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外华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在加拿大做特教(三)——陷入迷茫与无助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5-02-22 2:16 已读 960 次 1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在加拿大做特教(三)——陷入迷茫与无助
Original 遇见静 静静告诉你


每个星期三的晚上六点,我们学校主管实习的导师会召集大家开一个研讨会,分享实习的经历,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我提出了那个爬上攀登架,令我手足无措的学生的处理问题。


导师告诉我们,在加拿大,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校区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定各不相同。而我们所在的校区严格遵循Hand-Off Policy,即禁止身体接触政策。


这意味着,在处理学生行为时,教职工应尽量避免使用身体接触来控制、引导或安抚学生。例如,我们不能通过推、拉、抱或抬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而是要尊重他们的身体自主权。


导师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哪怕孩子突然冲向马路,你也不能直接把他拽回来,而你能做的,是设法阻止正在行驶的车辆,确保他们不会伤害孩子。


天哪!这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看到同学们也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导师接着补充道: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情况。作为特教老师,你要学会判断和评估当时的危险性。


可是——如何评估?如何判断?导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可现实中,危险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我们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权衡。


面对这样的政策,我在震惊之余,更感到深深的迷茫。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老师还经常纠正我们对某些词汇的使用方式。我们不能说一个孩子有special needs(特殊需求),而要用 diverse needs(多元需求);不能说他 naughty(顽皮),而要用 complex behavior(复杂行为);甚至连 cute (可爱)也要被 friendly(友好)所取代。因为前者带有主观偏见,而后者才更为客观,同时保护对方的自尊。


所有的词都需要经过精心筛选,以确保表达中立、公正,不带任何偏见。


我完全理解这样做的初衷,可当这份善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字游戏,对孩子来说,这真的是保护与尊重吗?


如今,每次开口前,我都要小心翼翼反复斟酌该用什么词、不该用什么词,生怕一不小心触碰了某种禁忌


这让我倍感疲惫,甚至开始怀疑——作为特教,说话,真的变得如此艰难了吗?


然而,我所遇到的困惑远不止于此。

那天下午,一个班级正在体育馆上课,我和 Ms. M 带着一个孩子在那里。接着,四位特教陆续带着四个孩子走了进来。原来,体育馆是特教孩子的聚集地。


两个女孩,两个男孩,他们的面孔似乎一眼就能看出异常(哦,不不不,原谅我不该用这个词,可是,我该用什么词呢?)。


他们的行为更是让我错愕——一个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在地上不停地打滚;一个搬着一块大石头走进来,似乎把它当作珍宝,一直捧着不放手;一个长着极具特点的面孔,两眼间距很大,鼻子小小的,嘴巴却很大,让我不禁想起了《阿凡达》中的角色;另一个则沿着体育馆一圈一圈地走,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28273645……”


他们就这样旁若无人地穿梭在正在上课的孩子们之间,而让我最惊讶的是——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对此习以为常,甚至给予他们极大的包容与接纳。


望着这一幕,我简直愣住了,仿佛置身的已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此处我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


然而,最让我感到无助的是,作为未来的特教,我不禁自问: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的能做些什么呢?我根本无法改变他们的状况,那么,我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的心情跌入谷底。这份工作,和我的想象截然不同。我曾怀揣满腔热情而来,却被现实狠狠击打得遍体鳞伤。


唯一让我感到comfortable (舒适)的,是我的主管 Daisy 对我格外友善。她优雅得体,却毫无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反而特别平易近人。


有一次在课间休息时,我正好碰到她。她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你可以休息十五分钟啊,怎么不去休息?她关切地问道。


我告诉她,我想熟悉熟悉环境。于是,我们一边巡查维持秩序,一边聊了起来。


她告诉我,十年前她曾去过中国,游览了上海、北京和西安,她非常喜欢那些地方。然后,她顿了顿,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还好我已经去过了,现在有点不敢去了。


我愣了一下,不解地看着她。为什么?


感觉不安全。” 她坦诚地回答,我没有继续追问。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向她请教了关于那个爬上攀登架、让我极度困惑的学生的问题。她的建议是,我应该去学习一个关于危机评估和处理的课程,这将帮助我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挑战。


Daisy 很热心,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带我熟悉学校的各个角落。她告诉我,遇到贴有 STOP 标志的门时,一定要先确认是否可以进入,一般那里会有特教和孩子,并且进门时要 sneeze in(侧身进入)。她的每一个提醒,都让我对校园的管理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她还时常关心我的适应情况,询问我怎样安排才会让我觉得更comfortable(舒适)。第一天,她安排我跟随同一位特教一整天;第二天,我告诉她,我想跟随同一个班级,但换不同的特教,她欣然同意;第三天,我又提出想参加下周一的 Field Trip(户外教学),她依旧爽快答应了。


我希望你的实习经历更加丰富。” 她微笑着说。我真是太感动了。


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又在打游戏,房间乱得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平时的我早已按捺不住,定会冲着他大吼大叫。


然而那一天,我的心境却发生了变化,我满怀感恩地看着眼前的他——上帝赐予我的珍贵礼物。只要他健康、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我还能奢求什么呢?


特教这份工作虽然挑战重重,但时不时也有非常治愈的瞬间。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