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賴總統真心和解 先喊停大罷免
中時社論》賴總統真心和解 先喊停大罷免
22:002025/02/11
主筆室
台灣政局陷入僵局,行政權受掣肘,確實需要進行政治協商,尋求脫困之道。總統賴清德10日首次邀五院院長會商國政,結果沒有達成基本共識,賴總統和立法院長韓國瑜沒有交集,各說各話,院際協調毫無寸進。
接受立院結構 尊重民意 儘管會議成果聚焦在五院合作,賴清德召開院際協調可說是下錯藥,令人懷疑他的原始意圖只是藉機甩鍋與施壓,要立法院承擔政爭責任。當前政爭與僵局的肇始原因並不是立法院長帶領立法院癱瘓行政院,而在於立法院反映最新多數民意,民進黨及賴總統、行政院卻拒絕接受民主政治多數決的核心原則,在立法院內、院外採取各種手段,意圖瓦解立法院議事,抗拒立法院的各項決議。近期更發動「大罷免」,意圖藉此翻轉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恢復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威權時代。
當前政爭與僵局的初始原因在於民進黨違背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賴清德則引用佛語「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韓院長要總統喊停大罷免行動的呼籲,因與果之間確實要得到合理的解決,但先必須找對因,釐清因果相生的循環關係,才能斷其始因、去其惡果。
賴清德又用五指合攏才有力隱喻立法院不與其他四指合攏,蓄意掣肘行政院,造成政治僵局與政務癱瘓。其實,立法院是民意政治的體現,是各黨秉持民意實力的較勁,絕非個人意志所能指使。除非棄絕權力分立、相互制衡的民主核心原則,以及政黨實現民意的民主政治運作方式,否則立法院斷無依順執政黨、護航行政院的道理。
賴清德召開院際協調會議所為何來?是要立法院向執政黨及行政院臣服?還是要立法院為刪減預算向其他四院致歉?是要司法權違逆獨立審判原則而配合行政院及執政黨?還是要監察院不獨立行使糾舉與彈劾權?都不是,他要的只是把在野黨主控的立法院推到風口浪尖上,承擔政爭與僵局之因,承受部分民意指摘之果。
其實,當前的政治衝突與行政、立法兩權不洽的根本原因不在於院際不合拍,而在於黨際不合意,因而表現在憲政體制運作的扞格上。解鈴之道,首先在於執政黨衷心接受選舉產生的立院新結構,尊重其職權與決議,同時啟動黨際協商,讓行政權的決策與施政獲得在野黨一定程度的支持,讓立法權的決議具有相當程度的折衷內涵,讓企圖推翻選舉結果與罷免的仇恨動員戛然而止,否則必定擺脫不了政治泥淖的糾纏。
覆議三遭否決 別再硬拗
賴清德希望未來台灣內外有任何重大事情,都可以充分利用五院之間的平台互相監督、互相協助、互相討論,來面對所有台灣內外的重大問題。這個理想很好,但掌握行政大權的執政黨首先必須尊重民意、尊重立法權,而不能期望立法院與在野黨棄守職分,乖乖順從。「因」不在立法權的運作背離民主憲政正軌,而在於執政黨及行政權拒斥立法院決議。如果未能正確掌握因果關係,就不能解決「因」,也不能避免大家不希望的「果」。
立法院由民意直選組成,行政院對其決議常不尊重、不接受,甚至反制。賴總統身兼執政黨主席,他的期盼及民進黨的意旨不找在野黨對話,如何能緩和朝野對立?如何能解脫政治僵局?最佳辦法當然是政黨協商,設法尋求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折衷與妥協,改變執政黨獨治的現狀,邁向共商共治的理想,才是治本之道。
賴清德捨正道不為,極盡打壓立法院與在野黨之能事,在處處碰壁之後,才擺出院際協調舞台,但上演的是「假調解、真施壓」戲碼,如何能翻轉對立與僵持局面?何況在民團正積極推動「大罷免」,試圖削弱藍白席次之際,賴清德不表態反對,還大剌剌啟動院際協調,讓人解讀這是為營造「總統想和解,但藍白不配合」的觀感,為罷免風潮助勢。
賴清德執政以來,無論是對兩岸還是在野黨,好話說盡,姿態擺足,實際上都是另有圖謀,言行不一致,其實民眾已經看得很清楚。在韓國瑜喊話行政院不要對總預算案提覆議之際,11日《選罷法》覆議案再遭立法院否決,卓榮泰已三連敗。賴總統若真有心化解朝野對立,首先要喊停「大罷免」,並就立法院通過的決議進行政黨協商,而非縱容行政院一再玩覆議、釋憲的把戲。
#立法院 #賴清德 #執政黨 #行政院 #決議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