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那应该就是谭德,渔民的海神:筲箕灣譚公廟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送交者: 杭州阿立[♂☆★★★江南情节★★★☆♂] 于 2025-04-01 9:06 已读 237 次  

杭州阿立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可能是, 这處只筲箕灣或愛秩序灣, 很久前是漁民聚居站 由 金扇玉郎 于 2025-04-01 8:51

天后、觀音、洪聖是沿海漁民普遍信奉的海神,亦在香港廣受崇信。但其實在香港,亦有另一位神衹受漁民和海上商旅信奉,以祈求庇佑海上平安。祂便是譚公,在筲箕灣亦有其廟宇供人拜奉,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譚公,即是譚德,為明朝初來自廣東惠州的神童,十二歲得道,後來死後被奉為海神。又有另一說法譚公原名為譚峭,元朝時的惠東歸善人,因有呼風喚雨及治病的神力,故被奉為神,信仰者多為漁民和船家。因在香港開埠初期,有不少來自惠州的石匠來港,在筲箕灣一帶的採石場工作,因此亦將譚公信仰帶到香港,並建廟供奉。譚公雖稱為「公」,但譚公只是十三歲的小朋友,可見到廟內神像的法相則為孩童模樣。

筲箕灣譚公廟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進行多次重修,於2002年保留部分建築後重建,格局依舊,為傳統二進式,前進的脊飾以「雙龍戲珠」為題,正門石額刻有「譚公仙聖」四字。除了譚公,廟內還供奉有黃大仙、龍母、關帝、觀音等神衹。廟前本應有大石,相傳為譚公的寶印,據說已有近百年歷史。惟至今巨石經歷填海後只剩少許。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並入侵香港,在12月18日登陸筲箕灣仍在岸邊的譚公廟,而譚公廟更是日軍用作臨時指揮中心的地方。
喜欢杭州阿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