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进击的尤里:要不要纠结历史?你问问《瑷珲条约》(上)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3-26 9:48 已读 66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看新闻,有中国大爷大妈去海参崴旅游时,给英雄纪念碑献花,被批无知。

对于此事以及类似的事情,有人说,纠结历史没有意义,要向前看。


这话不妥,如果对日本要勿忘历史,对俄国凭什么不纠结?


我觉得不纠结的人,有必要学习《瑷珲条约的历史,免得去了俄国还献花,收获当地人的蔑视和鄙夷。


文章有点小长,但把前因后果讲得比较透,希望能读下去。



01


1689年,也就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的这一年,沙皇彼得一世发动政变,囚禁了摄政索菲亚公主,正式掌权。


彼得一世即后来的彼得大帝,史上著名战争狂人,执政36年,征兵53次,见谁咬谁。


摊上这么一个不安分的邻居,大清的日子本应不会好过。但事实上,彼得一世时代,俄国除了支持大清的死敌准噶尔,以及暗中蚕食蒙古边境之外,没有大的出格举动。


彼得不找茬,不是因为康熙牛逼,而是他自己的精力和俄国的实力有限。


作为一个心比天高的政治强人,彼得早就为俄国制定了争霸世界方略:


欧洲方面:北上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西进吞并波兰,以便向西欧扩张;南下击败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打通黑海进入地中海海路。


亚洲方面:南下征服高加索,占领中亚,进而争夺西亚和印度,打开通向印度洋的道路;东面占领黑龙江,开辟通往太平洋的航路。


彼得始终认为:俄国必须占有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这对俄国未来的发展异常重要。黑龙江是东北亚流入太平洋的唯一可以通航的河流,只有占领黑龙江,俄国才能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为什么彼得对获得出海口如此上心呢?


因为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俄国,对出海口的渴望就像人对盐的渴望一样。


彼得的胃口很大,但俄国的牙口很小,在北方战争中,彼得倾全国之力死磕了21年才打败瑞典,打完后自己也没几天活头了(卒于1725年),死前一年,彼得还放言要亲自出马,到通古斯人的地方去,与康熙会猎于长城之外,谈笑风生,只是上帝没给他这个机会。


虽然无缘与大清一较高低,但彼得的遗志被历代沙皇所继承。


叶卡特琳娜二世(1729~1796)时代,俄国就已经把夺取黑龙江作为远东政策的中心,尼古拉一世(1796~1855)执政后,发誓要实现高祖父(彼得一世)和祖母(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遗志。


为此,每当有外交人员和商人来华时,俄国政府都会要求他们:谨慎探知中华帝国的军事实力和物资资源,查明取道黑龙江开展远东贸易的可能性。


此外,他们还不断派遣“勘察队”到黑龙江一带活动,测量地形,绘制地图。


舆论方面,俄国不断有专家跳出来,质疑《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是清国用武力逼迫俄国放弃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国土,应该修改条约,重新划分中俄东段边境。


专家带头鼓动,俄国收复黑龙江的舆论甚嚣尘上。


总之,虽然俄国还没有大举入侵黑龙江,但征服黑龙江已经成了其既定国策,在历代沙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这一国策的情况下,俄国征服黑龙江的各种准备工作一刻都没有停止。


而俄国之所以引而不发,原因有两个:


是俄国的重心在欧洲,无休无止的战争拖住俄国的精力,而其亚洲部分力量较弱,无力与全盛时期的大清国正面对抗。


二是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与大清建立了贸易关系,俄国通过恰克图进行的对华贸易,占俄国对亚洲贸易额的60%~70%,关税收入占俄国总关税收入的30%以上(1775年数据)。考虑到大清有可能用贸易战进行反击,俄国始终没有轻举妄动。



02


时间进入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的春风吹满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快速发展,这直接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是俄国国力大增,二是俄国资本家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俄国一天天好起来,大清一天天烂下去。


进入嘉庆、道光时期,大清帝国困于传统痼疾之中,对来自西方的强劲挑战已渐渐力不从心。俄国与大清的均势打破,一场较量不可避免。


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上台后,加快了对大清动手的进度,俄国国内对大清强硬的言论不绝于耳。


1843年,东西伯利亚总督上奏沙皇:俄国东部地区需要黑龙江,就像俄国西部地区需要波罗的海沿岸一样,我们需要黑龙江,是为扩大我们同中国以及整个东方的贸易体系,为了断然确立我国国旗在太平洋北部水域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更迅速、更合理的开发东西伯利亚。因此,俄国占有黑龙江,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或迟或早必然实现。


在时代的呼唤下,一个名叫穆拉维约夫的人出现了。

穆拉维约夫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军校毕业,参加过俄土战争、镇压波兰起义、远征高加索等军事行动,是一个狂热、能干且富有经验的军人,是沙皇政策的坚决的推行者。


1847年,穆拉维约夫被任命为东西伯利亚总督,负责解决黑龙江问题。


为了统一部署行动,1849年尼古拉一世下令组建了“阿穆尔问题特别委员会”(俄国称黑龙江为阿穆尔河),委员会由政府首脑以及外交、陆军、海军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研究和指导入侵黑龙江的计划与行动。


此后,俄国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频繁侦查,比如“黑龙江勘察队”队长涅维尔斯科伊三次乘船闯黑龙江口,派遣“考察队”分赴黑龙江、库页岛、外兴安岭以南,广泛搜集当地军事、居民、物产、地理、气候等情报。


在这一过程中,俄国不仅踏上了库页岛,还完成了对阔吞屯、庙街、克默尔湾、哈吉湾等战略要地和海湾的侵占,将黑龙江下游的大清大片领土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为鲸吞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俄国,已经不再顾忌大清复读机一样的抗议了,因为它知道大清的底牌。



03


1853年,俄国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对土耳其开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为了维护近东利益,对俄宣战。密切关注局势发展的穆拉维约夫从克里米亚战争中,嗅到了对大清动手的机会。


回到彼得堡后,穆拉维约夫上书:克里米亚战争可能波及远东,为了防御英国进攻西伯利亚,俄国应该先发制人,武装占领黑龙江。


防御英国是幌子,狠宰大清才是目的。虽然东西两线作战对俄国不利,但穆拉维约夫自有计较。俄国驻北京的大司祭巴拉第深知大清虚实,他每次都用隐形药水写信,通过俄国外交人员或商人向穆拉维约夫传递情报。


巴拉第告诉穆拉维约夫:满洲当局由于内乱四起(太平天国和捻军),不得不对我国采取妥协政策。建议穆拉维约夫抓住机会,采取断然措施。


正是有了这一可靠的情报来源,穆拉维约夫才能准确做出判断: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派遣大军沿黑龙江而下,满洲当局一定会口头阻拦,然后还会由理藩院向我国枢密院提书书面抗议,但是,对于这两种情况可以而且应该坚决地回绝···我敢断言,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1854年一月,俄国皇太子亚历山大召集“阿穆尔问题特别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入侵黑龙江。会议决定:不论大清是否同意,都要沿黑龙江航行。


三月,穆拉维约夫派人到北京,声称:为了防范英国人占据俄国东部岛屿和大陆领土,奉沙皇之命,率军队取道黑龙江,赶赴太平洋,希望大清给予方便,不要误会。


此举遭到了清政府的断然绝,但穆拉维约夫根本不予理会


五月二十六日,穆拉维约夫率领近千名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分乘70几艘船只出发,开启了征服黑龙江的征程。


六月二日,船队经过雅克萨废墟时,穆拉维约夫特意上岸凭吊了一番。抵达瑷珲时,黑龙江副都统胡逊布上船责问穆拉维约夫,穆拉维约夫反而要求清军配合。双方争执不下。


清军在黑龙江上既无战船又无水师,只能坐视俄国船队强行通过,穆拉维约夫一路畅通无阻到达了下游,军队部署在之前占领的阔吞屯、庙街、克默尔湾等地,烧砖盖房,打铁练兵,布置大炮,积蓄力量。


通过这次试探性航行,俄国人得出了重要结论:该地区人烟稀少,居民抵抗软弱,占领黑龙江两岸是方便的、可行的。


此后,穆拉维约夫又组织了几次武装航行,将大量军队、物资和移民运送到了黑龙江下游地区,在从阔吞屯到庙街300多公里的地带上,建起了一批哥萨克移民点和军事据点。


1855年末,俄国在这一地区的移民已超过7000人,基本实现了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占领。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