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界天花板!怀石料理,是怎么变成让人吃不起的样子的?
上一篇文章关于吃不饱的怀石料理,对,它本来就没想让你吃饱中提到过。怀石料理的原型只是一种茶点,而且也仅仅是1~3个小菜+1汤+一坨米饭这么个形式。
现代这种原始怀石也被叫做“茶怀石”,标准的一汁(汤)一菜一服(主食),主打一个克制、寡欲、吃不饱。
然而咱们现在看到的怀石料理,随随便便就给你整出个十几道菜,N多流程,千利休看的都流泪那种,这篇就主要聊聊怀石逐渐变态的历史。
怀石料理可以说是近现代的产物,但日本人此前总不能不吃席吧,所以当时他们也有两种席。一种叫本膳料理,主打武家;一种是精进料理,主打禅宗;
而茶怀石+本膳+精进,差不多就构成了现代怀石三要素。
先说本膳料理,它原本属于武家料理,特别事儿逼,特注重仪式感。
一份典型的三汁七菜本膳料理如上图,里头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词大致解释如下
なます:凉拌菜(可以是蔬菜,也可以是鱼生片/丝)
坪、平、椀:都属于炖菜,无非是盛碗的样式不一样
猪口:本身也是一种类似杯子(猪鼻)的容器,一般用来盛小菜
香の物:腌渍菜,比如腌萝卜之类
汁:汤
当然,古代没有照相机,现代类似的本膳料理大概是这个样子↓
本膳料理主要兴盛于室町时代,属于武家公家相互招待时候的宴席,为了提现逼格,规矩是特别的多,随便举些例子。
呈上桌台必须得是奇数,比如3、5、7;常见的三桌台上放的菜必须是5-4-3。
第四张桌子,因为四的音读和中文一样,类似死,不吉利,所以被称为与の膳
第四桌焼き物(烧烤),第五桌引き物(一般是点心)不是现场吃的,而是当伴手礼带回去的。
要按照本膳、二の膳、三の膳顺序逐一进食,同一桌台的食物,也要按左到右、从前到后的顺序进食,不能跳过或自行调整顺序。
要交替进食、吃一口饭、就得吃一口菜或者喝一口汤,不能连续吃两口饭或者吃了菜和汤不吃饭。尤其是连续夹某道菜会被视为大失礼。
其他诸如座次顺序、式三献开席酒、敬酒礼仪不表了
本膳料理可以看作日本招待用的宫廷菜,好不好吃咱们先不管,摆盘、餐具、色泽那一套是绝对讲究;加上规矩多,尤其是按顺序进餐的逻辑;这也给后来怀石料理的添加了高逼格、讲究膳食次序的元素。
再说精进料理,这个比较简单
无杂念而称为‘精’,无间断而称为‘进’
由于出自禅宗,所以它说白就是个素食料理;白肉、水产、鸡蛋、乳制品都不行,同时也忌五荤(葱、蒜、韭、兴渠、薤)。
所以,精进料理中的出汁(日式高汤)就摈弃了鲣鱼干或者其他海货,纯粹的用昆布、干香菇这类素食吊汤。
同时,禅宗和尚们总得摄入蛋白质,所以精进料理少不了豆腐,或者说豆制品。另外因为纯素食,所以取材更加会因四季变化而变化。
精进料理没本膳那种规矩,他本身就是庙里和尚正常餐食演化的,所以丰简随意,但要符合禅宗那套侘寂的理念。
这不光是在菜色上体现,还得与室内环境、室外庭院、声音、气味等综合,以达到和、敬、清、寂的谐美感。
总体来说
本膳料理是武家和公家作品,主打逼格、规矩,体现的是权威、阶层。
精进料理是禅宗作品,主打素食、谐美,体现的是禅道。
但从镰仓时代开始,武士阶层发现,禅宗那套无我概念,和武士道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逻辑高度吻合,所以后来参禅就成了武士阶层的必修课。
受到禅宗影响的武士阶层,在摆本膳大席的时候,就或多或少会受到精进料理那些时令蔬菜、豆腐、素出汁、周遭环境谐美那套逻辑的影响。再到茶怀石这种茶点概念的出现。
融合了本膳、精进、茶怀石三要素的现代怀石料理就出生了。
而且其核心还是本膳料理那种高端宴席,所以一个带着禅宗名字,但又让人吃不起的形象也就树立了。
最后附个大概的时间轴图,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能做参考。
关于吃不饱的怀石料理,对,它本来就没想让你吃饱最近刚在翻日本已故儒学家-冈田武彦所著的《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然后里头有一段子把我给看乐了
我一开始愣了半响,寻思我擦,日本料理和简素有一毛钱关系么。尤其是怀石,人均四位数起步都算个基础,正经怀石随便就是1888、2888、3888之类的。
回头一想,怀石好像本来就不是现代这个样子。
所以这篇的话聊一下装逼界的天花板,钱包的黑洞,日本人矛盾性的终极体现,吃了个寂寞典型代表——怀石料理——的起源。
怀石:汉字和日文中意思都一样,即——怀抱石头
比方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里就描述屈原“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当然,日本的怀石本身也是字面意思
和中国禅宗一样,日本和尚也吸收了过午不食的传统,但到下午晚上又饿又冷的,他们就会拿一块火中烤热的石头(一般是蛇纹岩),放到腹部抵御饥寒。
因为这玩意也被叫温石,所以现在也有些类怀石料理,管自己叫温石料理。
说白了这两起源就一个东西。
但就和尚抱石头这会儿,怀石还和料理没啥关系
但咱们也知道,佛教里头讲究个茶禅一味,传到日本后被日本茶佬千利休,提炼出了更写意的四个字“和敬清寂”
因此日本当时那帮和尚普遍就是参禅+喝茶,反正我这种吃不来细糠的山猪,品不出这种禅学意境。
但我知道,这帮和尚饿着肚子喝茶,茶里的鞣酸和胃酸结合后,导致的胃疼肯定是不能让他们好好参禅的,怀再多石都没用。
所以说,为了好好参禅,千利休还是提倡了茶会这么个概念。就喝茶之前弄点小餐垫垫肚子这样。
日语当中,他这个茶会席的会席,和怀石的发音一样,都念“Kaiseki”
而为了和传统的会席料理区分,以及凸显茶禅的概念,就变化成了茶怀石。
上边就是茶怀石,最简单的一汁一菜配饭。
其实日本老百姓当时也是一汁一菜,只不过作为茶点,茶怀石分量会少得多。
再后来描绘千利休茶道的南方录里,也写了茶怀石的标准,大概翻译是:
小座敷的料理应是“一碗汤,加上两到三道小菜,酒也应轻淡少量。”
奢华的料理不适合简朴的茶室。当然,食物的搭配要淡雅清淡,这与茶道的精神一致。上述的这个小座敷是指小茶室,也属于千利休作品,面积很小,通常就只能铺两张榻榻米,四人撑死。
(待庵,入口极小,目的说是为了让武士将军啥的卸甲才能入内,体现平等)
所以说,怀石本身就是一种茶点,一种喝茶前填一下肚子不至于胃疼的小食,简单且朴素。甚至当时茶怀石的小菜都是时令蔬菜,刺身烧肉不存在的,茶禅才是正主。
这也符合千利休本身追求的那种和敬清寂的美学思想。
所以现代怀石料理动不动几千一位的,尤其在国内豪华庭院里的怀石料理,属于完全背离了怀石本身的意思...
只不过量少这点倒是继承下来了...
这篇就简单说下起源,关于朴素的茶怀石变成后来吃不起的怀石料理,后面再讲。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4_11_09 12:49:41编辑
贴主:熠熠童心于2024_11_09 12:51:06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