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最新:数千份美国中情局档案解密

送交者: CatStevens[★品衔R5★] 于 2025-03-26 8:34 已读 9313 次 12赞  

CatStevens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本周,网络上曝光的数千份美国档案,虽然未能揭开肯尼迪遇刺案的终极谜团,却无意间揭示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冷战秘闻,令人震惊不已。例如,中央情报局(CIA)曾计划在供应给苏联的古巴糖中添加无害但令人作呕的物质,以破坏其口感,为了削弱苏联公民对食品的信任感。 更令人咋舌的是,CIA还曾策划破坏中国的核设施,试图遏制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此外,解密文件显示,美国海外外交团队中近一半成员实际上是职业情报官员,伪装成外交人员以执行间谍任务。 

1973年6月,在时任CIA局长威廉·科尔比的指示下,一名官员撰写了一份七页长的备忘录,详细记录了CIA多年来的多次“越权”行动。这份备忘录不仅揭示了CIA对法国驻华盛顿领事馆的闯入行动,还曝光了上述针对苏联和中国的秘密计划。这些解密文件的公开,使得人们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博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对情报机构权力边界的广泛讨论。

正如《纽约时报》揭示的那样,这些未经审查的公开档案首次让人们看清了美国情报机构在全球各地如何玩转“暗战”这盘棋局。长期以来,中情局一直极力保守自己那些黑历史的秘密,但如今,在国家档案馆公布的近77,000页文件中,这些被深度编辑过的材料突然以原始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让阴谋论爱好者和历史学者都目瞪口呆。

事实上,这批文件不仅仅是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的零星记录,而是涵盖了中情局自冷战以来,涉及政变、选举干预、情报渗透等一系列神秘行动的活历史。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的高级分析师彼得·科恩布拉格就曾感叹:“这份档案无疑为梵蒂冈与中情局之间的隐秘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只要相关文件能全部解密,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在那场冷战博弈中,情报机构不仅仅在暗中操控政局,更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谍影。

不仅如此,文件中还详细记录了中情局如何在1962年窃听墨西哥城电话的操作。看似在冷战间谍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桥段,实际上是美国情报机构真实行动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罗格沃尔目前正埋首撰写一部多卷本的肯尼迪传记。他表示,看到肯尼迪助手阿瑟·施莱辛格在1961年猪湾危机后写下那份未删节的警示备忘录时,内心充满了激动与震惊——备忘录中不仅警告了中情局权力的无限膨胀,更呼吁对其进行彻底重组。更令人咋舌的是,最新公开的摘录显示,美国驻外大使馆中,竟有近一半的政治工作人员背后都与中情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以上惊人内情,档案中还披露了更多令人大跌眼镜的操作细节。例如,一份41页的会议记录显示,从1962年至1963年间,总统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讨论了如何监控并观察中国制造核弹的企图。这个会议记录不仅展现了美国情报界对中国核计划的极度忌惮,更反映出那时美国高层为遏制对手所采取的极端手段。

与此同时,另一份1967年的未删节报告中,更是罗列了参与暗杀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的中情局特工姓名,如果不是1992年那项法律的约束,这一切很可能永远都被深藏地下。

对中情局而言,披露这些敏感信息意味着冒着泄露消息来源和破坏情报网络的风险。前情报线人尼古拉斯·杜伊莫维奇坦言:“这种合作关系必须严格保密,因为它涉及到道义和国家安全的双重考量。”这种矛盾状态,使得中情局在公开与保密之间始终摇摆不定,既希望让历史真相大白,又不敢轻易揭露那些仍在为国家秘密效力的情报员身份。

而美国国家档案馆此次的公开行动,也正是遵循了1992年那项法律——所有涉及谋杀及相关调查的政府文件,必须在25年后公之于众。国家档案馆藏有约600万页文件,如今其中99%的内容已经对外公开,剩下的仅有极少部分因大陪审团保密、税务保密或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可识别损害”而继续被封存。这一现状无疑给了历史学者们一个重新拼凑历史真相的绝佳契机,同时也让那些希望永远掩盖黑历史的机构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与正义的威力。

从外交舞台到情报战场,从暗杀密谋到电话窃听,这些文件无一不在证明:冷战期间,美国情报机构的每一次操作都充满了令人咋舌的黑科技和惊悚情节。而如今,当这些尘封多年的档案以原始面貌公之于众时,不仅仅是让肯尼迪遇刺案的阴谋论再度复苏,更是让整个国际政治的博弈画卷突然变得透明起来。

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档案同时揭示了中情局长期以来拒绝发布未删节材料的深层原因。过去,为了保护情报来源和掩盖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中情局刻意压缩、篡改甚至彻底隐去某些细节。但如今,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公众对真相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数字化时代让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这些曾经的小秘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终将无处遁形。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感叹:“我没想到我会活着看到这一刻。”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讽刺,更是一种对权力不受约束的警告。

与此同时,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家、国家安全档案馆研究员阿图罗·希门尼斯-巴加迪提供的资料也令人瞩目:新公布的文件显示,中情局不仅在幕后干预美国各国大选,还在暗中操纵芬兰、秘鲁和索马里等国家的政治局势,甚至还参与了多个国家的政变行动。这些看似传闻中的操作,如今都得到了档案的有力佐证。尤其是1964年关于中情局在墨西哥城某办公室运作的详细报告,几乎将整个地面行动的组织架构和运作细节全部曝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拼图。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中还记载了墨西哥总统阿道夫·洛佩斯·马特奥斯批准的一项联合行动,该行动旨在监视并掌控墨西哥境内的苏联军队动向;更有一位天主教神父,在他的带领下建立起了覆盖乡村的青年组织、信贷机构、农业合作社和培训中心,表面上看是社会福利工程,实际上却是防止民众“走上苏联道路”的政治工具。这种跨界操作,充分展示了冷战时期情报机构如何将政治、宗教和社会资源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

白宫方面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文件数字化工作,承诺在未来几天内将剩余的机密文件全部开放,供国家档案馆研究和公众查阅。对于那些希望从更深层次理解历史真相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与此同时,部分早前已公开的证词,比如前中情局局长及相关高层人员的证词——虽然仍未完全公布,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证词一旦问世,必将为整个国际情报史增添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

纵观整部档案,从暗杀阴谋、电话窃听、核设施破坏到外交人员的“双重身份”,每一页都仿佛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谍战大片。正如历史学者和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的那样:公开档案的意义远不止于揭露过去的阴谋,更在于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被隐瞒的秘密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因真相大白而引发连锁反应。中情局那些曾经以“国家利益”为名的暗中操作,如今被数字化、被存档、被研究,既是对过去错误行为的无声控诉,也是对未来情报机构的一记警钟。
喜欢CatSteven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CatStevens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