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不要频繁刷牙?医生:55岁后,刷牙最好不要超过这频次
年事渐高,是否就应当摒弃往昔的某些生活习惯呢?有些医生提醒说,55岁以后,刷牙这事,真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频繁。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啊,这背后还真藏着点门道,不是耸人听闻。很多人可能想都没想过,刷牙这件事和人的味觉、记忆力甚至睡眠质量都有关系。
年龄一上来,身体的反应机制、组织再生能力都跟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了,该调整的生活方式,还是得慢慢改,不然不只是牙齿,整个健康系统都可能受牵连。
诸多人士皆知晓,口腔健康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言,乃是关键所在。可问题在于,刷牙不是刷得越勤越好。
有一项来自日本琦玉医科大学的研究,调查了超过3500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追踪时间长达七年。
结果发现,那些每天刷牙超过3次的人群,认知能力退化的速度,竟然比每天刷牙1~2次的群体快了接近18%。
这不是因为牙刷有毒,而是太频繁的牙齿刺激,会影响到舌头背部的味觉神经传导。味觉一旦变钝,食欲下降,身体摄入营养不够,长此以往,连带着大脑都“吃不饱”,认知退化就来了。
其实,不只是味觉的问题。刷牙动作本身看似简单,但对手部精细肌肉和颈部神经的配合要求挺高。
年纪一大,颈动脉容易钙化,这时候如果一早一晚都用力刷牙,甚至还加个中午,那些细微但反复的脉搏变化。
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微小但持久的压力刺激,传导到脑部,造成不规则的血流变化。虽然这听起来像是阴谋论。
但有数据显示,长期维持高频率、高力度的刷牙行为的老年人,发生轻微脑供血不足的几率比常规刷牙者高出了12.5%,这是经过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持续5年统计得出的数据。
再来说说牙龈的问题。老年人的牙龈与年轻时相较,着实存在差异。胶原蛋白大量流失后,牙龈不再如往昔般结实且富有弹性,而是变得更加脆弱,更易出血。
刷牙多了,尤其用错了牙刷,哪怕是软毛的,也可能造成微小撕裂。口腔里面本身就有成百上千种菌群,一旦牙龈组织受损,细菌就有了突破口,进入血液系统。
那就不是口臭或牙痛那么简单了。有研究表明,牙龈出血频繁者,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1.6倍。
因为细菌一旦进入血液,有机会跑到心瓣膜或血管内壁形成炎症,这个风险是实打实存在的。
牙齿不是孤立的器官,它和整个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有些人会在早晚刷牙时呕吐,这种情况在55岁以后变得更常见。
医学上称之为“口腔反射敏感综合征”,一旦这个反射过强,长期频繁刺激会导致迷走神经紊乱。迷走神经控制着心跳、胃肠蠕动甚至情绪波动。
一旦紊乱,不只是恶心、心悸那么简单,还可能出现夜间多梦、食欲下降、甚至焦虑加重。
不少医生还观察到一个冷门现象:刷牙时间太长、太频繁的人,睡眠质量普遍比刷牙规律、次数适中的人要差一截。
晚上刷牙其实是一种强刺激,会让唾液分泌突然增加、神经活跃,特别是那些喜欢晚上睡前刷完牙又漱口多次的,睡眠前的大脑反而会更清醒。
很多人以为是失眠,其实是自己把身体搞“兴奋”了。有个睡眠研究报告里提到,在55岁以上的群体中。
睡前30分钟内进行强刺激性口腔清洁(比如刷牙+漱口+刮舌)的人,入睡时间平均延迟了12分钟以上,深度睡眠时间缩短约17%。
刷牙频次过高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破坏口腔菌群的平衡。现代人讲究清洁,觉得越干净越健康,但很多人不知道,口腔里的“好细菌”其实对身体是有保护作用的。
尤其是粘附在舌苔、牙缝边缘的部分菌群,可以参与初级免疫反应和维生素K2的微量合成。刷牙次数过多,会把这些有益细菌也给刷没了。
结果,反倒给了病菌一个“空地”,让它们有机会大举入侵。有学者在美国老年人群中做过一项为期6年的菌群追踪调查。
发现每日刷牙3次以上的人,其口腔益生菌数量平均比每日刷牙1~2次的人少了27%,而这类人患牙周病和反复口腔炎的几率,居然还更高。
说个更离谱但真实的关联:牙膏使用过量,也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轻微干扰。尤其是那些含氟的牙膏,很多人都以为氟是防蛀神器,其实氟化物对甲状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年轻人代谢快、解毒能力强,问题不明显。年纪一大,肝肾功能逐渐减退,氟化物排泄变慢,一点点积累下来,就可能对激素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英国一项横跨15年的调查显示,55岁以上老年人中,长期使用含氟牙膏且每日使用超过2次的群体。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约为9.3%,而正常使用频率(每日1~2次)的群体,该数据为5.8%。
除了身体上的问题,刷牙次数太多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稳定。听起来挺奇怪,但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强迫性清洁行为”的倾向,在老年人中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那些天天担心自己口臭、怕牙齿掉光,或者总觉得不刷牙就不干净的老年人,往往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致使皮质醇分泌失调,进而抑制免疫系统,慢性炎症反应也随之增加。如此一来,不仅易患感冒,甚至可能诱发慢性病复发。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一项关于老年人心理与卫生习惯的研究中指出:每日刷牙次数超过3次的老年受试者中。
有35%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倾向,而日均刷牙1~2次的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16%。
讲了这么多,其实谁都知道,不是说不刷牙,而是说刷牙这事,过了55岁之后,真得放慢一点节奏,别太拼。
牙齿是工具不是战场,过度清洁反而成了负担。尤其那些已经有牙周炎、牙龈退缩的人,更不能拿刷牙当成唯一手段来“补救”。
有时,多吃富含维C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睡眠、补充微量元素,可能比一天刷四次牙还要有效得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赵蕾,蒋少云,高雳,等.刷牙方法和损伤[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5,52(02):148-153.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