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侃古聊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古代读书人地位高

送交者: MMPPKK[♂☆★★宇宙超级导师★★☆♂] 于 2025-03-19 17:19 已读 82 次  

MMPPKK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起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那绝对比现代人高很多。古代素有“书香门第”之称,家族显赫者往往配有藏书阁,那一卷卷经书不仅用于学习,更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征。


当时的社交活动往往也是读书人为主体核心。衣冠整洁、手拿纸扇的读书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是饮酒作诗,便是谈经说道,别有一番超脱世俗之优越感。这也难怪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即使生活窘迫、穷困潦倒,但也要“保持气节”,做“穿长衫”的读书人。


另外,较身分优越感来得更为实际的是: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便可拥有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实惠。比如拥有秀才头衔,可免除个人农业赋税和徭役,见到县级官员不用跪拜,受审可不用刑等。


考上举人不仅可以拥有赋税徭役豁免权,名下的土地免除皇粮国税。而且,进入了国家候选官员梯队当官授职,比如县丞、教谕甚至是七品县令一类的职务,虽然官阶较低,但在地方的影响力却极大。此外,考取举人还可获得部分读书补贴,供其赴京赶考之用。因此,拥有了举人头衔,便会成为本地富户争相笼络的对象,这便也是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两种生活的原因。


倘若考取进士,更是意味着进入了国家官员梯队,成为了体制内的高层次人才,一甲即授官职,其馀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这也即意味着考取进士可真正为官,从此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节奏。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读书人在古代除了有着地位高、书香世家的美称外,但也有一句不中听的评价:书生误国。而且这也有着实实在在的案例。


北宋时期由于奉行偃武修文国策,“刑不上大夫”法律的制定,使得北宋读书人的地位空前高涨,北宋文人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众所周知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便占了6个,而且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另外宋词的独树一帜也彰显出了宋朝文化的繁荣。读书人随之在如此好的外部环境中走向了朝堂,开始参政议政。


不过与之很不匹配的是:他们在国家大事决策方面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除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道德陈词,便是毫无骨气的妥协投降,因此不仅给两两宋留下了“弱宋”的称号,更是造就了徽钦二宗被金俘虏的“靖难之耻”,这书生误国还真不是一般的浅。


另外一个被书生误国的朝代便是大明王朝。明朝中期之后,文官集团崛起,更是在组建了内阁议事制度后,获得了国家政策票拟的大权。到了崇祯执政时期,空谈误国的东林读书人在崇祯的帮助下,完胜阉党,占据了朝堂。不过他们在内忧外患的明末表现着实欠佳,不仅面对国难当头时不仅无一实用之决策,而且还集体哑火,一言不发,坐等明朝灭亡,难怪崇祯临死前会气愤地骂道:“文官个个该杀”。

喜欢MMPPK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