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7年国庆,毛主席走下观礼台,给一人递烟埋怨:怎么不来看我?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3-28 1:48 已读 851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57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


万千群众涌到这里,庆祝新中国成立8周年。


红旗招展,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下方的人群。


目光扫过每一张兴奋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回想8年时光,


新中国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建国之初,国民党在大陆留下了不少特务分子。


他们四处活动。


搜集情报,企图破坏稳定。


党和政府不得不时刻警惕,严防死守。


与此同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也没有放弃对新中国的敌视。


在边境频繁挑衅,妄图扼杀这个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面对这些挑战。


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


经过8年奋斗,新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国内建设如火如荼,工厂林立,农田千里。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毛主席看着广场上欢庆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想起了当年在西柏坡的话:


“进京赶考”。


现在8年过去了,党和人民都考得不错。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笑眯眯地看着下面欢庆的人群。


可突然,他的脸色变了。


身边人看到毛主席这样,心里纳闷。


跟毛主席共事这么多年,很少见他这么魂不守舍。


毛主席走下城楼,来到观礼台。


在一个穿军装的中年人面前停下了。


毛主席仔细看了看那人。



然后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烟,递了过去。


那个军人正看得入神,根本没注意到毛主席走过来。


直到看见眼前的烟,他才抬起头,吓了一跳。


“主...主席,您怎么来了?”


赶紧站起来,整理衣服,敬了个军礼。


毛主席看他这么拘束,皱了皱眉,长叹一口气:


“你怎么也不来看我?“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惊讶地看了过来。


这个军人究竟是谁?竟能让毛主席亲自过来打招呼。


贵州山区到广州


1926年春天,中国大地上处处洋溢着革命的热情。


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


一个年轻人,站在了黄埔军校的大门前。


这个年轻人叫杨至成,来自贵州三穗县。


今年才23岁,却已经考进了全国最有名的军校。



杨至成仰头看着校门上的大字。


心里万分激动。


黄埔军校,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中国可是响当当的。


多少年轻人梦想着能进这所学校,可真正考上的却没几个。


杨至成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成为黄埔军校第5期的学员。


站在校门口,杨至成回想起自己来时的路。


从贵州山区到广州。


路途遥远,颠簸辛苦。


可是一想到能在这里学习,为国家出力,他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校园里,到处都是穿着军装的年轻人。


有的在操场上跑步,有的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还有的在宿舍里讨论时事。


有人是从北方来的,有人是广东本地人。


虽然口音不同,可大家来的目的却是一样的:


学习本领,报效国家。


春天的夜风吹进校园,带来了淡淡的花香。


杨至成觉得,这或许就是希望和未来的味道吧。


命运很快就给他安排了一位良师益友——周逸群。


周逸群虽然年长几岁,但两人一见如故。


他们常常聊得热火朝天。


周逸群像是发现了块璞玉,决心要好好打磨杨至成。


他把杨至成,推荐到第20军3师当连指导员。



1927年的夏天,南昌城里枪声四起。


杨至成跟着大部队参加了起义。


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革命”。


枪林弹雨中,他看到了领导们的无畏,也看到了革命的残酷。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


但对杨至成来说,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他不再是那个刚入学的懵懂少年,而是经历了洗礼的革命者。


一个连去堵上万人


南昌起义后,革命队伍正向闽鄂赣湘边界转移。


山路崎岖,敌人紧追不舍。


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杨至成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急匆匆地找到贺龙,说:


“军长,敌人追得太紧了,山路又难走。给我一个连,我来挡住他们!”


贺龙听了,忍不住笑了:


”你这是要一个连去堵人家上万人?别说大话啊。”


杨至成没有退缩。


他二话不说,找来纸笔,刷刷几笔写下一张军令状,递给贺龙:


“首长,我写了军令状。不成功,我就不回来了!”



贺龙看着这个年轻人坚定的眼神,心里有些触动。


他仔细端详着杨至成,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革命者担当的战士。


贺龙终于点头。


“好吧,我答应你。但记住,任务完成后,直接向井冈山方向撤。我在那里等你们。”


杨至成激动地敬了个礼,转身就去集结队伍。


他知道,这次任务凶险异常。


但为了大部队安全,必须冒这个险。


很快,杨至成带着一个连的战士们,占据了一处险要地形。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


巧妙布置,打起了游击战。



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冲上来。


却总是被这支小分队挡住。


杨至成带领战士们,时而正面阻击,时而侧面袭扰,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等到大部队安全撤离,杨至成才带着疲惫但骄傲的战士们,向井冈山进发。


虽然疲惫,但眼中闪烁着自豪。


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赢得了信任,更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



那场阻击战。


虽然打赢了,但杨至成也付出了代价。


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小腿,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


山路崎岖,杨至成的伤腿更加疼痛,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你怎么也不来看我?


1928年4月底,杨至成带着他那支百人小队,终于艰难地爬上了井冈山。


远处,一个身影快步走来。


杨至成定睛一看,是毛主席!


他心中激动,想要立正敬礼,却因腿伤踉跄了一下。


毛主席一把扶住他,笑道:


“我早就听说过你了,一百来号人就敢堵敌人的千军万马,是个勇将呦!”



杨至成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低头看了看伤腿,那里还在隐隐作痛。


他苦笑着拍了拍腿,哽咽道:


“首长,我现在走路都成问题,恐怕不能再上战场杀敌了......”


话还没说完,积压已久的情绪,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杨至成放声大哭。


心中满是对革命事业的不舍和对自己无用的懊恼。


毛主席看着,杨至成腿上那道狰狞的伤口,眉头紧锁。


山风吹过,带来了远处松树的清香。


却驱不散空气中的悲伤。


毛主席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


“你放心,组织上是绝不会抛弃同志的,更何况是像你这样的有功之臣。”


这句话,如同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杨至成心中的阴霾。



虽然不能再冲锋陷阵,但他在后方的工作同样重要。


担任红军总兵站主任、供给部部长等职务。


1955年9月27日,杨志成被授上将军衔。


1957年国庆典礼,毛主席一眼就看见了老朋友。


“这么多年了,你怎么也不来看我?”


毛主席的声音里带着些许埋怨,更多的是关切。


杨至成听到这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眼泪夺眶而出,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他哽咽着说:


“主席,我来晚了,请您罚我。”



其实,杨至成心里一直惦记着主席。


只是他担心影响主席的工作,才一直没有主动前来。


此刻,看着主席关切的目光。


他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毛主席,似乎看穿了杨至成的心思。


他紧紧握住这位老同志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以后你要常来看我。”


秋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映照出一幅温暖的画面,杨至成重重地点了点头。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