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杜文龙老师解说歼-36了,跟着专家走,继续聊歼-36
终于看到杜文龙老师解说歼-36了。咱也跟风聊一下。 先把写的一些歼-36相关的罗列如下: 今天,我们重新定义空战 歼-X“狻猊”狂想曲 南华早报这个报道,真假未知,但跟之前的猜测倒是对上了 多说两句 很多内容之前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复赘述。下面重点探讨几个问题: 一,升力特性 这个表现出来就是低速飞行能力和盘旋能力。相关的视频在专家的节目中都有播放,就拿这个来看看。 昨天说的加工过的视频就是这个。 通过这张拼图,可以看到飞机下滑角在正常范围内。而重点是,飞机迎角相当小,完全不像是无尾三角翼布局的飞机。作为对比,可以看看F-15、F-16的着陆迎角。 以及无尾三角翼的幻影2000 如此小的迎角,除了翼面积大带来的低翼载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机翼自身的升力特性。 前面说视频加工过,修正后再看的话,结果好得让人惊讶。 当然,这只是一个孤证。而在另一段盘旋的视频中,还可以看到类似的表现。 通过3D建模匹配,确定相机与飞机的相对位置 可以对飞机的某个点的盘旋能力有个感性认识。这个结果跟上面估计的结果刚好互相印证。 而这一点,又刚好和《F-47出来了?那又如何!》提到的一致: 虽然原理尚不清楚,但很显然歼-36实现了这一点。 二,关于放油 正常情况下,放油试飞在试飞中期和后期。中期是燃油系统专项测试,后期则是用于定型的功能性测试。所以不管怎样,都不会是初期试飞阶段了。 三,三发问题 目前什么说法都有,也没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这里就提一点,在航空史上,飞机研制过程中先用成熟发动机顶上,等目标发动机定型后再换装的AB状态实例也挺多的。T-10早期试飞的时候装的是AL-21发动机;大猫也是一开始装垃圾TF-30,到了1987年猫B才换了F110。国内就更不用说,歼-20就是最典型的。 所以,从抢进度的角度来看,歼-36极有可能也存在类似的AB状态。 四,话语权问题 重要性在《美国人为什么急于把B-21改称"六代机"?》已经说过了。 下面再说点个人浅见: 1,由官方媒体正式公布型号和绰号 这个不涉密,但在宣传上作用很大。不能再任由西方的垃圾代号在网上泛滥。 2,增加专家解读的范围和频度 当年我们看军事杂志,最喜欢看“海外谈中国”之类的栏目。为什么?因为国内没有相关的专家解读。这实际上相当于将舆论主导权拱手让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虽然也有国内专家的解读节目,但明显还不够。一上B站,一会儿就冒出来一个美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还有什么什么地方的所谓专家对歼-36的解读。可以说,我们在技术上已经逐步领先,但宣传上还有很多攻坚战要打。 3,停用西方六代机的概念,重新定义我们的概念 所谓“六代机”是从西方五代机这种分代概念延伸出来的,事实上西方没人能够定义什么是六代机。继续沿用六代机概念,意味着认可西方的定义权和裁判权,还是把自己放在低一等的位置上。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前些日子报道说奥斯卡评委邀请《哪吒2》去参加奥斯卡评奖。要是我们去了,那就意味着我们承认他们的裁决地位。问题是《哪吒2》需要奥斯卡这件“袈裟”来证明自己吗?应该反过来,奥斯卡需要证明自己这件“袈裟”配得上《哪吒2》。 歼-36也是一样。作为全世界第一种重新确立空战格局的未来空中作战平台,完全应该由我们来定义。至于F-47或者别的什么还没出娘胎的飞机,需要自证它们配得上这个定义。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5_03_29 15:37:58编辑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5_03_29 15:38:33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