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饭后要走路的人,不出3个月,身体或有4种改变!
45岁的姚先生因为口干、多饮和多尿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姚先生很快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医生说,姚先生之所以45岁就罹患了糖尿病,主要原因在于,他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
就这两点,导致他的腹部越来越膨隆,体重越来越难控制,殊不知,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肥胖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如果胰岛素抵抗,那么很容易发生血糖的异常,时间长了,血糖越来越高,自然就出现2型糖尿病了。
针对姚先生的个人情况,医生很快制定出了降糖方案。
医生说,姚先生要想控制好血糖,除了要管住嘴,严格糖尿病饮食以外,还得迈开腿,饭后最好能走一走。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那么,每天坚持饭后走路的人,他们的身体究竟会有哪些改变呢?
第一,饭后坚持走一走,你的心血管会更好
年龄大了,大家都怕罹患冠心病,可是究竟怎样做才能预防冠心病呢?
走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步。
美国心脏协会旗下期刊《循环》有一项关于走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每天走路步数中间值分别将其分为1985步、4178步、6327步和10090步四组。
与走路最少的第一组相比,走路最多的第四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43%。其中,在60岁以上的参与者中,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组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均降低。
饭后坚持走一走,有利于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好了,那么心血管出现血栓的风险也就降低了;饭后坚持走一走,其实更能锻炼你的心脏,因为走路能够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坚持走路的人,心跳的频率会比同龄人更慢一点。
第二,坚持饭后走一走,你的血糖会更稳定
现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了,原因很简单,吃的又多运动的又少,试问,血糖能不高吗?
餐后,我们的血糖水平是急剧升高,胰岛素的负担会非常重,而饭后走路,则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的负担。
无论你得没得糖尿病,餐后走路都是非常有利于血糖控制的。
2023年11月28日,《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更快步行速度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其中,与休闲散步(6.5 千米/小时)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9%相关。
可见,饭后走一走,而且更快地走一走,其实是非常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
第三,坚持饭后走一走,你的骨骼会更强壮
很多老年人年龄大了,害怕走路,因为他们觉得,万一走不好,摔一跤那麻烦可就大了,年龄大了,老年人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可是如果不爱走路,你的骨质疏松现象就会更加严重。
坚持走一走,你的骨骼会更强壮,如果长时间不走路,你会发现,自己的关节僵硬了,肌肉萎缩了,骨质疏松更严重了,血栓来了,免疫力也下降了。
为什么走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帮助呢?因为坚持走路,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走路可以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从而达到增强骨密度的目的,越是能坚持走路的老人,身体平衡感越好,走路时越不容易摔跤。
第四,坚持饭后走一走,你的大脑会更好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更好,那么推荐你,饭后一定要坚持走一走。
首先,走路有利于脑血管的健康,坚持走路,可以让血脂、血压和血糖更加稳定,它们稳定了,脑血管自然也更健康。
其次,坚持走路,还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 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走路会对大脑健康产生影响。
该研究用时6.9年,随访103684名年龄在40至79岁之间的成年人,发现每日步数与痴呆发病率存在关系如下:
每日步数与步数强度与全因痴呆的发病率呈剂量-反应关系,每日步数越高,痴呆的发病率越低。研究发现,每日步数越高,痴呆的发病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每日步数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从而降低痴呆的风险。
为了降低全因痴呆的风险,建议每天至少走7000步。如果可以耐受,则适当增加至10000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预防脑部疾病的发生。
走路为什么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呢?很简单,走路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就与脑卒中有关;走路还可以刺激大脑,维持大脑的兴奋,从而也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不过,虽然走路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但是大家也要牢记,饭后不要马上去走,因为这个时候食物还停留在胃里,如果马上去走,很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最好走路的时间是饭后半个小时以后,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来选择走路的步数和步速。走路前同样需要热身,走路后同样需要拉伸。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