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笔迹学的现状续3
中国笔迹学发展到今天的现状
中国笔迹学的分析技术成熟了,可以分析心理学范畴的任何人格特质。
中国笔迹学的理论成熟了,可以解释笔迹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分析方法,阐明笔迹材料与分析结论的关系,指导分析笔迹的操作程序,建立笔迹分析结论的规范化模式,讲清楚判定结论错误的方式方法,讲清楚检测笔迹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科学方法。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走进了泥潭。因为西方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科学就是把事物分解,分解得越细致就越科学,越进步。他们在处理笔迹时,首先把形状、速度、笔压三者割裂开来,把形状作为静态的物理属性的事物对待。大部分笔迹学专家至今执迷不悟,在泥潭里无法自拔。最近三五年,网上看到的新情况,有少数人写结论开始不再先解释依据什么笔迹特征,直接写结论,显示出他们在使用直觉感知的方法或对书写运动有所理解。
在宏观大局方面,无人过问,网络活动减少,网站的重要性降低。笔迹学专家们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小范围、小圈子里,招收学生赚点培训费。不进入他们的小圈子就看不到笔迹学的活动。笔迹学专家都成了偷汉子的女人,低调地过日子,这种现象或趋势,全世界有共性,包括中国。
笔迹学在中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简体汉字笔迹在分析笔迹时有突出的优越性,字如其人的观念在全社会无人不晓,中国人的整体思维习惯有利于分析笔迹时走上科学的道路,约2000年的书法传统提供了丰富的笔迹材料。整个社会接受笔迹学是科学的认识没有重大障碍,因科举而重视书法同时也就重视了笔迹问题,表意笔迹有特殊性和优越性,简体汉字更胜于港台的繁体字笔迹。中国社会环境的缺陷是心理学基础薄弱,科学精神淡薄,社会管理体制对笔迹学戒备心较强,全社会是封闭的,政治压倒一切,笔迹学要生存有时需要扭曲自己。中国的培训市场是无人监管的,可以说是开放的,但不能做广告。应用的市场基本上是封闭的,咨询者基本上全是散客。
中国笔迹学起步可以从1990年算起。徐庆元这一年开始在大型会场摆摊设点,当场为顾客分析笔迹,这是中国笔迹学的第一次亮相。
从技术的角度说,徐庆元是第一个进入笔迹学自由王国的人,他最早跨越了文字的界限,不分什么文字的笔迹,只看线条就可以作出结论。
徐庆元使用的主动触觉直觉感知分析法。调动主观感觉,通过手指的皮肤去感觉书写线条时的振动感,即重点在于感觉书写动作的速度和笔压,通过对速度和笔压的复合状态的触觉感知,推测笔迹的动态特征所蕴含的心理含义。
2001年,他出版了《笔迹与心迹》一书。
徐庆元的表达能力不太理想,至今未能使用通俗的方式和准确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分析方法。他培训出的学生也较少。
1989年韩进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笔迹学社团组织,1992年成为领取营业执照的第一个职业笔迹学专家,1993年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笔迹学专业书籍。30多年来,他努力探索笔迹学的奥秘,从理论的角度梳理笔迹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笔迹学从1990年起步,用了近10年时间,凭笔迹可以分析的内容不断增多,分析的范围不断扩大,到21世纪初就开始了对内心世界进行全面分析的探索,20年后,到2010年后开始探索内心世界整体结构和心理运行机制,开始研究笔迹分析结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2016年之后,韩进移居澳大利亚,开始研究跨越不同文字界限的问题。科学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在一种文字笔迹领域突破之后,很容易就一通百通。虽然实际情况很复杂,最近这10年时间韩进终于确信找到了破解各种文字笔迹的统一途径和方法。与此同时,笔迹学的科学理论也日益完善。今天,可以说他是在理论和分析技术两方面都进入笔迹学自由王国的世界第一人。
范志芳,2000年跟随韩进学习分析笔迹,学成后在判断性格、快速练字、人工智能软件等多方面另辟蹊径,尤其在判断16型人格时两三分钟内出结果,凭线条和字体结构作出判定,既快捷又准确,无人能比。
周安山,长期根据笔迹研究针对具体个人的提升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方法,在根据笔迹推测人的相貌方面,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他能够根据笔迹对号入座在人群中找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严格地说这虽然已经超出了笔迹学的范围,但对于了解中国笔迹学的现状仍有必要。
在微信群方面,以韩进和他的学生为主体的“笔迹学平等讨论群”建群五年了,成员绝大多数在技术方面已经进入了笔迹学的自由王国。这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其目的经常是寻找难以分析的、怪异的笔迹材料进行练手。10多名成员经常把自己已经知道一些确定事实的疑难笔迹拿到这里与他人分享,大家既像测试,又像聚餐。至今,所有的难题都能及时解决,从未发生过疑惑难消争执不下的情况。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与世隔绝,在这个群里很少讨论汉字以外的笔迹。
中国人口众多,从分析笔迹的技术上来说,以汉字笔迹为对象,估计可以任意分析各种人格特质的人在20个人以上。也就是说,社会上估计有20人已经跨进了笔迹学的自由王国,成为成熟的笔迹学家。
中国的培训费用,比世界各国贵很多。因为中国的笔迹学培训授课,本质上是教人“钓鱼”,以掌握技术为标准。世界各国目前的培训,是展示鱼,展示钓鱼工具,而且鱼是死鱼,工具也破烂。展示鱼的意思,就是展示什么笔迹特征等于什么心理含义的“教条”。可以说,世界各国的笔迹学培训是传授知识,中国的笔迹学培训是传授技术。学到了知识,只会按图索骥,学到了技术,则可以分析任何笔迹。
中国笔迹学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是成熟了,但社会环境还不成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我确定考察笔迹学的成熟时必须加上“环境成熟”这一条。笔迹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实践。既要为社会服务,又需要社会的反馈和监督。没有全社会的理解,光是笔迹学小圈子内部理论和技术的成熟,是不成立的。笔迹学不是生豆芽,而是种豆子,其成熟必须是在天地之间,在阳光下。
中国笔迹学界也有接近于西方的静态分析笔迹的流派,甚至论人数是最多的。只是这些人分析水平不够出色,影响力不大。中国笔迹学界称之为“特征法”派。
笔迹学是一柄双刃剑。精明的中国政府,对此采取的是长期暧昧的策略,新闻媒体支持笔迹学,各级政府从未使用笔迹学;既不批准它合法化,不给它市场,又不禁止个别专家的研究、发明创造,只控制笔迹学专家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政府永远既可进,亦可退,随时保持着打压民间笔迹学专家的权利,同时控制着公安系统,随时吸收民间笔迹学研究的成果,保证笔迹学为自己所用,为政治服务。特别是中国的公安系统,保密性强,其信息资料是单方面的只进不出,这样,各种介绍中国笔迹学情况的资料,都不能包含政府方面的资料。客观上,中国民间的笔迹学专家,都是政府无须付出一分钱工薪的义务研究人员。
中国笔迹学虽然成熟了,但由于政府这种暧昧、抑制、打压的政策,所以并没有对外界展示出完整健全的成熟模样,许多信息资料不能传播出去,仅仅在小圈子里流传。结果就是,成熟的中国笔迹学,就像戴着脚镣手铐的残疾人,无法健康发展。这是中国的现状。
已标注为韩进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