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地震谈(7),唐山,先知者谁?
七
唐山地震的中长期预报还是有点靠谱。一九六七年河北河间发生6.3级地震,北京和天津震感明显。周恩来非常敏感,马上指示:“要密切注视京津地区地震动向。”要求有关部门把京津唐渤列为重点监视区之一。地质学家李四光“从东西向构造的活动特点出发,强调要对唐山地区的滦县、迁安一带作些观测” 【22】。
1972年到1974年,北京市地震队科研人员耿庆国几次在正式会议中要求发布中期预报。“特别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波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沈阳的震级在7级以上,甚至在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几百天之内强震就有到来的可能”。北京科技局党委听取了耿庆国的报告后表态支持他的意见,“ 几百天之内,华北及渤海北部的一些地区就有可能发生7级半大地震。”并报告了国家地震局【22】。
1974年6月7日至9日,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会商会议。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 “京津一带,渤海北部,晋、冀、豫交界的邯郸、安阳一带,山西临汾盆地、山东临沂一带和黄海中部等地区,今明年内有可能发生5至6级地震,内蒙古的包头、五原一带可能发生五级左右地震”。同时要求加强京、津、唐、张和渤海地区的协作【22】。
国家地震局把预报范围扩大不少,地震强度也下调了一级【22】,实际是综合了耿庆国和其他科研人员的意见。
同年6月29日,国务院下发了著名的69号文件,将国家地震局的报告转发给京、津、冀、晋、蒙、辽、鲁七省(区、市),把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渤海等地区列为地震重点监视区。
1975年底到1976年初,国家地震局开过一次“海城地震科技经验交流会与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会商的结果是:“京津唐渤张地区 1976 年内仍然存在发生 5 ~ 6 级地震的可能 …… , 从目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来看, 唐山与朝阳之间和京津之间两个 地区应加强工作 ……”。会后各地还是做了一些预防工作。比如河北 1976 年 3 月在邢台召开了个全省的地震会议,“提出了抓大震的具体部署,特别是加强了地震台网及群测点建设;并要求加强短临前兆的监测及防震抗震的工作。会后各部门做了大量备震工 作 。其中就唐山地区而言,1976 年上半年群测点迅速发展,骨干点由 468 个增至 508 个,群测群防队伍达 1600 余人,并设群众观测哨 5552 个” 【55】。
所谓群众观测哨应该就是个人哨,依靠个人或单门独户进行观察,基本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种观测哨的技术水平低,观测面比较窄,误报率也高。相对而言,骨干哨经过一定程度的培训和管理,效果要好一些,作用也更大【57】。唐山500多个骨干点,感觉还是少了点。按钱钢给出的数据,海城地震前:“仅辽宁南部地区就建立了群众测报网点 2,600 多个,参加测报的人员 4,000 多人”【11】。但不知钱说的测报网点是否对应于上文说到的骨干点。
不管怎样,河北显然对唐山没有紧迫感,既没有成立专门的省级抗震领导机构,也不像辽宁、云南、四川那样左一个右一个地发中期预报,督促下面加强抗震防震的宣传、训练和教育。那些个群众观测点或观测哨,说实话,如果没有从上到下的督促,有多少积极性实在大可怀疑。1976 年 6 月中旬河北地震局还派地震地质勘察组长苏英俊带着一个考察队到唐山-滦县地质构造带进行新构造活动及地貌的野外考察。 结果在临回来之前,“大震突如其来,苏英俊 、贾云年、黄钟 、周世久、王素吉(女)、闫栓正(司机)等同志恰就宿于烈度高达 11 度的极震区 ,6 位年轻的地震工作者不幸全部遇难” 【55】。
不过河北地震局有一件事做得还行。1976 年初 ,他们派业务副局长 、业务处长到唐山开滦矿务局 , 督促矿领导根据海城地震中的矿井受灾情况,“制定了抗震救灾的具体措施。尤其在矿井瓦斯管理、通风、排水、供电 、井口上下 ……诸多 方面都设置了备用系统,要害部位派共产党员、基干民兵值班,严防死守……, 从震后情况看, 开滦矿区井下工人近万名,但伤亡仅 7 人 ” 【55】。
有人说唐山地震没有短期和临震预报是因为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的6.3级地震和4月22日河北大城的4.4级地震扰乱了人们的视线,不少人认为这两次地震已经验证了之前国家地震局预计的五至六级地震【23】,没想到后面还有大家伙 。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当然!
让我们先从那个耿庆国说起。维基百科介绍他“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同事预报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此基础上,他继续发展,提出了利用强磁暴组合来预测大地震,据说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得到了验证。百度百科介绍,他“1970—1979年在北京市地震队工作。1980—1989年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地震预报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
既预测了唐山又预测了汶川,真是天不生庆国,则万震如长夜。 但有人说他是大寨式地震学家,“耿庆国是汶川大地震后跳出来放马后屁最响的人”【26】,跟江湖骗子差不多。
那么唐山地震前真有人作出过短期或临震预报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地震预报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
------文革地震谈
1.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54499
2.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1653
3.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9521
4.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77004
5.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83579
6.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90646
已标注为mingxiaot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