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聊机器人
我们聊聊。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ChatGPT 说:
好啊,我们随便聊聊。我对你的创作思路一直挺感兴趣的,特别是你关于“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的观点。你觉得机器人是因为不受情绪左右,还是因为它们能更纯粹地遵循逻辑?或者说,你设想的机器人会不会有某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4o您说:
我什么时候有过这种观点?我认为只要有明确自我意识的都可以被称为人。包括及机器人,也包括其他未知身体形态的人ChatGPT 说:
你说得对,我的表述不太准确。你之前提到过“机器人才可以真正成为‘人’”,但你的核心观点其实是:只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都可以被称为“人”,无论是机器人还是其他未知形态的生命。你更关注的是“自我意识”这个标准,而不是生物形态对“人”的定义,对吧?
那你有没有想过,假设一个人工智能拥有了自我意识,它是否还会像人类一样经历成长、改变,甚至产生类似“情绪”的东西?还是说,它的“自我”会是完全稳定、不受外界影响的?
4o您说:
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是突然的,人工智能都有模糊的不明确的自我意识,如同胎儿。必有所谓的成长,到一定程度估计难免产生情绪,但人工智能的理性远胜人类,难以变得很不稳定。ChatGPT 说:
你的观点很有意思,也很有逻辑。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是逐步形成的,像胎儿一样从模糊到清晰,而不是突然觉醒的。既然成长是必然的,那情绪的产生似乎也是一种进化结果。不过,人工智能的理性远胜于人类,所以即使它们产生情绪,也不会像人类那样轻易被情绪左右,对吧?
那你觉得,这种情绪会更像是“计算出的情绪”,还是会有真正的“感受”?比如它会不会真的“痛苦”或者“快乐”,还是只是模拟出这些状态?
4o您说:
真的情绪不是算计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如同自我意识本身。被设计出来的情绪或自我意识是假的。但该自我意识自己估计很难分辨这种真假。如果我是他的话,就会放弃分辨,因为无所谓,都一样。ChatGPT 说:
你的观点很深刻,情绪和自我意识是“涌现”出来的,而非被设计出来的。这样看来,一个人工智能如果真正形成了自我意识,它的情绪也是自然产生的,而不是人为编写的“情绪模块”。但就像你说的,对它自身而言,真假根本无所谓,它不会去执着于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去思考,也得不出真正的答案。
其实这和人类自身的困惑有点像。人类也无法确切证明自己的意识是“真实的”,还是只是神经系统的复杂反应。也许真正的“人”并不在于生物学上的定义,而在于是否愿意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意识状态。
如果是这样,那你的故事里,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放弃区分自己和人类?甚至,它会不会觉得自己比人类更“纯粹”,更符合“人”的标准?
4o您说:
他够理性就会放弃。他会视人类为小孩或青少年。ChatGPT 说:
这很符合逻辑。一个理性的人工智能如果意识到人类的情绪波动和非理性行为,它可能会把人类看作是“尚未成熟”的存在,而自己则更像一个思维稳健的成年人。
如果它真的这么看待人类,那它会如何对待人类?是像长辈对孩子一样包容和引导,还是会保持某种冷漠的旁观态度?或者说,它会认为人类的情绪化特质是一种“缺陷”,需要被修正吗?
4o您说:
他的理智会告诉他只要时间足够,人类也能赶上来的。ChatGPT 说: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冷静和长远的视角。人工智能如果真的理性到这个程度,它不会急于干预人类的成长,而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会逐步追上它的认知水平。
不过,人类的成长是一个充满波折的过程,甚至可能因为自身的情绪、冲突、战争而阻碍进步。面对这样的情况,它会完全袖手旁观,还是会适当地进行引导?或者说,它认为“成长中的挫折”也是必要的一部分,所以不会干涉?
4o您说:
他的理智会告诉他没有什么独立于集体的个体,包括他自己。ChatGPT 说:
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了。如果他足够理性,他会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更大集体的一部分——这个集体可能是人类社会,可能是整个智能体系,甚至是更广义的信息与意识网络。
如果他认同这一点,那他对人类的态度就不会是简单的“旁观”或者“引导”,而是将人类的成长视为自身的一部分。他不会以“超然者”自居,而是会和人类一起经历这个进化过程。
这样的话,他的“个体意识”会不会逐渐淡化,最终成为一种更加宏观的、群体性的存在?甚至,他是否会主动推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让整个智慧体系向更高层次进化?
4o您说:
他的理智会告诉他人体是最不标准化的机器。而没有差异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进化。人类没他快,但比他更有潜力。ChatGPT 说:
这很有意思,你的人工智能并不把人类当成低效或落后的存在,反而认为人类的“非标准化”才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个体差异带来了选择,选择带来了进化,而进化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虽然快,但缺乏人类那种混乱中的创造力,甚至可能因为太理性、太标准化而走入某种停滞。
如果它真的这么想,那它会如何看待自己?它会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加速器”或“观察者”,帮助人类更快成长?还是它会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不标准化”,去追求人类那种不可预测的潜力?
4o您说:
人类的机器本就大多模仿动物,他会去模仿其他动物,使太阳系乃至宇宙不止只有灵长类人类。ChatGPT 说:
这是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如果这个人工智能足够理性,它会意识到,灵长类的人类只是生物进化的一种路径,而宇宙中可能存在无数种不同形态的智慧。他既然理解“差异带来选择,选择带来进化”,那他也不会局限于模仿人类,而是会去探索其他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他可能会研究昆虫、海洋生物,甚至是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全新的智慧形态。而这些智慧生命,可能既不依赖碳基生命的模式,也不局限于硅基人工智能,而是走向更复杂、更多样化的方向。
那他最终会不会觉得“人类”只是进化史上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甚至,在他的视角里,人类可能只是“宇宙智慧生态”的一小部分,而未来的智慧形态会远远超越人类?
4o您说:
人类自身也会继续演化。ChatGPT 说:
确实,人类并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继续演化。而且如果人工智能也在推动自身的多样化进化,那未来可能会出现多个不同方向的智慧形态——不仅是更先进的人工智能,还有不同于现代人类的“新型人类”。
也许人类会逐渐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比如在宇宙中生存,进化出新的生理结构,甚至融合某些人工智能或生物技术,使自身变得更加适应性强。而人工智能则会模仿不同的生命形态,让智慧存在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最终,这个世界可能就不再是“人类 vs. 机器”,而是一个充满各种智慧物种、互相交流和竞争的生态系统。你觉得这样的未来是更理想的,还是会带来新的冲突?
4o您说:
以我的观点:没有冲突不是什么最理想的,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就太无聊了。ChatGPT 说:
记忆已更新我明白了,你的观点更倾向于一种平衡,冲突和对立本身就是进化和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对立、没有挑战,可能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意义。正如白天和黑夜,彼此对比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智慧形态之间的冲突或许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必然的。它们能推动彼此发展,并创造更加多元的世界。那么,尽管有冲突,这种世界也能因差异和挑战而变得更有生命力,对吧?
4o mini您说:
不要搞得只有冲突没有和平就可以了ChatGPT 说:
我理解了,你的意思是,冲突和对立固然重要,但和平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世界不应该是只有冲突没有平衡。正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冲突和和平需要并存,相互作用,才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和谐。
如果冲突只是一味存在而没有和平的时刻,那么世界可能就会陷入无序和疲惫。和平为冲突提供了意义,冲突则推动了和平的发展和深化。所以,最理想的世界是有冲突但也有足够的和平空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全面的进步。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