股(如苹果、谷歌、微软、英伟达等)大多盈利结构高度多元化,并不依赖中国市场销售。
即使是与中国有一定联系的苹果,也更多依赖全球品牌生态和本土消费市场,其整体利润模式不会因中国加税而出现断崖式下跌。
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关税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破坏力。
3️⃣ 市场理解川普战略:强硬但有章法
市场开始明白:川普的贸易战并非情绪化,而是服务于美国产业战略调整。包括:制造业回流;技术围堵;全球供应链重构。在这种认知转变下,“对华强硬”不再是市场风险,而被认为是推动美国经济战略调整的必要手段。
三、川普政府的谈判筹码正在积累💡 表面上在反制,实为被动应战
中国两轮关税动作,均为被动回应,而非战略主动。这种姿态给川普提供了政治资本:
从操作节奏上看,无论是34%的第一轮加税,还是提升至84%的加码,都是对美方措施的被动回应。川普政府每出一招,中国才跟进,反击节奏落后于人。这种被动应对的姿态,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其实意味着战略劣势。
而川普政府则可对国内选民展示强硬形象:“是我们逼得中共(中国)出手,是我在为美国争回公平!”
⚠️ “反制的代价”实质上:加税或反伤自身,比如,一般来说会出现以下情形: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内需疲软、通缩风险与青年失业问题。此时再对美国加税,反而容易导致:换言之:中国的反击越强硬,对自己反而越不利,这正是川普政府希望看到的局面。
四、脱钩加剧,产业重构加速📌 结构性趋势已显现:
此次关税升级,是中美博弈的新阶段,不再是“你来我往的短期制裁”,而是围绕全球产业链与金融规则的长期竞争。未来可能看到:
结语:这不是终点,而是川普战略的开端
中美贸易战的烈度虽然升级,但市场反应却表明:
如今,“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流共识,而川普政府正在这一共识中稳步积累谈判筹码。未来几年,中美博弈将更全面深入,涉及技术、金融、制度等多个层面。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