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出生就带着“原罪”——“黑五类”子女的绝望与抗争
当你出生就带着“原罪”——“黑五类”子女的绝望与抗争原创 历史深处的回声1970年代的中国,一张家庭出身的表格可以决定你的一生。
你不是因为努力、才华或道德被评判,而是因为你的父亲、祖父,甚至是更早的祖先。
出生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家庭的孩子,被统称为“黑五类子女”。
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这意味着你注定低人一等,被排斥、被歧视、被审查,甚至连梦想都必须压抑。
你不能考大学,不能参军,不能进入国企,甚至在婚姻问题上也要被人指指点点。
你可以再聪明、再努力,但命运的枷锁已经牢牢锁住了你的人生。
在在那个年代,“出身决定一切”,黑五类的孩子们,他们真的有出路吗? 【出身就是罪,童年就已注定】
“你爸是地主?那你也不是个好东西。”
7岁的张明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阶级仇恨,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他不过是想和同学们一起跳皮筋,却被人一把推倒,脸磕在地上,流出血来。
而周围的孩子们只是站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他,没人愿意扶他。
甚至连老师也冷冷地说了一句:“谁让你家里是黑五类呢?”
在特殊时期,黑五类子女的童年是孤独的。
他们无法享受普通孩子的快乐,被排斥、被辱骂,甚至在运动中成为被批斗的对象。
他们必须低着头,学会沉默,学会忍耐。
否则,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更加严厉的惩罚。
在学校里,黑五类子女往往是“接受再教育”的重点对象。
他们必须比其他孩子更加卖力地表现出对毛主席的忠诚,喊口号要最响,做检讨要最彻底,甚至要揭发自己的父母,以换取一点点被接纳的可能。
但这一切,都只是徒劳。他们的档案上,已经写明了他们的“原罪”
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求学无门,工作受阻,前路一片灰暗】
1973年,18岁的李霞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高考,但她的报名表很快被驳回,理由很简单:
她的父亲曾是右派分子,尚未“彻底改造”。
她去找招生办理论,得到的回复是:
“你这样的出身,怎么可能有资格上大学?”
特殊时期,大学录取要看家庭出身,只有“根正苗红”的工农兵子弟才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而黑五类子女,即使成绩再好,也几乎不可能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
很多人只能选择“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就是被下放到农村,成为真正的“新贫农”。
即使有幸留在城市,黑五类子女也很难找到工作。
所有的单位在录用新职工时,都要严格审查家庭成分,而“黑五类”的标签,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对他们关闭了大门。
即使找到工作,也往往是最累、最苦、最没有前途的岗位。
他们没有晋升的机会,没有工资的提升,甚至随时可能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而被辞退。
【婚姻:带着枷锁的爱情】
在那个年代,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黑五类子女,在婚恋市场上同样备受歧视。
王强曾经深深爱上一个女孩,他们计划结婚,甚至已经到女方家提亲。
但当女方的父母听说他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时,立刻变了脸色,把他赶出了家门。
女孩被逼迫与他断绝联系,而王强只能独自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
“阶级斗争”不仅影响工作、教育,也渗透到了最私人、最亲密的情感关系中。
黑五类子女如果想结婚,往往只能找“同样出身不好”的对象,因为“根正苗红”的家庭根本不愿意和他们有任何瓜葛。
甚至有些人在结婚后,还会因为政治审查,而遭到伴侣家族的嫌弃和抛弃。
【他们的挣扎:有人反抗,有人沉默】
面对这种不公,有的人选择反抗,有的人选择忍耐。
有人偷偷阅读被禁的书籍,悄悄学习,等待政策松动的那一天。
有人则主动迎合,努力表现自己对党的忠诚,甚至举报自己的亲人,以换取被接纳的机会。
也有人绝望至极,选择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挣扎,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在那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时代,个人的努力几乎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等到文隔结束,社会重新恢复理性,这些人才能真正迎来曙光。
【历史的烙印,无法抹去的伤痕】
特殊时期结束后,黑五类的标签被逐渐废除,但那些被毁掉的青春、被改变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曾经的歧视与压迫,变成了深深的心理创伤,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
今天的我们,站在和平年代回望那个疯狂的时代,会发现“出身决定一切”的观念早已不再。
但社会是否真正公平?
今天的年轻人,真的能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决定命运吗?
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认为,出身到底会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贴主:布南温于2025_03_08 18:42:37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