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太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地球直径超万公里,内部是否存在全新人类?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3-26 18:20 已读 517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根据现代科学探测,地球可以大致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类似于鸡蛋的壳、蛋白和蛋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7公里(海洋地壳较薄,约5-10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可达70公里)。我们生活在地壳表面,而人类最深的钻探记录(前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仅达到12公里左右,远未穿透地壳。




即便如此,在10公里深处,温度已高达300°C,压力是地表的1000倍,远超人类生存极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深度可达约2900公里,占据地球体积的84%。地幔并非完全固态,其上部存在一层软流层(约200-300公里深),这里的岩石处于部分熔融状态,是岩浆的主要来源。




地幔的温度随深度增加,从约500°C(上地幔)到近4000°C(下地幔)。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都无法存活。


地核分为外核(液态)和内核(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5000-6000°C,接近太阳表面温度。外核的液态金属流动产生了地球磁场,而内核由于极端高压(约360万倍大气压)保持固态。显然,这样的环境对生命来说是致命的。


地球内部的高温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以下几个主要热源:


行星形成时的碰撞能量(约1万°C)地球形成初期,无数小行星高速碰撞并积聚,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早期地球成为一个熔融状态的火球。


重力分异加热(约2000°C)密度较大的物质(如铁、镍)向地心下沉,较轻物质(如硅酸盐)上浮,这一过程中摩擦产生热量。


放射性元素衰变(持续供热)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能量,虽然单个衰变能量微小,但数十亿年的积累使地球内部保持高温。




这些热源共同作用,使得地球内部至今仍充满活力,表现为火山、地震和板块运动。


虽然无法直接钻探到地心,但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方式就类似医院里的B超检测,更通俗的还有买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打西瓜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的好坏,道理都是一样的。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




纵波(P波):像弹簧一样压缩前进,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横波(S波):像抖动的绳子,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变化,科学家发现:


S波在地核外缘消失,表明外核是液态。


P波在某些深度突然加速,揭示地幔的密度分层。




这些观测数据帮助科学家绘制了地球内部结构图,并排除了某些区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假设地心人存在,他们可能藏身于何处?我们逐一分析:


地核?不可能!


温度:5000°C以上,任何有机分子都会瞬间分解。


压力:数百万倍大气压,足以压碎所有已知物质。


成分:熔融金属,无固态地表可供立足。




地幔?依然不可能!


软流层是熔融状态,生命无法稳定存在。


即使是固态部分,温度也远超生命耐受极限(>1000°C)。


高压和缺乏光照、氧气等必要条件。


地壳浅层?理论上最有可能,但仍不现实


10公里深处:温度300°C,压力1000倍大气压,远超极端微生物的生存极限。


更浅处(如几公里深):可能温度较低,但人类采矿、钻探活动早已触及该深度,若有地心人,早该被发现。


缺乏能量来源:地壳深处无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细菌或许能存活,但复杂生命(如智慧生物)需要大量资源支持。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内部不存在"地心人"或其他高等文明,原因包括:


极端环境限制:高温、高压、无光、缺氧,远超地球生命的适应范围。


缺乏生态支持:没有完整的食物链、水源和大气循环系统。


无可靠证据:尽管有各种传说(如"阿加森地心文明"),但从未发现确凿的科学证据。




地球内部虽然广阔,但极端的环境使得高等生命无法存活。最顽强的生命形式(如深海热泉口的嗜热微生物)也只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生存,而地壳深处的条件要严酷得多。因此,"地心人"只存在于科幻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现实中的地球内部是一个炽热、高压、无生命的巨大地质引擎,驱动着地表的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