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侃古聊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发型最多样

送交者: MMPPKK[♂☆★★宇宙超级导师★★☆♂] 于 2025-03-21 19:18 已读 64 次  

MMPPKK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和头饰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更是身分、地位、文化乃至政治变迁的象征。


在原始社会,人类工具简陋,披头散发是常态。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修剪头发,古人索性让头发自然生长。然而,长发在狩猎和生产中并不方便,容易遮挡视线,甚至被树枝缠住。于是,古人开始尝试打理头发,出现了编发和断发。编发是将头发编成小辫子,断发则是将头发剪短,这两种方式都让头发更加清爽利落。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商朝男子的发型多为编发,头发梳成小辫子后绕到头上,形成一个发髻,再用帽箍固定。这种发型不仅实用,还成为了早期中国人的“冠”的雏形。到了商周时期,束发逐渐成为主流。周朝时期,男子到了15岁要束发,20岁要加冠,标志著成年。因此,20岁被称为“弱冠之年”。


秦朝时期,男子的发型多为中分,两侧头发编成小辫子,头顶的头发束成发髻,歪向一侧。这种发型在兵马俑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秦人尚右,因此发髻多歪向右侧。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束发传统,但冠的种类更加丰富。例如,文官戴“进贤冠”,冠上有梁,梁数越多,地位越高;武官戴“鹖冠”,象征勇猛。汉代还出现了“巾帻”,即用布包裹头发,成为普通人常见的头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男子发型最多样的时期之一。由于社会动荡,礼法松弛,士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披头散发成为一种时尚。例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等人,常常披发裸袒,放浪形骸。


同时,佛教的兴盛也让光头成为一种流行。许多士人和普通百姓选择剃发,表达对世俗的超越。这一时期的发型,既有传统的束发,也有披发和光头,反映了乱世中人们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


隋唐时期,男子的头饰以“幞头”为主。斧头最初是一块布,后来在四角接上带子,包裹住发髻。唐代的斧头逐渐演变为“硬脚幞头”,两侧的带子加长,形成飘逸的效果。到了宋代,斧头进一步发展,成为直角斧头,俗称“乌纱帽”。乌纱帽是宋代官员的标志,形状前低后高,两侧有硬角。普通百姓则多用巾子裹头,发髻被视为隐私,不能随意暴露。


宋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型对中原产生了深远影响。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流行“髡发”,即剃掉头顶的头发,只保留前额和鬓角的头发,脑后编成辫子。这种发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奇特,但在当时却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元朝时期,蒙古人继续沿用髡发辫发的传统,但并未强制汉人改变发型。因此,汉人大多仍保持束发的习惯。


清朝入关后,推行“剃发令”,要求汉人剃发留辫,形成了“金钱鼠尾”的发型。这种发型将头顶剃光,只留一根细长的辫子,象征着满清对汉人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辫子逐渐变粗,演变为“蛇尾辫”和“牛尾辫”。

喜欢MMPPK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