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文革(11)——文革是非战争性质的文明
重新认识文革——续文革的经济基础(20)
教员与刘邓,是在哲学与科学的间隙中的“博弈”(之二) 前些天,我为《特约评论》版写的【“文革碎屑”是“改开派”们迷懵的灵魂】帖子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词语:“文革碎屑”。
它的意象是指,在人们讨论“文革”时,站在两个陷阱中(一个是,“圣经文化普世价值话语权的物质价值陷阱——属资本主义”;另一个是邓小平阶级,他们配合西方在中国挖埋的“否定‘文革’同时宣扬‘普世价值’的物质价值陷阱——属修正主义”),对在“文革”中两种阶级思维(无产阶级-人民,与小资产阶级-选民)运动的对立所产生的“破坏”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否定。
这种“破坏”历史是因为教员发动的“文革”揭开了人民价值(代表着无产阶级的价值)与资本价值(代表着小资产积极的价值)孰重孰轻的大是大非之诘问,交由人民通过“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标语】和大辩论)讨论。
“四大”,特别是“大字报(大标语)”,先后被刘邓、后被林彪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利用大字报、大标语,他们搅乱了教员发动“文革”的初心,加剧了“文革”的大动乱局面。
大动乱的背后,代表“资本价值”的小资产积极价值观的“勇士”们节节败退,被批斗、被自杀、被下放,被剥夺人生自由,甚至被“人祭”。在代表“人民价值”的红卫兵、造反派大获全胜。 人们(最主要的是“改开派”)对这个“破坏”历史的否定就是“文革碎屑”。邓小平阶级和其信徒“改开派”认为,“文革”必须彻底否认,甚至叫嚷,警惕“文革”卷土重来,因为在他们简单的思维——且这种简单思维远比新生代思维更难变得辩证地看待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判断下,“文革碎屑”的碎屑相对于“文革功德”的功德更容易彻底否定。这就是“碎屑”被“改开派”唠唠叨叨“彻底否定”了近半个世纪原因所在。
什么是“碎屑”?
教员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苏维埃的列宁不同,他是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史。不像列宁,有“红军之父”托洛茨基——是他锻造了五百万的工农联军,帮助列宁成功地发动了“十月革命”,铸造他成就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伟业。在建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前大厦时,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其社会主义的本质已经变修。教员不得已,在本然中发动了“文革”。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线上的“人民价值”和“资本价值”孰重孰轻的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是一场不在战场上、共产党内部、高级干部的真正夯实工农联盟的斗争。
“文革”,是教员意识形态大厦中的顶梁柱。
就“文革”得本质来说,“文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革命。
教员要“加工”这些数以千计的“顶梁柱”。如同一个车床手用一把只有教员能理解的“钻头”,加工一个个内孔是正方形的孔一样。“改开派”们只知道教员用钻头钻了一个个正方形(坚持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不走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道路)的内孔,却不知道教员使用的那个钻头为何物。因此,他们就对钻孔留下的“碎屑”一顿否定及咒骂,因为,否定和咒骂“文革”的人们,可惜他们看不懂教员钻出的“方孔”是何意?假如或者如果“人民价值”高于“资本价值”有必要钻“方孔”么?圆孔不是一样嘛,我们也明白其中的奥妙。
这里,我要再次说明,教员发动“文革”,从公开的理论上说,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为中国无产阶级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厦;而经过了近七十年后,我们才看到,教员哲学的理论根基与2000多年前的墨子(墨翟)提出的兼爱哲学理论是一致的。与其说,教员是按照马克思的这些理论为无产者建设社会主义的公平大厦,并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工作纲领,不如说是,教员在走墨子所提出的兼爱、非攻的哲学理论道路。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反对孔子说教的人。因为其核心理论是兼爱,进而他反对战争,提出了辅助兼爱实施的“非攻”理论。
墨子与马克思论述自己思想之不同的地方是,马克思只有文字的东西指引人们向往共产主义,而墨子不仅有自己的哲学论述,也有自己的科技产品以抵御战争。墨子,说白了他就是一位知识分子中的不提倡战争的“长城侠客”,以反对满嘴仁义道德、表里不一的“虚伪儒”。教员为什么在“文革”后期又开展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林批孔”的运动,意义就在于此——刘邓大讲仁义道德的背后,就是搞资本主义的虚伪之实,也就是所谓的“孔孟之道”。
邓小平阶级的“改开”,最大的“表里不一”的是“先富论”,这完全背离了教员的“为人民服务论”的兼爱理论,即“兼爱”(官兵平等,军民一家)的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教员为什么要在“文革”尚未结束时又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原因,因为,刘邓林这些“虚伪儒”还在背地里搞资本主义的东西,并想谋害教员。 墨子反孔的思想,不仅仅是在兼爱和非攻(不要战争)方面,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和军事理论对国家的个人极权(即“普世价值”话语权定义的所谓“独裁”)也重点地加以了论述,即国君只有把权力集中起来才能施行兼爱与非攻,这是缺一不可的二者的关系。
但是,墨子的兼爱理论,即使是反孔子的说教——将孔子的仁义道德理论捆绑上兼爱非攻的道德约束——是超时空的先进说教,却由于受到时空思维的局限(周围没有产生资本的土壤),没有发现兼爱与非攻之间的“价值”(间隙)方面,对其兼爱与非攻所起到的可以颠覆孔子说教理论作用。 教员则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理论,发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间隙价值”。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教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制度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的间隙中(这是属于阴谋的范畴},运用本然中中国特有的气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带领和组织了中国的“无产阶级”们(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其组织形式的领导人、实际的集权人是教员——用兼爱的理论,用“非攻”的阳谋,牺牲了2000多万的仁人志士,用了短短的28年的时间(价值),就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直接夺取了资产阶级、地主和他们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盟友(这里面也包括了前苏联的隐晦阴谋)私人私有制的政权。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跃,从一个极为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质地,跨过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质地(有着500年发展的成熟经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这一点,在前苏联是通过苏维埃【一个代表着为基本的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组织形式)实现了。那么,我可以虚拟一个“改开派”问教员这么一个问题,新中国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是农业的生产资料,还是赤贫的工业生产资料?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地涉及到为什么教员要发动“文革”。
自然地,而不是本然,教员非常明智、优先地选择了工业的生产资料是新中国的主要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作为辅助经济基础而存在的。而刘邓则是倒过来的,一如梁漱溟与教员争论“三农”问题那样。 教员建立的——其实是在前苏联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国家——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独裁”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国家),她蕴藏着无尽的价值。这一点,只有西方殖民宗主国家才看得懂,计算得明白。所以西方就将教员的国家入另册,说新中国是邪恶的国家,是赤色的独裁国家。
在本然中的资产阶级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在本然中有太多的“理”可以用来攻击教员的“独裁”国家,如宗教渗透、经济封锁,军事霸凌和政治孤立,最重要的是,他们有集宗教、经济、军事和政治于总纲,悬在中国大地半空中、尤其爱资本的科学这把的利剑。
教员就是遵循和创新了2000多年前墨子的“兼爱非攻”的科学理论,带领着中国人民在“专属”西方科学这根钢丝绳上走过来的。
“文革”期间,教员治下的中国,一边继续深入地开展“文革”,一边在中国专属的哲学(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攻克了国防、航天航空和工业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难题,在西方人的面前,再一次漂亮打了一场科学生产的“上甘岭”战役。
这场“上甘岭”战役的本质,是一场“人民价值”与“资本价值”无流血的战争,刘少奇和林彪(共产党内排属第二位的领导人)为此作出了牺牲,幸存的邓小平阶级,如果不是教员归于本然,“文革”将会按照教员的经济计划,邀请到WTO,帮助美国,拯救西方世界因封锁中国市场而使其经济濒临大雪崩的局势。
如果教员能像现在特离谱的岁数仍然那样活蹦乱跳的话,中国的“改开”,哪有邓小平阶级的“冒泡”的事儿。 “时空”是上帝创造的。
那么“价值”和中华文化的“道爱”(圣经文化不讲“道爱”,讲“博爱”)呢?
书写《圣经》的“上帝”们没有具体地写上帝创造“价值”的过程,但“价值”和“博爱”却是圣经的上帝话语权中最核心的内容。
为了“价值”和“博爱”,“上帝”们不惜发动从古至今连续不断的杀戮战争,并压迫女性几千年,这两宗罪,在圣经的创作者“上帝”们的眼中,是“原罪”,是“夏娃”(女性)带来的。
圣经文化的战争与压迫女性两宗罪,“文革碎屑”放在时空中与其对比,“碎屑”的“罪”又算什么呢?那“文革”就能算作是一种崭新的文明了!
这个文明的核心是,“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中国现在的“改开”的延续,不正是教员说的这段话的实现吗!
待续下一节:中国共产党必须指挥资本(“文革”的本质) 周末愉快!
贴主:沙河粉于2025_03_08 19:22:22编辑
已标注为沙河粉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