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月入3万的大厂人,住进北京城中村

送交者: 孟小猛[☆★★声望品衔12★★☆] 于 2025-03-30 12:58 已读 434 次 2赞  

孟小猛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外界的印象里,互联网大厂人一直属于北漂生活方式的第一梯队:“赚得多,懂生活。白天咖啡不离手,在5A写字楼里concall,下班撸铁攀岩,再回到自己整租的ins风loft。”


但最近,随着大厂向五环外搬迁,一些随公司而居的大厂人,到公司所在的善各庄、崔各庄附近一看,开始慌了:“大厂的写字楼附近,前面是村,后面也是村,住过来基本等于被精致白领图鉴除名了。”


不想长距离通勤,又不甘于牺牲太多生活品质,一些不服输的大厂人开始深入城中村寻找一片宜居地,“没想到却碰上了一片未被挖掘的租房富矿。”


第一名宏昌竣公寓和第三名善各庄周转房都在城中村/图源:新产业研究计划


“2000块租金在附近的小区很难租到次卧,却能在善各庄城中村租到采光不错的独卫一居室。上下班步行就能到阿里园区,出门10分钟就是地铁去哪都很方便。”


城中村2000块的整租树景房


“在市里花4000块不一定能租到合租独卫,但在奶东村,4000块钱可以租下一个大平层。有露台可以搭葡萄架,甚至还能在花园里养鱼种菜,提前在北京体验退休生活。”


在北漂的租房史里,城中村三个字一直是大家的知识盲区。“在租房软件上,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城中村的房子。由于产权问题,这些房子很难挂到网上,要想租的话,只能靠中介之间的口口相传,或者亲自去村里看租赁信息栏。”



一些大厂人初去城中村看房还觉得很没面子,“感觉又回到了北漂的新手村”。结果看到城中村的物价,才明白自己以前在城里为了面子,多花了多少钱。


这里2块钱一个小蛋糕,10元一份快餐米饭无限续。洗剪吹统一30块钱,再也不用因为剪不起头,在理发店门口翻半天平台团购券了。”



曾经人们默认城中村是生活方式洼地,但住在草场地艺术村的大厂员工李庆说:“相传许多明星、艺术家前几年在草场地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晚上在这边吃饭遛弯,甚至还能偶遇窦唯、王大治。”


实际上,在北京的城中村里,聚集了越来越多高薪北漂,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啥赚这么多钱,还在这没苦硬吃。对此李庆回答是:“月入过万的时候,你只想着在北京吃饱穿暖,活得体面。”



而月入两三万的时候,你会解锁打工的游戏副本:A,住进每月六七千的精装整租,穿始祖鸟、吃wagas、定期出国游,一旦失业就如大梦初醒。B,猛猛搞钱,猛猛存钱,提早结束打工生活。游戏还是那个游戏,只是有人选择了新的玩法。



互联网大厂人住进城中村其实并不稀奇,早在他们成为月入两三万的“城市新中产”以前,这里就是不少大厂预备役打工人的落脚点


北漂小A在望京某游戏大厂实习时,一个月工资4000块,“在望京附近租3000块的次卧太过勉强。后沙峪倒是有很多便宜的单间,但通勤单程要1小时以上。”


在中介的推荐之下,他看了套马泉营城中村的整租一居室,“月租2000,房子很新,而且楼下就是地铁站。以前感觉在北京漂都快漂不起了,没想到被城中村撑起了体面。”


图源:小A


一些靠城中村上岸的新手北漂,在升职加薪之后依旧选择驻扎在这里。在大厂工作了7年的北漂徐哥,见过2020年互联网股价的高点,也见过这两年的日益萧条。


他选择住城中村,是因为这里普遍押一付一。“要是某天被裁了,月底就能直接跑路,加上大礼包和手里的存款,可以回合肥买套大平层提前退休了。”


图源:小李生长记


虽然大厂人住进了村里,但为了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如何挑好房这件事上,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由于城中村里看房方式比较原始,所以要想尽快找房,一般要从村头或者十字路口看起。


“这些地段是村里生意最景气的地方,房东大多也是村里的人脉王。如果自家房子租完了,可以迅速在村民群里吆喝一声'谁家还有1500左右的阳光房',不至于看房跑空。”


“因为城中村大多是村民自建房,所以看房子也等于看房东。如果楼梯是铁皮的,屋里连窗户都没有,说明这套房子建的时候造价太低。但如果楼梯是混凝土的,房间采光通透,说明房东应该很大方,建房子的时候舍得花钱,屋里也符合四梁八柱的建造要求,停电漏水不至于找不到人。”


图源:Jonah 看世界


刚来城中村驻扎的大厂人,会担心自己在这待久了就“变土了”,结果没想到反而离生活方式更近了。


住在马泉营城中村附近的大厂北漂,已经把村后头的王府井奥莱逛成了公园,“周末没事去遛遛,偶尔捡漏几件一二百的大牌T恤,别人以为我消费升级了,其实只是住得近,吃到地理红利了。”


图源:momo


住在草场地的北漂晓晓,步行就能看展,家附近还有不少咖啡厅,古着店。“别人周末打车来city walk的地方,不过是我出租屋的后花园。”


而且草场地这边紧邻着黑桥公园,有北京市内最长的骑行绿道,住久了还养成了骑行的爱好。虽然自建房没有电梯,但家家户户都有门禁,自行车停在一楼比小区车棚还安心。”



不少大厂人住进城中村之后,甚至感觉自己睡眠质量都变好了,“搬到董各庄这片之后,离树林和田地很近,晚上睡觉特别静。白天精神紧绷,晚上自然疗愈,每天早晨,还能被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晨间唤醒。”


图源:小李生长记



在城里工作久了的大厂人,原本已经习惯了写字楼附近28块钱一个面包,88元一份的轻食碗。


但住进城中村之后,生活才算落了地,“5毛钱的大馒头,4块钱的里脊肉饼,鸡蛋灌饼只要5块钱。”



月入三万的北漂xixi告诉我:“在村里,钱不是故意存下来的,而是真的花不完。”


“以前和朋友聚餐去商场,人均两百块都吃不到什么,但在村里烤鱼火锅,喝酒吃串,人均100顶天了。在城里家里堵了漏了,找个上门维修张口就两三百,在村里去五金店找师傅问一句,几十块钱就给你修好了。”


图源:尔羽小日记


村里不仅氛围让大厂人感到踏实,住这里的房子,也让打工人多了不少自由度。比如房东们对自家房子“基建”的粗糙心知肚明,所以每当有人问他们能不能改造一番,他们都会大手一挥:“行吧,你悠着点造吧。”


于是开局只有简陋床、桌、柜的大厂年轻人,开始发挥想象力进行DIY软装,“铺个地毯,挂个纱帘,再换上一套ins风四件套,哪怕住在村里也能打造出宜居的氛围感。”


图源:小李生长记


比起城里有边界感的租房氛围,城中村有种熟悉的社区感,“每栋自建房里有二三十户,像个大杂院。出门点个头大家都互相认识,之前还收到过隔壁阿姨卤的咸鸭蛋。”


“这里的人形形色色,住在你旁边的有可能是公交司机、保洁阿姨,也可能是月入十几万的包工头大哥。以前以为在大城市会过日子,就是体验中产生活,每天喝咖啡、看展览、citywalk。现在发现跟着这些叔叔阿姨学看电表水表,在柴米油盐里学会精打细算,才是真正的会生活。”



对于刚上岸的新手北漂来说,住在城中村属实是无奈之举,但对月入两三万的白领北漂来说,住在城中村是一个求仁得仁的决定。


“既改变不了通勤距离,也改变不了租金价格,不如住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安心攒钱,早日结束打工生活。”


善各庄某城中村公寓楼


有人觉得住在城中村最大的bug是房子太破,但在大厂工作的徐哥觉得:“对我这种本身出身农村的小镇做题家来说,住进村里和回老家没啥区别。白天在高档写字楼总有种漂浮感,回到村里踩着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才感觉脚踏实地。”


对徐哥而言,城中村更大的问题其实是快递不能送上门,“村里的门牌号和小区的不一样,很难定位,一般要自己到快递集散点去拿。有时候因为懒得去取快递,买的东西都变少了开始极简了。”


还有一些城中村,周边的配套并不那么理想,“马泉营这边外卖店家很少,而且经常要加配送费,自己做饭房间太小又很难散味,所以大多以蒸煮为主,一来二去变相减肥了。”


在城中村遥望望京写字楼


在生活更为落地的城中村里,大厂黑话是行不通的。


“这里的生活更加原始,你能得到邻里邻居极为淳朴的关照,也能感受到江湖的丛林法则。租房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屋子有没有暗病,装的是不是二手水表,这些生存智慧都是在写字楼和课本里学不来的,只有体验生活过的人才懂。”

ENDING:


当别人还在关心住在城中村的北漂精神状态好不好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实实在在存到钱了。


北漂xixi住进城中村后,每个月加上房租生活成本还不到4000块,“按照现在的攒钱速度,32岁之前存够100万不是梦。在物欲横流的北京,花钱比赚钱容易得多,想要早日结束打工生活,只能有所取舍。”


“刚住进城中村的时候,总觉得上一秒在望京写字楼里闻着香水味,下一秒在城中村里踩泥坑非常魔幻。后来逐渐发现,来大城市打拼,不只有看过高楼大厦才叫见世面。认清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日子可以过成想象的任何样子也很重要,可能见世面的真正含义,是认清生活不是只有一面。





贴主:孟小猛于2025_03_30 12:58:30编辑
喜欢孟小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