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侃古聊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今日清明:气清景明养心性

送交者: MMPPKK[♂☆★★宇宙超级导师★★☆♂] 于 2025-04-04 17:50 已读 60 次  

MMPPKK的个人频道

+关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雨水渐增,正是调肝健脾、舒畅情志、行气化湿的养生佳时。



提起中医养生,自然绕不开中国医家鼻祖——扁鹊,他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医学体系,让鲁公扈、赵齐婴互换心脏,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也流传很广。作为我国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医家,由于医书失传,他的医术已久不可考。2012年出土于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的900多枚医学竹简,让扁鹊的医学经典得以重见天日。


失传2000年的“扁鹊绝学”


2012年7月,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900多枚包含医学内容的简牍和一尊制作精良的髹漆经脉人。此次出土的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医学体系。



原图提供:视觉中国


这些医家传承之书,或来自战国名医扁鹊及其弟子。内容涉及经络、脏腑、针灸、汤药等医学知识领域,更是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医脉诊原理,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之先河,是同历史时期最大篇幅的中医理论与实践著作,其诊断手法、结论以及相对应的治法、方药在后世仍广为流传。


2000多年前的医书今天还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方制剂专书,其中的药物制剂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这反映了当时方剂使用的实际情况,为考证经典名方的来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让“黑黢黢”的医学名作重见天日


这900多枚医简刚出土的时候已经炭化,只能大致看出这些黑黢黢的东西是竹制品。再加上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层层叠压、残损糟朽,残缺散乱的现象非常严重,更别说要看清上面写的是什么了。



简牍出土时。图片来源: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文保工作人员首先将其整体提取运回实验室,采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对竹简的摆放位置、叠压次序等进行科学记录。之后就是对竹简进行脱色处理。饱水简牍出土后,表面颜色发黑,字迹难以辨识,修复人员采用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技术,让文字可通过肉眼清晰识读。



左:脱水后;右:脱色后。图片来源: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除了脱色,还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和生物碱对竹简进行溶胀复形,让竹简的外形尺寸基本达到干缩前的水平,竹简上的文字笔画也得以舒展。最后通过脱水定型,竹简的字迹清晰可见,在温湿波动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就这样,历时十多年修复、还原、研究,研究人员终于释读出约2万字,也证实了数支简上“敝昔曰”的“敝昔”就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


清明已至,气清景明。扁鹊医书跨越悠悠千年,这一座养生宝藏,指引我们借古鉴今,于此时节汲取古人养生精华,悉心调养身心,稳稳拥抱健康生活。

喜欢MMPPK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