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留下谜团
鲁迅先生曾说过,历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代人所写的历史尤其不可靠。其实鲁迅先生之所以会如此说,也实在是因为历史的真实细微之处令人震惊,自古因秉笔直书遭受血光之灾的数不胜数。所以到了后来,历史便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谜团,宋初便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谜团。当年开创宋朝的是太祖赵匡胤,他为何不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
赵匡胤生于极其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当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王朝相继出现定都开封与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原王朝,同时还有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河东的十个政权,两者合称为五代十国。
从名字显示的数量上就可显示当年的混乱,赵匡胤成长年代跨越了后唐、后晋,后汉初年投身郭威账下。先是跟着郭威一路征战,再跟着周世宗柴荣,等柴荣病逝后。赵匡胤手中的权势便称得上一手遮天,恰好柴荣留下的又是弱母幼儿,赵匡胤的登基便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他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先后统一大部,再解决从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次杯酒释兵权,然而直到50岁逝世,赵匡胤在位16年的时间中都未立太子。
他并非跟后来的宋仁宗、宋高宗一般无子,事实上赵匡胤曾有过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与三子赵德林早夭,都没能活到成年,但另外两个儿子还活得好好的。次子赵德昭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物,在朝中担任过不少职务,宋太祖去世时他已25岁。这年纪在古代绝不算年幼,要知道当年秦始皇13岁登基,规定的亲政年纪则是20岁。
即使不论早立,五年前立太子也未尝不可,再说即使不立赵德昭也还有四子赵德芳。赵德芳比赵德昭小八岁,同样担任过一些职务,无奈这两位都没能在赵匡胤生前封王。
事实上原因也很简单,不是赵匡胤不想,而是他不能。
前头说过他生于一个混乱的年代,这混乱并非一时能解决完的,即使在他登基后宋政权也依然不稳。
北汉还是第二位皇帝也就是他弟弟灭的,辽国虎视眈眈,如今环境下立太子有安排第二个朝廷的威胁。一旦立了太子,有很大可能性被推翻,同时宋内部也并不安稳。他在建立北宋的过程中离不开两个人的辅助,这两个人便是赵光义与赵普,两人皆权盛一时。
赵普平时公然在京城谋私,甚至纵容底下人贪赃枉法,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彻底削去赵普的权就驾崩了。
赵光义更不用说,当年陈桥兵变,还是他拥护的哥哥。其权势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而且赵匡胤估计也没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
当然关于他的死至今还有争议,毕竟有太多的疑点了,为何忽然去世?又为何赵光义恰好进宫与哥哥喝酒时离奇去世?那个神之又神的金匮之盟也令人疑惑不解,这种种都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恐怕这一谜案再也没有揭开的机会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