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特朗普因素拉近中日韩经贸关系 台湾问题是最大障碍
中国学者分析,特朗普因素确实有助于中日韩拉近经贸关系,但中国与日韩在安全问题上始终存在矛盾,中日之间最大症结是台湾问题,美日、美韩同盟关系也不可能松动。
中日韩外交部长星期六(3月22日)在日本东京会面,并共同会见记者。
这是东亚三国外长自2023年以来首次会面,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颠覆国际秩序又向多国点燃关税战的大背景下,给中国拉近与美国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创造机会。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的内容,王毅在东亚三国外长会谈中说,中日韩合作越实,三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促进人民相知相亲也就越见成效。
他说,中国愿同日韩一道,深化经贸合作,做强“压舱石”;早日重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争取尽早达成。
接受《联合早报》采访的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蔡亮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广涛均认为,特朗普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确实能促进中日韩之间深化经贸领域的合作。
不过,蔡亮进一步分析,特朗普因素只是“短暂影响”,中日韩合作机制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内生要求。中日韩都是制造业大国,自由贸易符合三国的利益,三国之间也有经贸互补性,人员互动十分密切,这些都与特朗普因素无关。
由于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相互联动,蔡亮对中日韩深化经贸合作前景不感乐观,并认为台湾问题目前是中日关系最大障碍。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内容,王毅星期六在中日韩外长会谈中说,三国合作要行稳致远,必须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尤其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管控好矛盾分歧。
王毅这番讲话,相信是不点名向日本喊话。他此前在中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的外长记者会上回答日媒提问时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并指责日本有人“不思反省,与台独势力暗通款曲”。
蔡亮说,“政治基础”跟“不可逾越的第一道红线”是同样意思,在一中原则的政治基础问题上出现错误,双边关系就不复存在。虽然石破茂政府没有再提“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日本舆论导向仍在延续这个调子,而且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自去年9月以来,已两次穿越台湾海峡。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星期五(3月21日)报道,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相当于总参谋长)岩崎茂已于3月正式担任台湾行政院政务顾问,任期一年。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同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说,北京已就有关动向向日本提出交涉。
此前,美日韩外长上月在德国慕尼黑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适当的国际组织,也引发北京不满。
按蔡亮观察,在尹锡悦上台后,韩国在台湾问题表态上,跟美国、日本越来越接近。
侧重于利益交换的特朗普政府,与北约盟友的关系已出现裂痕。未来,美日、美韩同盟关系有没有可能出现松动,给中国区域外交开拓更多空间?
蔡亮说,美日、美韩同盟不是简单的外交关系,而是战后韩国和日本政治史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顶多就是希望日韩掏出更多钱来维持各自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完全不可能松动”。
王广涛则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日韩觉得美国在防卫上靠不住,可能通过向中国释放善意来对冲避险;二是,日韩寻求发展自身军事力量。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