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今生:当言论没有自由,国家覆灭则不远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乾隆四十年,便装出行的乾隆带着随从信步走进京城繁华地段。刚踏入街市,便陡然一顿。
往日熙熙攘攘的集市,如今竟无一人开口说话!小贩不再吆喝,茶馆里也无人说书,酒楼里的店小二用手势比划着酒钱,来往的行人也只是相视一笑,比划几下,匆匆离去。更奇怪的是,街道两旁的店铺招牌,竟然全都用黑布遮了起来,远远望去,一片死寂。
乾隆皱眉,随手拦下一人询问,可那人听到乾隆竟敢开口说话,吓得脸色惨白,连连摆手,头也不回地快步逃开。乾隆又问数人,皆如惊弓之鸟,竟无一人敢答。眼看四下无人愿意开口,连生意都不敢做,乾隆只得悻悻而归。
次日早朝,金銮殿大门缓缓打开。
“奴才和珅,参见皇上……”
话音未落,满朝文武便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和珅,衣袍凌乱,脸色惨白,双手扶着殿门,步履蹒跚地走上金銮殿。
“何人如此大胆!”乾隆霍然起身。
谁敢打和珅?莫非京城之中,还有比朕更大的权威?
和珅垂着头,声音颤抖:“昨夜,奴才便装出行,路过酒馆时,随口对随从说了句——‘明儿个再来此处吃酒’……”
话音未落,巡街的锦衣卫忽然从暗处跃出,当街厉喝:“‘明’字岂可乱言?你竟敢公然谈论前朝,莫非对大清不满?”未及分辨,和珅便被按倒在地,拖进衙门,结结实实打了二十大板。
乾隆听罢,脸色铁青,正欲发作,他目光扫过群臣,厉声道:“朕问话,尔等竟然无人回应?”
群臣依旧低着头,仿佛一群沉默的雕像。
“怎么,连你们也成了哑巴?”
乾隆怒极反笑,刚要再追问,余光却瞥见刘墉正跪在大殿角落,一页页涂抹四库全书上的字。“刘墉!你胆大包天,竟敢毁书?”乾隆怒不可遏。
刘墉微微一笑,缓缓道:“今之天下,连说话都是罪,何况是书?既然不能言,既如此,不如天下无字。”
乾隆一怔,脸色变幻不定。
乾隆看着眼前这群低头缄默的大臣,想起街头那些噤声的百姓,这个天下,已变成了沉默的帝国?
“是谁弄成了这副样子?”乾隆咬牙问道。刘墉随即拱手:“启奏陛下,皆因汪仲直揣摩圣意,曲解言辞,为了迎合升上,生怕有任何‘不敬’,于是大肆发散、引申,严查文字狱,导致朝野人心惶惶,百姓噤声。”
乾隆神情复杂,沉默良久,终于缓缓道:“从今日起,文字狱之事,暂缓查办。”这毕竟是电视的剧情,为了照顾看客的脆弱心灵,美化了帝王而已。在真正的历史上,乾隆并未幡然悔悟,他的统治时期,文字狱盛行,无数人因言获罪,最终也影响了清朝的长期发展。
东林党的覆灭导致了明朝灭亡。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东林党人,原本是一群心怀天下的读书人。他们讲学论道,针砭时弊,试图通过直言进谏来挽救日渐衰落的明朝。
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如同一叶扁舟,最终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沉没。
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言论多直指朝政弊端,批评宦官专权、税赋沉重、官员腐败等问题。
万历年间,东林党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逐渐在朝堂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形成了一股清流。他们担任要职,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明朝的颓势,也吸引了许多正直的官员加入。
然而,他们的直言进谏却触怒了权贵,尤其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魏忠贤遂罗织罪名,将东林党人定为“结党营私”、“诽谤朝政”等莫须有的罪名,大肆迫害。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领袖被罢官、流放,甚至被处死。许多东林党人的家属也被牵连,家破人亡。
崇祯年间,明朝内忧外患,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兵南下势如破竹。然而,朝堂上却依旧是一片死寂,没有人敢提出改革的建议。
明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外敌入侵的结果,更是内部腐败、言论压制的必然结局。东林党人的直言进谏,原本是明朝自我修正的最后机会,然而,他们的覆灭却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一线生机。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但却无力回天。最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历史的悲剧,提醒我们,唯有捍卫言论自由,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曾经的灯塔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在南安普顿启航,船上的三等舱挤满了怀揣梦想的移民。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意大利的农民,有的是爱尔兰的工人,有的是俄罗斯的犹太家庭。
在这其中,有一个来自东欧的小伙子,名叫雅各布。他的家乡因为政治动荡,言论受限,许多人因为随口一句话就被逮捕。他的父母告诉他:“去美国吧,那里的人可以自由地说话,不会因为一个词、一句话而失去一切。”
他一路颠沛流离,辗转了无数地方,终于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当巨轮即将抵达纽约港时,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远处的自由女神像浮现出来。
雅各布望着那座高举火炬的雕像,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他身旁的乘客们带着不同的口音纷纷喊出“America!America!”的欢呼声。
他们知道,这片土地代表着自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不会因言获罪的未来。特朗普姐姐力克国务卿
1995年,克林顿政府曾试图驱逐一名前墨西哥政府官员。
鲁伊斯·马修的家族是墨西哥政坛最有影响力家族之一。之前,鲁伊斯·马修一直从事学术工作,作为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校长,他还撰写了许多关于教育、历史、法律和政治等主题的书籍。1993 年,鲁伊斯·马修作为墨西哥唯一执政党(革命制度党)的党员被推到了墨西哥政治的前沿。 1993 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994 年为政府部副部长,并于 1994 年 5 月再次被任命为副检察长。
1994 年 9 月 28 日,鲁伊斯·马修的亲弟弟、革命制度党的秘书长、墨西哥政治体制的批评家,何塞·弗朗西斯科被暗杀。
副检察长鲁伊斯·马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另有14人被捕,最后锁定到革命制度党官员曼努埃尔·穆诺兹·罗查身上。在追凶过程中,因受到该党和总统的大力掣肘,最后鲁伊斯·马修愤而辞职、退党,并在1994年11月23日的公开演讲者强烈的抨击了革命制度党的高管。
1995 年 2 月,鲁伊斯·马修还出版了一本纪录了他的辞职演讲的书,书名为《我控诉:谴责政治犯罪》。墨西哥当局随即指控鲁伊斯·马修在调查他弟弟遇刺事件时犯有恐吓、隐瞒和“妨碍司法公正”。与此同时,鲁伊斯·马修也声称他和他的家人收到死亡威胁,并逃亡美国。
后来墨西哥以妨害国家安全罪、贪污罪等罪名多次要求美国将马修引渡回国,但均被美国司法部门认为证据不足而驳斥。
因为美墨的双边关系重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从打击国际贩毒,到非法移民问,再到贸易和投资。
美国不想因此事违背墨西哥意愿,于是,美国政府致信时任司法部长的特朗普姐姐玛丽安娜·特朗普·巴里,让后者参照1952年《移民与国民法》中的一项条款,即任何“国务卿有合理理由相信其在美国的存在或活动可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严重不利后果的外国人,均可被驱逐出境”。要求玛丽安娜裁定将马修遣返回国。但是玛丽安娜硬刚政府,认为这一条款属于冷战时期的产物,并认为这条款本身就违宪。
虽然最后玛丽安娜与美国政府及移民上诉委员会有多番交涉,但是直到1999年马修意外去世,也未将马修遣送回国。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
特朗普23年在拉斯维加斯说:“我将要吊销所有同情哈马斯的人的签证,我会将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大学校园,赶出我们的城市,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当时,许多人认为这只是特朗普惯常的夸张言论,缺乏实际可行性,但他似乎在一步步兑现自己的承诺。
30岁的哈利勒,拥有巴勒斯坦血统,去年12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他持有绿卡,妻子是美国人,并怀有八个月身孕。然而,上周六,他在家中被逮捕,随后被送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拘留所,正在启动驱逐程序。
事件起因,可以追溯到去年春天。那时,全美各地掀起了反对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规模抗议浪潮。哥伦比亚大学也不例外,而哈利勒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种族隔离撤资组织”的谈判代表和发言人,发表过不少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言论。而且该组织主张哥伦比亚大学撤回对以色列相关企业的投资,以抗议加沙战争。
尽管哈利勒没受到任何刑事指控,但美国政府以《移民与国籍法》,吊销了他的学生签证和绿卡,并启动了驱逐程序。前面说过,这一法律条也曾被特朗普的姐姐,联邦法官玛丽安·特朗普·巴里认定为违宪。
美国政府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
难道哈利勒确实犯下大罪?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在世界各地打击反犹,而哈利勒身处美国,却领导亲巴勒斯坦抗议,这破坏了美国外交目标。也就是说只要违背美国利益,违反其外交政策准则,美国必须打击。
至于理由,前有寻衅滋事,后有危害国家安全。其实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寻常百姓,有何办法?
在新闻发布会上,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指责哈利勒“站在恐怖分子一边”。并声称在抗议活动中发现了带有哈马斯标志的“亲哈马斯宣传单”。不过,她拒绝提供证据,称那样做会损害白宫尊严。
莱维特还表示,政府掌握了一份“哥伦比亚大学参与亲哈马斯活动人员的名单”,但校方拒绝帮助国土安全部确认他们的身份。
但是哈利勒是合法永久居,享有美国宪法的保护,包括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权和第五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权利。
然而,美国政府明显在挑战这些基本权利,并将移民政策武器化,以打击其外交立场上的反对者。
如今,美国街头已经掀起了大规模抗议,反对政府滥用移民法打压政治异见者。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争议,更是一次关于言论自由的法律考验。
特朗普表示,哈利勒案“只是第一例,后面还要抓好多”。
自2023年以来,特朗普一再发誓要吊销参加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和批评以色列战争行动的国际学生的签证。
2023年10月16日,特朗普在艾奥瓦州的一次集会上宣布,“看到大学校园里大量外国人公开支持恐怖分子,美国人感到厌恶。他们在教你的孩子仇恨。”
他还说:“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撤销我们学院和大学里激进的、反美和反犹的外国人的学生签证,我们会把他们直接遣送回国。”
特朗普的言论不仅传递出一种明确的政治威胁,更折射出美国社会内部日益加剧的撕裂——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基本权利之间,界限变得模糊。如果表达不同立场的代价是被驱逐,那么“自由”将只属于持有正确观点的人,而“民主”将成为服从权力的借口。
贴主:布南温于2025_03_17 20:10:39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