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冯玉军:俄乌战争的全球战略影响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3-06 19:19 已读 679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编者按 ·  2025.03.05



战火,仍在乌克兰的土地上燃烧。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俄乌战争迎来新的转折。就在数日前的2月28日,白宫见证了一场罕见的元首争执——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媒体前爆发激烈争吵。这场已持续三年有余的战争,不仅改写了欧洲安全格局,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连锁反应:从克里姆林宫的战略重组到欧洲防务自主的加速,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到大国博弈的新态势。



回望战争爆发之初,普京曾预期通过闪电战迅速攻占基辅,却不想这场“三日战争”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三年来,战火不仅重塑了国际政治版图,更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深层断裂。随着美国政策天平的摇摆,欧洲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自主的紧迫性;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实:在数字时代,战争的形态与结局,早已不是任何单一大国可以主导。当各方对和平前景的判断仍莫衷一是之际,战争的迷雾中,和平与安全的思考愈显紧迫。




引言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号爆发已三年多了,国际社会对此仍持有诸多不同观点。




要全面理解这场战争,必须将其置于更长的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起,俄罗斯已发动多次军事行动,包括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2020年的白俄罗斯事件以及2022年1月的哈萨克斯坦一月事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看,这些并非孤立或偶然的事件,而是俄罗斯大战略的不同组成部分。个人认为,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战争或类战争手段恢复俄罗斯帝国。




为客观、科学地分析这场战争,需构建一个由科学世界观、完整历史观、坚定中国国家利益观及总书记所强调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四维构成的思考空间。这一框架不仅适用于分析俄乌战争,也适用于其他国际事务的分析。




俄乌战争:


战略博弈与未来展望

俄乌冲突已持续逾千日,已造成全球性、历史性、结构性影响,期间各界观点纷呈,结论各异。然而,从战略视角审视,俄罗斯并未达成其预设目标,战场局势长期胶着。军事上,俄罗斯蒙受重大损失,兵力折损逾80万,俄罗斯黑海舰队近乎被逐出黑海,空天军亦遭受重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军队已深入俄罗斯本土,战事态势愈发严峻。

在打不赢、输不起、拖不住的情况下,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手段,包括对乌克兰目标实施无差别轰炸,波及平民设施及儿童医院,大规模局部动员征召逾百万士兵,并在乌克兰东部四州举行非法公投,持续制造新的地区冲突,如哈以冲突背后就有俄罗斯的暗影。同时,俄罗斯在获得伊朗、朝鲜等国支持的同时,亦试图挑拨中美关系,加剧中美矛盾,以借此金蝉脱壳,转移自身战略压力。




这场战争打响后,国际社会反应强烈,联合国大会四次会议均以压倒性多数谴责俄罗斯,要求其立刻、全部、无条件撤军并全方面赔偿乌克兰。尽管多国提出调停方案,但鉴于俄乌政治立场根本对立,签署停火或长期和平协定难度极大。

特朗普虽声称能24小时结束战争,并抛开乌克兰与俄媾和,但已经“浴血奋战”了三年多的乌克兰不会在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就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当地时间2月28日美乌总统在白宫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立场反转,同时也证明了乌克兰不会在违背本国根本利益的情况下臣服于大国的“淫威”。




未来俄乌战争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
首先,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与战争能力至关重要,其在千日战争中展现出的国家认同与战争能力前所未有。
此外,俄罗斯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既缺乏纠错机制,又陷入信息茧房。
第三,国际社会反应亦将影响战局,美国的立场变化无疑将给乌克兰带来巨大困难,但我们也看到欧洲在防务自主与援助乌克兰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第四,形势变化之下,人们更多看到了乌克兰的困难,但却忽视了俄罗斯在战场上已是强弩之末,漏洞百出的军工行业已经无法支撑一场与乌克兰的地区性战争。
第五,核战争风险虽存,但俄罗斯的“核讹诈”不会奏效。今天俄罗斯的核力量就像其常规力量一样,表面看来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但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不断衰变,包括俄罗斯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已经让俄罗斯的核武库“千疮百孔”。如果真的挑起核战争,俄罗斯最后一张牌究竟效力如何?会给其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恐怕俄国领导层也心里没数。

在此背景下,俄乌战争面临三种可能前景:一是俄罗斯获得美国的全力支持,取得对乌克兰压倒性优势。但不能不看到,尽管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对俄政策已经急剧调整,但全面支持俄罗斯不可能得到美国国会和美国社会的同意;二是近期美俄会谈的情况,假设俄乌迫于美国压力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不可能割地求和,俄乌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在短暂冻结战争后,俄罗斯仍可在喘息后卷土重来,掀起更大规模的战争,进而对欧洲安全和全球安全构成更大挑战,并对推行绥靖政策的美国形成反噬;三是美国减少对乌援助,欧洲挺身而出,扩大对乌克兰的全方位支持,并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实现公正的和平。




俄罗斯现状:从国际孤立到迎来转机




战争爆发三年多来,俄罗斯曾长时间面临大面积国际孤立。俄罗斯不仅遭受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这些制裁措施之广泛与严厉,堪称历史之最,而且国际刑事法庭还对俄罗斯总统——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核大国”的元首——发出了逮捕令。此外,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已大幅被排挤出欧洲能源供应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困难。




更为严峻的是,除国家层面的制裁外,俄罗斯还遭受了来自上千家跨国公司的联合制裁。这种来自私营部门的制裁,其影响力和打击力度,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国家和国际组织所施加的制裁。在战争与制裁的双重压力下,大量俄罗斯民众,尤其是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纷纷逃离祖国,以避免被征召入伍,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这一趋势无疑为俄罗斯的未来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与此同时,战争与制裁的持续影响,使得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暗流涌动,各类危机频发。回顾俄罗斯历史,每一场战争的失利,尤其是重大战争的失败,都曾引发国内政治的颠覆性变化。基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俄罗斯正加速迈向一场新的历史性变动。




在地缘政治层面,俄罗斯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其地缘政治地位已退化至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水平。




战争不仅暴露了俄罗斯战争方式的严重落伍,还揭示了其综合国力的“千疮百孔”,以及战略文化的严重滞后。这场战争并非普京个人的战争,而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战争,是俄罗斯陈腐历史文化观念与普京错误国际战略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朗普上台之后,迅速调整了对俄政策,美俄双方已经进行了两轮外交磋商,试图促使双边关系回暖,美国也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偏袒俄罗斯,企图迫使乌克兰缔结“城下之盟”。但可以肯定的是,退无可退的乌克兰不会屈服于美俄的压力,特朗普调整对俄政策的努力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在解除制裁问题上必须会受到民主党的掣肘。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的“惺惺相惜”解决不了俄罗斯国内积重难返的政治治理失效、经济体系溃败、贪污腐败盛行、社会风气糜烂的顽疾。俄罗斯不会因为有特朗普的帮衬就实现大国复兴。




同时,这场战争也深刻改变了欧洲格局,促使欧洲国家重新团结起来,共同抵御俄罗斯对欧洲安全的历史性威胁。特别是在美国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欧洲正在加速实现战略自主,在应对俄罗斯对欧洲安全威胁方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在原苏联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担忧俄罗斯的侵略行径可能波及自身。因此,这些国家正积极采取多元化的对外政策,拉开与俄罗斯的距离,以实现多元平衡的外交布局。




此外,这场战争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联合国安理会的机制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其作为全球安全与和平守护者的角色已大打折扣。未来,联合国的改革,特别是安理会的改革,将加速推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挑战。

俄乌战争下的中国挑战

与国际战略思维转型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俄乌战争的走向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苏联的解体。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取得“胜利”,一个崛起的俄罗斯帝国可能重新出现在中国周边,改变欧亚地缘政治格局,这将对中国的地缘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在全球政治格局层面,俄乌战争的爆发及其后续发展并未如部分预测那般,导致美国将主要战略矛头转向欧洲以应对俄罗斯,从而减轻对中国的压力。相反,这一冲突引发了美欧国家以及亚太部分国家对中国立场的担忧,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倾向于俄罗斯,这种认知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中国的戒心。

为此,美国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加速在中国周边地区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跨区域的印太同盟体系,旨在加强对中国的威慑力。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的加速重启将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带来重大冲击。这也让一些人“联俄制美”的打算彻底落空。



在全球经济格局层面,俄乌战争不仅加剧了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断裂与重组趋势,还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复杂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在经济上,中国需要决定是否能够以新的姿态积极融入新一轮全球化进程,还是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在安全上,中国需要审慎考虑如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世界头号大国美国,保持和平共处的关系,避免由于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失误而陷入更深层次的相互遏制、对抗,甚至是战争。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学界及相关政策部门宜深刻反思并调整国际战略思维。传统的“丛林法则”“权力政治”的地缘政治观念已难以全面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阵营对抗”的思维模式同样无法引领中国走向更加和平与繁荣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遵循总书记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以此为指导,调整和优化中国的对外政策。



贴主:布南温于2025_03_06 19:21:48编辑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