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 炮 儿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电力不足,无法起飞?900多天了,福建舰电磁弹射战机竟未成功一次!

送交者: 熠熠童心[★★★★声望勋衔17★★★★] 于 2025-03-29 16:21 已读 470 次  

熠熠童心的个人频道

+关注



福建舰已经下水900多天了,电磁弹射实体战机没有成功过一次,甚至很可能由于技术准备不足,都未进行过一次实测!福建舰下水和服役之间仍隔着重重难题,它的进度远低外界预期。


目前福建舰最新的消息是,根据海事局公告,2025年2月26日,福建舰已经从船坞被拖出到了码头停泊,这次移出船坞后,官方没有发布长江口大范围的船舶交通管制,因此预计短期内福建舰不会进行新的海试。

离开船坞的福建舰最新照片还显示,福建舰甲板上重新出现了几辆供弹射实验的弹射小车,并且泊位前方也清理出开阔空间,看来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在之前的6次海试中并未“过关”,现在需从头开始进行电磁弹射小车测试。

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小车试验,红圈处是小车落水溅起的水花


去年5月以来,福建舰连续进行了6次海试,虽然央试不断暗示已经成功进行了弹射战机试验。网上也屡有传言,但并无实证。事实上,残酷的现实是福建舰至今没有弹射出一架真正的实体战机,几十吨重的舰载机和电弹的配合难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和准备,电磁弹射进入实用化阶段还需要时间。这里面可能是电磁弹射本身的设计和加工问题,也可能是相关配套的机型歼15T、歼35B的问题。

从下面几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斜角甲板阻栏索降落复飞区域留下明显的战机胎痕,而前甲板1、2号起飞位和斜角甲板3号起飞位却干干净净、近乎“一尘不染”,这说明福建舰目前还停留在战机着舰复飞阶段,弹射起飞还无从谈起:



想象一下,如果电弹战机起飞真的试验成功,那各大媒体难道还不会像报道2012年歼15首次滑跃起飞一样:锣鼓喧天、鞭炮长鸣、照片满天?


——然而并没有。


你目前看到过一张真实的福建舰电磁弹射战机成功的照片了吗?


中国军事专家邵永灵大校2025年1月在央视流媒体的访谈最终为我们揭开了谜题,也应证了我的判断,她说: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看到咱们的舰载机从福建舰上面起飞降落。



字少事大,注意以下两点:


1、她没有说确切时间,但侧面证明了目前舰载机没有弹射起飞成功过;


2、她说的是“咱们的舰载机”,没有特指歼35


反过来推论,说明这之前900多天互联网吹的牛逼,什么歼35或者其他机型已经完成在福建舰弹射等等等等,是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谎言!

我知道我写这些难免让大家扫兴和失望了,但技术与舆论场的喧嚣存在落差是客观存在的。从技术验证到实战部署——电磁弹射系统与舰载机的适配,涉及数十万个精密组件的协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考验着工程团队的技术能力,更是对整个中国现代军工能力的全面检验。

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我想,不是靠打鸡血的爱国热情就能打出来的,还是需要尊重一下技术进化的科学规律。不要动不动就“啊!厉害了,我的国!”
………

电力不足,无法起飞?福建号电磁弹射面临严峻考验!

公众号不设星标已经不能及时收到文章推送,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于无声处观天下”(右边这个),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谢谢

“福建”舰第七次出海海试网友所拍的照片,甲板上空无一物。👆

今天,距“福建”舰3月18日空着甲板出港海试已经一周了,仍然没有电磁弹射实机成功的消息传来。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电磁弹射这棵科技树要真正点亮,并不像我们之前判断的那样容易,“领先美国”这个目标——“做”肯定比“说”难。

早在2006年“福建”舰准备立项之际,当时国家经过反复权衡,考虑到航母本身是常规动力,决定还是研发蒸汽弹射,几个亿的研发资金都给了蒸汽弹射研制部门,而电磁弹射方案当时是被否决的,国家也没有投资。

所以“福建”号航母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蒸汽弹射来的。但就在几年后即将在上海开工建造时,海军工程学院马伟明院士站出来说,他从自己“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已经搞成功了电磁弹射,而且马伟明信心很足,认为他的“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国要先进,自称该系统在测试中展现出95%的能量转化效率!面对央视采访,更是喊出了“领先就领先美国”的豪言壮语。


而这时蒸汽弹射技术方案已经研制完毕并都经过国家验收了,据说为此又回过头来安排两种弹射器在陆地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电磁弹射被证明比蒸汽弹射“更优秀”。

于是“
福建”舰的建造时间被推迟,开始大幅度改进和调整。一直拖到2017年开工建造,2023年下水,2024年5月1日才开始第一次海试,2025年3月18日开始第七次海试,海试都快一年了。

据凤凰网报道,前6次海试没有成功进行一次实机弹射,但“福建”舰海试时离陆地很近,其间有陆地基地起飞的战机在“福建”舰完成过着舰复飞试验。


我们是不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忘了电磁弹射在陆地上是有充裕电力供应的,常规动力航母的电力供应是否能支持福建舰的3条电磁弹射轨道,现在看起来可能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央视公布的其实是弹射小车试验

要知道,为了支撑电磁弹射器运行,美国把福特级的总发电能力由“尼米兹”级的64MW提高到192MW,足足提高了3倍。为此专门设计了全新的AlB核反应堆,与“尼米兹”级采用的A4W反应堆相比,输出功率提高25%。即使这样,4台电磁弹射器65MW的电力负荷也达到了福特级总发电功率的三分之一!很显然,常规动力的“福建”舰发电功率肯定是小于核动力的福特级的……

这里顺便插一句,为了抹平电力消耗尖峰,福特级还配备了12套总容量720兆焦的飞轮储能系统,每3套一组分别支撑4台电磁弹射器,同时福特级还放弃了原设计的电力推进以节省电力,在做出了这样一系列努力后,福特级才终于可以常态化电磁弹射实机了。

可我们“福建”舰并不是核动力航母,
如果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可以预料面临以下挑战:

额外的大型发电机组
:由于不是核动力而是蒸汽轮机动力,那么肯定需要另外增加庞大的燃气轮机或柴油发电机组来提供额外的电力,看看福特级即使采用升级后的核动力,应付电磁弹射都还需要消耗全舰三分之一的总功率,我不知道“福建舰”是否能塞下足够功率的发电设备,其发电功率是否足够常态化支撑电磁弹射。

高效储能系统:无论是飞轮储能还是化学电池储能,对我们来说都是首次全新的挑战。虽然锂电池技术方面我们技术储备比较深厚,但8万吨级的航母,如果采用大规模锂电池储能,万一稍有风险起火,对全舰无疑是一场灾难。

我想可能的结果就是:即使我们拼尽全力实现了电磁弹射,但由于发电量和储能的问题,
其弹射效率和频率是无法适应战时条件的,也无法和核动力航母相比。

个人认为,电磁弹射本来就应该放在核动力的004号航母上,如今的情况是高不成低不就,即便以后实现了几次镜头前弹射,其对提高实用化水平意义不大,更何况从之前到干船坞维护上看,第七次海试大概率弹不出实机——还是那句老话,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或许,我们是不是太冒进了

—————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5_03_29 16:23:49编辑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5_03_29 16:29:23编辑
喜欢熠熠童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