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穆斯林的根源:回族简史
2004 年 11 月,美国报纸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河南农村地区民族冲突的报道。据报道,一名汉族司机和一名回族司机发生了交通事故,随后爆发了暴力冲突,造成 7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然而,有关汉族和回族之间民族紧张关系持续的推断是夸大其词。穆斯林在中国居住了 1300 多年。中国有大约 2000 万穆斯林,其中近一半是回族,回族是居住在中国各地的讲汉语的穆斯林。中国的穆斯林地带横跨青海、宁夏、甘肃和陕西,回族人口占人口的很大比例。新疆、云南、河南、河北和山东都有相当大的回族社区。所有大城市都有穆斯林区和清真寺。
新闻报道称回族是几代人以前皈依伊斯兰教的中国人,但这种说法也不准确。尽管穆罕默德(公元 570?-632 年)确实告诉他的追随者将伊斯兰教的信息带到中国,但第一批来到中国的穆斯林并不是传教士。他们是商人和士兵。他们被允许自由地信奉自己的信仰,穆斯林没有明显的传教历史。从历史上看,“回族”一词意为穆斯林,适用于中国的所有穆斯林。如今,回族仅指那些与其他汉族人不同的汉族人,因为他们的民族宗教传统与几个世纪前定居在中国的穆斯林有关。虽然他们的外国血统在肉体上已不复存在,但许多回族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中东和内亚的先祖。与汉族通婚减少了回族独特的非汉族体貌特征。如今,回族的外貌更像他们的汉族邻居。回族和汉族一样,讲各自地区的汉语方言。然而,一些回族人之间仍然讲一种混合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的方言。除了中文名字外,回族和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一样,也取阿拉伯名字。独特的回族身份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成为回族意味着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感,而这不仅仅意味着皈依伊斯兰教。唐朝(公元 620-906 年)的官方宫廷历史记载了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于公元 651 年向朝廷派遣穆斯林使团的故事。皇帝认为伊斯兰教与孔子的教义相容。他允许代表团成员信奉自己的信仰,并下令建造清真寺。许多回民将这一天视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日期。西安的一块石碑记载了第一座清真寺的建造,石碑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 742 年。许多回民认为,使团的大使是穆罕默德的叔叔,他被埋葬在广州的一座清真寺里。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贸易,一旦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便将伊斯兰教带到了东方。在唐朝的国际化氛围中,商业繁荣,外国商人也大有作为。中东穆斯林在沿海港口兴旺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外国商人被允许居住在他们享有自治权的飞地中。他们自我管理,穆斯林能够遵守伊斯兰教法。他们被允许建造清真寺并与当地妇女结婚。结果,一种亚文化出现了,今天许多回族人的根源都来自这些遥远的商人。在公元 7 世纪,羽翼未丰的伊斯兰帝国占领了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由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伊斯兰军队沿着商队路线深入内亚,沿着古老的商路到达唐朝中国的势力范围。公元 713 年,穆斯林军队在怛罗斯河与唐朝军队相遇,怛罗斯河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中国军队在土耳其军队叛逃后惨败。有一个传说称,中国人通过从中国腹地向胜利者送去王子、礼物和一辆满载泥土的马车来抵御入侵。据说穆斯林将军 Qutaiba 很满足于在泥土上跳舞,而中国人则向他鞠躬致敬。如果伊斯兰军队继续进入中国,它不太可能征服强大的唐朝。相反,哈里发瓦基利德一世的死迫使将军撤退到巴格达,这场战斗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军事影响。然而,这场遭遇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扩张受到遏制,伊斯兰教继续在该地区传播。穆斯林并非空手而归。此外,被俘虏的囚犯中还有熟练的中国工匠,他们知道如何造纸,并掌握印刷术,这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改变伊斯兰世界(进而改变欧洲)。虽然没有穆斯林军队入侵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在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穆斯林士兵是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进入中国的。公元 755 年,唐肃宗请求哈里发阿布贾尔帮助镇压安禄山起义。哈里发派遣了大约 4,000 名士兵增援唐军。为穆斯林军队修建了兵营和清真寺,他们留在了中国。内亚穆斯林也在与西南藏人的冲突中帮助唐军。这些士兵和居住在沿海城市的穆斯林一样,被允许与许多当地妇女发生性关系。今天,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回族将穆斯林士兵视为他们的祖先。几个世纪以来,穆斯林在军队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从沿海港口迁入内陆的穆斯林在商业中也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的规定在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猪肉是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法可能是许多人转向农业的原因。回族建立了餐馆和旅馆,为穆斯林同胞提供了清真(仪式上允许的)条件,他们以经营干净可靠的场所而闻名。与此同时,祈祷和沐浴等伊斯兰教习俗遭到嘲笑和蔑视。虽然汉族认为穆斯林很特殊,但他们之间的争执很少发生,只有在发生冲突或政治动乱时才会发生。十三世纪,蒙古骑兵横扫伊斯兰世界。巴格达等大型伊斯兰中心被洗劫一空。在中国,蒙古人建立了元朝 (1279-1368),并邀请著名穆斯林到朝廷。元朝的政策是让非汉人担任官职,新来的穆斯林享有很高的威望。有些人被任命为省长。有些人在军队中获得了高级军衔,其他人则获得了税吏的优势。他们在蒙古朝廷的影响力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然而,并非所有来到元朝的穆斯林都享有特权。许多人都是被征服的人民,他们从遥远的土地上被强行带到中国。流离失所的外国人唯一的共同纽带就是伊斯兰教。他们最终定居在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穆斯林区。这些清真寺社区适应了中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像中国的宗族村庄一样运作。回族人数有所增长,但并非由于传教。当儿子娶汉族女子为妻时,这些女子皈依伊斯兰教。女儿被禁止与非穆斯林结婚。回族还收养了作为穆斯林抚养的汉族孤儿。汉族妻子将汉语和习俗带入回族家庭,到了明朝 (1368-1644),回族家庭开始穿着中式服装。妇女的面纱不过是遮住头发但不遮住脸的头巾,而男子则习惯上仍戴着头巾或白色无檐便帽。穆斯林采用了中国的烹饪方法和筷子;但吃猪肉仍然是禁忌。经过几代与汉族的通婚和互动,回族在外表上已经呈现出汉族环境的外在特征。一些回族人在穆斯林社区之外声名鹊起,郑和将军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1405 年至 1433 年间,明朝廷开启了探索时代。郑和指挥着庞大的舰队,中国人称之为宝船。他七次率领远征军航行到苏门答腊和爪哇,到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并到达非洲东海岸。无数满载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船只将成千上万的人运送到遥远的港口,带回香料和珍稀动物。直到 20 世纪,这些庞大的宝船规模仍然无与伦比。明朝凭借其技术能力、强大的海军和巨大的财富,很容易就扩张了他们的帝国。一个世纪后,他们将对欧洲人构成巨大挑战。但是,明朝并没有将影响力和权力扩展到国外,而是关闭了大型造船厂,朝廷转向了国内。蒙古人灭亡后,明朝中国担心陆上入侵。朝廷的排外情绪日益高涨,最终驱逐了所有外国使团。回族仍被视为异类,在一些地方,他们成为清洗外国人的目标。但朝廷要求保护他们。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明朝第一位皇帝的一位妻子是穆斯林。另一些人则猜测,郑和在朝廷的影响力起了作用。无论如何,皇帝下令宣布穆斯林是忠诚的臣民,任何伤害他们或清真寺的人都将受到惩罚。回族不再被定义为外国客人,并被授予帝国的正式公民身份。与所有公民一样,回族将在数百年内不再与更大的穆斯林世界接触。十七世纪中叶,明朝的防御未能抵挡入侵。满族人进入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清朝(1644-1911)。满族人扩大了帝国的边界,不到一个世纪,清朝就宣布对西藏、蒙古和新疆拥有宗主权。满族人不仅让满族人占据了强大的地位,还继续雇用汉族官员,这与蒙古人不同。另一方面,非汉族人则受到怀疑,受到更严厉的对待。回族学者写了大量文章,对伊斯兰教的儒家特征表示歉意,以抵御歧视。然而,在中国的穆斯林地带,暴力事件却随处可见。一些解释认为,战争是对清朝统治的回应,并将其视为圣战的一种形式。但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是由于回族群体之间的内部争斗,有时是因为地方权力控制,有时是因为宗教问题。平息不和的尝试只会让政府卷入冲突。第一次大规模起义发生在十八世纪末,但最严重的流血事件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集中在两个地区。在西南地区,1855 年至 1873 年的大潘塞叛乱几乎使云南人口减少。在西北地区,从 1861 年到 1877 年,所谓的穆斯林叛乱摧毁了陕西、甘肃、新疆和蒙古部分地区。据信有数百万人丧生。二十世纪,帝制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并设想建立一个新的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回族学者热衷于研究回族的历史和身份,以及伊斯兰教。回族几代人以来第一次与更大的穆斯林世界接触。数百人前往麦加朝圣,并前往中东。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族身份得到认可。全中国的回族对回族有着独特的理解。同时,回族和他们的汉族邻居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很少在海外露面。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