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版主说,毛的《沁园春.雪》,有几处平仄出律,。。。。。。
回答: 荒城诗话:毛太祖的《沁园春.雪》确有一字出律,附和kelly兄 由 荒城冰月 于 2024-11-06 4:25
蒋介石版主说,毛的《沁园春.雪》,有几处平仄出律,。。。。有“成吉思汗”中的“吉”与“汗”二字出律,“汗”在这里要读阳平。(这属于固定称呼,是无法改变的,用在这里是典型的“不以词害意”,而且不影响发音清顺,所以是可以忽略的——并非名人效应。)“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识字,出律。
(估计蒋介石,用的不同的词谱。)也谈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的两处格律问题
夏先培
《炎黄春秋》2014年第2期所刊《﹤沁园春·雪﹥的解读之争》一文,对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以下简称《雪》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说。该文在分析《雪》词的“瑕疵”时有两处涉及词的格律问题,而这两处的批评都值得商榷。
文章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违反‘字不犯复’的原则”。其实词不像近体诗,并不严格要求“字不犯复”;即使名家名作中,这种所谓“犯复”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先看宋代两位大家的作品。辛弃疾现存的13首《沁园春》中,前三句有重字的就有两首,一是《答余叔良》“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二是《弄溪赋》“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刘克庄现存的25首《沁园春》中,前三句有重字的更多达8首,其中《维扬作》“辽鹤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四和(林卿)》“余之少时,赋如仲宣,檄如孔璋”,《九和(林卿)》“历事三朝,觐而执圭,祭而祼璋”,都与《雪》词一样,属于第二、三句的第二字使用重字。还以《沁园春》这个词牌的前三句为例。宋刘过《寄孙竹湖》作“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汪莘《忆黄山》作“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陈人杰《问杜鹃》作“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金元好问《除夕》作“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明高启《雁》作“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清郑燮《恨》作“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都有重字,有的甚至三句都有重字,或者四字中有三字相重。把考察范围扩大到其他词牌,这种“犯复”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下面只举几首名作为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例“是”字“有”字重出且上下对仗,正与《雪》词相似。又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字两见;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之”字三见。这些例子说明,以“违反‘字不犯复’的原则”批评《雪》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站不住脚的。 6park.com
文章又说,“‘成吉思汗’四字皆平声,不合格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有三点。首先,“吉”字中古是入声字(诗韵在四质,词韵在第十七部),不是平声字。其次,按照词谱,这四个字的平仄当为“平平仄仄”(其中第一、三两字可以随意),所以,要说“不合格律”,应该仅指第二字“吉”当平而仄(注意:“吉”不是因为读平声而不合格律,而是因为读仄声而不合律),第四字“汗”当仄而平,不宜笼统言之。再次,有些字有平仄两种读音,两种读音又表示不同的意义,照理说,作者在作诗填词时应当兼顾声音和意义;然而实际上,在古今的诗词作品中,为了照顾格律而加以“变通”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例如 “占”字,念平声时意为“占卜”,念去声时意为“占据”。但罗隐七绝《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里“占”是“占据”之意,但用作平声韵脚,必须念平声。词中的例子如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这里“和”是“以声相应”的意思,本该读去声,但与“多、窠、何”等平声字押韵,显然念平声。今人丰子恺有一首《浣溪沙》是这样的:“春去秋来岁月忙,白云苍狗总难忘。追思往事惜流光。楼下群儿开电视,楼头亲友打麻将。当时只道是寻常。”词中“麻将”的“将”字正在韵脚上,也是该念平声的。(顺便说一句,“楼下”与“楼头”相对,也正可为前面所讲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并不“犯复”问题添一例证。)“汗”的情况与“占、和、将”类似,它表示“汗液”时读去声,表示“可汗”时念平声,而《雪》词当是为了协律而有意将它作仄声字来用了。这虽然不足为法,但古人早有先例,并且沿用至今,也就不好只对《雪》词多所指摘了。
笔者在此无意全面评价《雪》词,只是觉得既然论及格律问题,就应该尽量专业、准确一些,以使人心服。来源:
也谈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的两处格律问题. 夏先培. 《炎黄春秋》2014年第2期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