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从莆田到潮州:守住历史原有的模样!!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5-22 7:12 已读 376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南宋末年,蒙古大将唆都、百家奴父子挥师东南。在元军的气焰压制下,福建沿海数府尽数倒戈,唯莆田在陈瓒、陈文龙叔侄的坚守下苦苦维系;后城破兵败,陈家几近灭门,幸运逃出的后人则继续带领乡众辗转至漳州、潮州等地,拥护最后的一丝龙脉。在漫长海岸线另一端的潮州,凭靠着莆籍知州马发的有力调度,蒙古军兵临城下却久无建树,直到次年绕道广州,再与漳州兵力双向夹击,潮州最终失守。此役之后,马发满门惨遭杀戮,莆阳先民只得远渡琼州,却依然难以挽回崖山的败局……



从那时起,位于福建中部的小城莆田,就成了中原氏族衣冠南渡之后二次移民的重要起始点。作为南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莆田移民”在今天,却并未引起学术界太多的。随着移民事件的发生,当年的莆田人,后来多汇聚于粤东及粤西的潮州、高州、雷州和琼州四府,在上述地区,至今都还流传着“先祖迁自莆田”“潮汕人莆田祖”等说法;虽然时光荏苒,作为其祖居地的莆田“甘蔗园”“乌衣巷”“珠玑巷”“坎头村”等地名早已沦为一个个遥远的精神符号模糊难辩,但今人仍可从中轻易触摸到血浓于水的深情。


从莆田到潮汕再到琼州海峡,作为三者的中点,潮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潮州八邑就曾出现过大量诸如东莆都、上莆都、外莆都、韩莆都等带有“莆”字的行政地名,今天的潮汕人,又以其勇于闯荡、在外经商的特质,享有着与莆田人相同的“东方犹太”的赞誉。除了地理、语言和民风外,在潮汕人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守着莆阳旧家的文脉、神脉、艺脉和商脉,也守着历史原有的模样。


位于潮州市湘桥区的潮州老城里,有一条长近两公里的牌坊街,街上共立有22座重修的古牌坊,坊上所刻的人名,都曾是潮州文脉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如今,在街道两旁骑楼群的衬托下,它们显得愈发古朴。在这片国字号的历史文化街区周围,还坐落有广济桥、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老城古民居群、开元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开元寺与广济门城楼下的天后宫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一方沃土。诸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四点金”“驷马拉车”“下山虎”“百鸟朝凤”等样式,以其丰富多变的形态,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内部的装饰——潮州金漆木雕,更是与东阳浮雕、乐清黄杨木雕以及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潮州人口口相传的这支民谣,说的是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它又称湘子桥,集梁桥、浮桥和拱桥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与泉州洛阳桥、赵县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在大桥另一端,是潮州的笔架山,唐宋时期,周围瓷窑密布,各种各样的瓷制品,孕育了最初的潮商。如今,瓷都潮州的陶瓷仍在大量生产并输出,但这里的产业结构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今天的潮州人,的是在外经营餐饮、批发和零售业,从这里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更是一度蝉联亚洲首富的宝座。




入夜时分,潮州人会沿着东门外的韩江大堤一路步行,跳一会广场舞,看老人钓鱼,到凤凰洲上煮茶,或是径直踱入城中,到水平路上的老彬蚝烙店里点上一盘蚝烙和一碗牛肉丸。这样的慢节奏,即使是在相邻的揭阳或经济特区汕头,也都能找到遍地的投影。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邹慧,虽家住揭阳,但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潮州。在她看来,潮州就是揭阳,揭阳也是潮州,行政上的阻隔并不能剪切民间的关联。她说,在揭阳,也有着这么一片老城,城隍庙、学宫、进贤门、武庙、天后宫,那里的一切和潮州都是如此相似,那里的人们也都钟情于细腻而讲究的饮食:肠粉、蚝烙、老药桔、老香黄、糖葱、牛肉丸……这些先后闪现于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食谱,分明漾起了她脸上自豪的涟漪。



更晚的时候,午夜十一点钟刚过,潮州新桥路边的大小店铺还迟迟不见打烊,沿街却早已摆开了各种大排档。已过不惑之年的陈得禄是一位人力三轮车夫,拉完上一单生意后,他暂别座垫,坐到一家粥摊里点了一份鱼粥,并嘱咐老板多放点生姜。见同桌是外地游客,他便边吃边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潮州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一个人与其故乡、祖居地的关系显得愈发明朗,从他的身上,分明可以窥探出莆阳先民的清晰轮廓——那是一种白手起家的勇气,一个人远离故土,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所要面对的是无数的未知与恐惧;而后,他需要有筚路蓝缕的勤奋,从莆田人南下垦荒僻壤,到潮汕人沉浮商海,成功的背后总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而当异乡人生地陌,他们又必须抱团互助,以团结夯下立足的基石。潮汕人好饮茶,而倘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茶盘里只有三只茶杯;如果喝茶者多于三人,他们就轮流使用,其团结精神可见一斑。在这过程中,对给予帮助的人常怀感恩之心,类似于莆田人之于妈祖,潮汕人之于韩愈。当年,韩昌黎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满腔的惆怅并未使他在随即到来的潮州刺史任上意志消沉,相反,在仅八个月的任期中,他办学校、兴水利、除民瘼,以至后来的潮州百姓将当地的山水都改姓了“韩”,这份纪念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最后,功成名就时不忘回报桑梓。那道轮廓,其实无非四个字——善始善终。



潮汐无言,时光犹在。因为这历史深处的激流,从一棵参天大树上伸出的枝枝叶叶,将彼此交汇,重新聚拢,覆盖住更为广袤的沃土。曾经的苦难与辉煌、理想与背叛、坚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