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与印度同事相处,千万小心这5个坑
在外企,与印度同事相处,千万小心这5个坑
Original 是Amy哈 外企也打卡我的前任直线领导,是那种在电力自动化五百强里摸爬滚打快三十年的老炮,技术硬、管理稳,人也挺仗义。
后来实在受不了空降的印度老板天天PUA他:会议上当面拆台,项目汇报故意跳过他名字,升职加薪全当他透明人。憋到实在受不了,他一咬牙跳去了另一家快消五百强,想着“换个赛道,总该轻松点吧”。
结果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原本的白人老板拍拍屁股走了。你猜怎么着?又空降来了一个印度领导。
他那时候跟我说:“我这是从一个锅里刚爬出来,又跳进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锅。”
这一次他很努力,咬牙配合了一整年,喝了不知道多少次“你得更包容多元文化”的鸡汤,最后还是磨合失败,心力交瘁。
最后他索性去了家中型的纯白公司,整个E-Level高层清一色白人。他说:“至少不会再让我听‘你不够agile’这句话听到做噩梦。”
上次见面,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苦笑着吐槽:“跟印度直线领导共事,就像打怪升级,每一关Boss都穿同样的皮肤,但内核越来越难搞。”
我只能一边叹气一边偷笑,职场哪有净土,顶多是Boss换成咖喱味儿口音。
很多在外企工作久了的朋友,都会有个共识:在跨国会议上,印度同事永远最活跃;在晋升名单上,印度面孔越来越多。
相信不少在外企的朋友都有同感,印度同事擅长拉帮结派,好表现。认为他们做事不踏实,但邀功却是第一名。
言归正传,今天就来聊聊:和印度同事共事,最容易踩的5个坑。
01 低估他们的“表达强度”:会说话是一种武器
印度同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表达力太强了。
他们几乎不怕开口,哪怕不熟悉内容,也敢先说出来。他们知道,在西式管理文化下,“说”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你不表达,别人以为你没准备; 他们先发言,就抢占了注意力和主导权。
有一次跨国会议,我身边的同事准备了3页PPT,讲了5分钟;印度同事只带了标题页,说了20分钟,还把自己的观点包装得像个产品发布会,最后被老板点名表扬“insightful”。
你就说气不气人吧?
所以,和印度同事共事,千万别做“沉默的执行者”。表达力,就是你职场存在感的第一生产力。
02 不懂“拉关系”的人,会被边缘化
别被他们的“职业礼貌”骗了,其实印度同事非常注重关系经营。
他们擅长私下打通各种“边界”——跟老板提前对齐方向;跟HR保持常联系;跟总部的老大偶尔发封感谢邮件……
他们不一定是拍马屁,但一定懂得“维护感情”,哪怕只是定期 check-in 或 follow-up。
而我们很多外企人总觉得:“我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好。” 但在 matrix-style 的外企环境中,不主动维护关系,你的努力可能根本没人知道。
所以,别再做“只交接任务、不打交道”的人了,适当社交,是生存技巧,不是交朋友。
03 太信“说出来”的承诺,会很受伤
这点必须提醒你:印度同事答应你一件事,不等于这件事就能准时交付。
他们常说:“Sure, will do!” “Absolutely, no worries!” “Almost done!”
但过两天你去 follow up,才发现根本没开始。
不是他们想骗你,而是他们习惯先说“好”,再去慢慢搞清楚怎么做。而且他们特别在意“positive impression”,不太会当场说 No。
所以建议你:
任何关键事项,一定要书面确认(写邮件 or Teams Chat);给 deadline,要加 buffer;需要他们 deliver 的任务,尽量拆成细节对齐,分阶段确认。
千万别被“口头答应”当真,不然出了问题,只能你自己背锅。
04 太“讲规矩”,反而干不过他们
在外企混得好的印度人,特别懂得“边界操作”。
项目没批,但他已经提前和总部沟通争取资源;明明流程卡住,但他能先做个“试点版本”偷偷跑起来;明知不该跳过你,却能直接和你的老板沟通“align方向”。
他们知道,外企文化虽然讲规矩,但也鼓励“ownership”和“主动性”。
你要是太乖、太守规矩,做什么都在等流程批下来、等老板点头,结果效率低,还显得没主见。
要想赢得信任,你也得“主动出击”——别光问“我能不能做”,要说“我已经这么想过、准备这么做,你怎么看?”
05 忽视他们的“团队抱团力”,容易被边缘
别低估印度同事的群体力。
他们非常擅长在项目中互相背书、互相抬轿子:会在会议上引用彼此的观点;私下开小会统一口径;
如果一个人提了新想法,另一个人就负责帮他“造势”。
在外企,一旦你在影响力上处于“单兵作战”,而他们形成“协作小团体”,你就很难脱颖而出。
建议你:
学会也找自己的“联盟”——跨部门熟人、愿意互相支持的同事;
有意识地刷存在感,维护自己的立场;
别轻易加入“站队”,但也不能彻底当“孤岛”。
写在最后
印度人在外企为什么混得好?不是光靠英语,也不是单靠聪明。他们有一整套适配跨国公司的职场逻辑:
懂表达,敢表现;
懂人性,会交往
会承诺,敢夸口
有弹性,能出招;
会抱团,能借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变成他们的样子。你要做的,是理解规则,再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赢得属于自己的席位。
别忘了,在多元文化的外企里,没人规定“谁才是赢家”;更没有人规定职场赢,就是人生赢。
职场与人生路漫漫,好比查理芒格所言,我们要做的就只是需要确定自己今天比昨天聪明那么一点点就够了。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