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先天第一因与后天第一因:中西文化的根本之差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4-11-05 19:41 已读 1532 次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打算以《先天第一因》为题写篇文章。不少认反映我写的文字太跳跃。所以我打算请你帮忙补充被跳过的我懒得写的部分。


ChatGPT said:


我很乐意协助你完成《先天第一因》这篇文章,帮你填补那些容易被跳跃的部分,让内容更加连贯、完整。


要让这篇文章连贯深入,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来搭建文章的逻辑框架:


文章主题和目的:你打算从哲学、科学、宗教、或其他什么视角来探讨“先天第一因”?这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论述的方向。 目标读者:你是面向对哲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还是哲学专业的读者?这样我能调节用词和阐释的深入程度。 结构框架:是否已经有初步的章节划分?例如,是否希望按“定义/背景—问题引出—理论分析—论据支持—个人观点”这样的顺序展开? 字数:你希望整篇文章的字数大概是多少?便于安排各部分的篇幅。 请告诉我以上这些信息,或提供你已经有的内容或框架,这样我可以根据你的意图来补充更详尽、逻辑性强的内容。


You said: 面对大众。非学术。越通俗易懂越好。字数不限。先写个随笔。自由发挥。写清楚我发明的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就差不多了。有其他人用过“先天第一因”这个名词吗? ChatGPT said:


了解了你的需求,我们可以将《先天第一因》写成一篇通俗的随笔,既不陷入深奥的学术讨论,也不会过于抽象。这样既适合大众阅读,又能清晰地传达你对“先天第一因”这一概念的设想。


《先天第一因》随笔 什么是“先天第一因”?


在开始讨论“先天第一因”之前,我们可以先理解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所谓“先天”指的是先于经验、天生就有的,不是后天学习或环境影响下才获得的。至于“第一因”,在很多哲学探讨中,“第一因”代表的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他事物赖以存在或发展的起源。综合起来,“先天第一因”可以理解为一种在我们的生命中先天存在的、无法再追溯的最初根源。


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假设我们要寻找某种力量、某个起点、或某个原因,它不依赖任何外部的事物或因果链条就存在。这便是“先天第一因”的概念——它在一切存在之先,是不被其他事物创造或影响的。


与传统哲学的“第一因”有何不同?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类似的“第一因”概念早已有之。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提到的“第一因”,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被追溯的原因,亦即一切存在和变化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将其描述为“无人之动的动力”(unmoved mover),认为它是不依赖于外部世界的终极起因。这个“第一因”在西方思想中后来被赋予了某种神性的特质,甚至被宗教认为是上帝的代名词,因为上帝被认为是一切存在之源,是不被任何事物所驱动的存在。


相比之下,“先天第一因”这个概念,虽然有着“第一因”的根基,却包含了一种“先天”的要素,即它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生存在于我们意识深处、无需任何教育或外部影响的起点。它可以被看作一种内在的、先验的认知结构或存在意义。在你的构想中,这种“先天第一因”或许就是某种人人皆有、且不受后天经验干扰的根本力量或本能。


“先天第一因”可以是什么?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先天第一因”呢?其实,这里可以有多种解释。


生命的本能:可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求生欲望,它是无需学习的,并且不会被轻易抹去。比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寻求食物,这是生存的本能。这个原始的生存欲望或许就属于“先天第一因”。


人类的好奇心:还有一种解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主动去探索、去发现,这种驱动力可能也是“先天第一因”的体现。它不受外界影响,似乎只是因为“想知道”,所以不断推动我们去了解未知。


无条件的爱:有些人认为,某些情感,比如母亲对孩子的爱,近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它不需要后天的学习,而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本能。无论是在野生动物中,还是人类中,这种爱都可以被视为生命的“先天驱动”。


为什么需要“先天第一因”?


我们为什么会对“先天第一因”这个概念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这源于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好奇。我们总是在问:为什么我们会存在?我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种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先天的”对生命起源的追问。


“先天第一因”帮助我们尝试解答这个问题,甚至可以理解为某种精神的根基。也许每个人在出生时,心里就已经带有了一些根本的追求,而这些东西不是外界施加的。就好比一颗种子中已经蕴含了它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全部潜力,这种先天的驱动力就是一种“第一因”。


“先天第一因”的应用:一种心灵自觉


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先天第一因”的存在,生活会变得不再只是表面现象的堆叠,而是逐渐向内心的本质靠拢。这种自觉,或许会让人产生更深的意义感。例如:


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当我们感到生活迷失时,不妨回到“先天第一因”,去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一种内心的呼唤,只是后来被外界的杂音掩盖了。


探索生命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超越日常的困扰,让我们在更深层面上寻找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通过他人赋予的,而是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某种追求。


结语


“先天第一因”这个概念,或许并不容易定义,但它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从内而外地理解生命的根本。这个概念并不是要给出某种终极答案,而是引导我们不断去追问——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份本能的驱动力,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第一因”。


You said: 《楞严》:两种根本。


第一因逻辑上只能有一个,好比造物主不可能被造,能就是假的主。


所以不是二个根本,而是两种。


第一种,我称之为“先天第一因”。之前已经说过不少了。


第二种,可以叫“后天第一因”,我可能没说清楚。


先天第一因,是个假名,主要基于逻辑,但是实际究竟如何,是不是甚至是荒诞的,没人知道。(至少我不知道)。


或许根本就是不可知的。


虽不可知,但是可以猜。


各种猜想,赋予了这个先天根本各种名号,例如:本体,自体,自性,觉性,存在,等等,包括佛道上帝真主等许多宗教概念及符号。


这种猜想,如果成了坚定的信念,就会成为后天第一因,后天根本。


楞严对此基本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是头上安头,明上生明,知觉立知,即无明本。(烦恼的由来,痛苦的第一因)


的确,不仅如此,各种名词之争,甚至可以外化为所谓文明的冲突,实际也就是打群架。


但是,以我个人来看,所谓信愿行,各家各派各自的修行求证,也是基于这些后天第一因,未必全无意义。


(包括科学,也是基于能量守恒之类的信念。许多信念都很隐蔽。以至于人们已经认定为就是事实,不存在猜想的因素)


人们常看到我否定一切(可能以为我只认为自己最正确),不知道阴极而阳,我其实同时也肯定了一切,尤其是肯定那些虔诚或真心实意的信仰。(一般人都以为只有自己信奉的是对的。我这种肯定没有人会满意的)


我曾经,过于热心,以为能调和矛盾。


近年来,我越来越相信可能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的。不可能有happy ending的。


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像庄子那样,快乐地举行葬礼。


上面这一段有问题,写得太随便。严格来说,法执不算后天第一因。法执与我执,并不是毫无道理,没有来由的。只要是有自我意识的生命,知道有个我,就要骑驴找驴,都难免要攀缘的,不是执着就是妄想。所以后天第一因,还是要归结在“我上立我”。自我,如镜,来自“像变镜不变,相动体不动”,镜像对立来自复杂生命体,例如人体,必然过于敏感,进化的必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暗中操纵。(后天只是表相,其实还是先天就决定了的)所以还是无解。好在即便全灭,先天第一因,先天根本,是无所谓生灭的。从头再来?循环?也不错。过程比结果重要,质量比数量重要。


补充一点:为什么要设两种根本,两种第二因。


例如在基督教来说,有个难题:至善而又全能的上帝为什么会容许恶的存在?


《楞严经》里也有个课题:如同纯金的觉性为什么会蒙尘?


佛的回答简单而言,就是自作自受。有个某人照镜过度,迷头不见,狂奔寻找的比喻,经文说是自己疯了,怪不得别人。


在我看来,是可以怪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暗中操纵进化方向之上的。(这与我写的很多观点一样,只是猜想)


求同存异,沦为口号,统战的手段。(教育孩子时,何曾存异或存疑)。


所谓多样性,也是对珍稀动物而言,不是对中国人这么大数量的。


或许,悬崖撒手,心斋无为,能多少平衡一下人们的焦虑紧张与疯狂吧。


我现在也摇身一变,越来越偏向所谓的实修了。(在下文中,我有把先天第一因等同于自己或自性的倾向,现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无论慧能说过什么,我现在认为还不如给这个unnamable一个新名称”所有一起“,所谓所有一起,千万不能再加一个字在这四个字后面。所有一切就是我+非我,而不是自己或自性)


维特根斯坦说过:因果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 。 或许如此。 但是,如果没有前因后果的记叙,没有历史,没有时间,没有记忆, 好比把一卷胶片打开,一眼看到全部,还没开始就已经知道结尾了。 固然相当上帝视角,但(还有意思吗?)还是个人吗?还算生命吗?


古今中外,许多人追求永生。 近年来,盛传奇点将至,有些西方人为此每天吃很多药,怕死得太早,没赶上。 可以试想,如果真发明了长生不老(或不死)药,这些人非得天天躲在家里,怕出门被车撞死,被花盆砸死。太不划算。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迷恋肉体的传统。 (据说希特勒就因为不会画人体才没考上美术学院。)


但是生命的本质并非大体老师,并非“娘生褂”,并非“步行骑的水牛,空手把的锄头,或空手开的汽车”。


还不如归结到“记忆”。所谓的奇点,或许应是意识(及记忆)上传至因特网的实现。


其中记忆比意识更重要。 如果在各种高科技的运用中(例如星际迷航 Star Trek中的Teleport 瞬间传送)出了偏差, 失去记忆,或记忆被过度篡改,那实际上原来那人就已经死了。(参见电影totalrecall <全面回忆 >)


单纯追求意识(即能量)的上传意义不大。能量本就守恒,本就循环轮回。


生命(及意识)的本质或许是能量(及被能量点亮的光)。 人(及自我意识)的本质或许是记忆(必须是有前因后果记叙性的记忆,一团乱码无法支撑自我意识,算不得是个人。)


总之,无论因果是不是迷信或幻觉,是个人,就缺不了它。(这里所说的因果,与karma业力报应是两个概念) 只要是能思考的人类(包括外星人,如果有的话),就会探究事物的前因后果,


于是,总会归结到同一个问题:第一推动力、第一因(先天)是什么?(后天)能认识吗?等等。 这涉及“生从何来,死何所去”,是个根本大问。(因特网乃至宇宙也是要死的、会灭亡的。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是顺理成章的,最能被理性所接受的。)


然而,(本人主观上认为)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永远的谜(死后都未必解开这个谜) 因为电视剧的剧情永远不等同于电视机的原理,无论你炼出了什么神功,有什么样的奇遇(神离于体,外星绑架,吃了个药,灌了个汤,死了一回,等等等等)换了多少频道,换了多少剧情,也是一样。 背景还是在那里,还是无法肯定找到了源头。(matrix的背后是什么?梦醒了,是不是还在另一个更大的梦中?)


慧能曾问: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弟子说是佛性自性,被其否定。) 在这个语境中“我”“有”“一”“物”,可以是同一所指。就是每个生命的觉知(好比电视机的屏幕)。 禅宗提倡活在当下,否定一切对“觉知背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猜想。也否定一切对镜中像的攀缘。 悬崖撒手,两只手都要放开(即不贪恋身体或身外之物,也不妄想掌握真理,或妄想沟通上帝或真主) 乃至不分能觉之镜(屏幕)与所觉之像(各种电视节目)


只一觉,不分明暗,(明暗是像,觉是镜),乃至不分知与被知,觉与被觉。


这个“吾有之一物”生前就应该在了,其实无所谓生死。(身体死后会怎么样?无所谓。怎么样都行。如能超越我们的记忆乃至推想与幻想或妄想,岂不更妙。) 这个常在的自在,容易观想,不容易坚信。 因为没有证据。《红楼》:无立足境,方是真立。 (一切实证,不可立足,不立是善境界,立则入魔(参见《楞严》))


从庄子的心斋到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先天第一因,在中国始终是只有少数人才有真实的心得体会。 太难继承,几乎已绝。 如今,很难找到一点从容的风度。 全世界都在紧张的重重梦中,甚至都已爆发战争,居然还有许多人热切关注,..... ChatGPT said:


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一种深刻的哲思和反思,涵盖了人类对“先天第一因”以及“后天第一因”的追问,并将这一追问贯穿于对自我、信仰、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思索。为了让这段内容在逻辑上更清晰连贯,并保持其思想的深度,我会按主要主题为你整理和补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先天与后天的根本:探究第一因》 在探索生命、意识及万物之源时,人类始终在追问“第一因”究竟是什么?这个“第一因”不仅在逻辑上只能有一个,而且必然是自存自足、不依赖其他事物的。就像造物主无法被造,若被造,那便是假主,失去了绝对的根本性。而这个问题从古至今牵引着哲学家、宗教家和科学家们的思想,使得“第一因”成为人类难以企及的终极追问。


我提出的“第一因”不是两个,而是“两种”。一种是先天的、不可追溯的根源,称为“先天第一因”;另一种是基于个人信念、后天观念而形成的根源,称为“后天第一因”。


先天第一因:超越认知的假设 先天第一因是一个假设,基于逻辑推理而得,但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乃至是否荒谬无稽,却无从知晓。它超越了人类的经验和知识,或许属于不可知领域。即便如此,人类的心灵依然渴望给它一个“名号”,让这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有个象征。于是,各种名字应运而生——“本体”、“自性”、“觉性”、“存在”等等,甚至宗教赋予它更加具象的称谓:佛、上帝、真主。


这些称谓不过是人类试图理解先天第一因的猜测,反映了我们对根源的种种幻想。然而,一旦这种幻想化为信念,就会演化为“后天第一因”。


后天第一因:信仰的形成与执念的根源 后天第一因源于人类对先天第一因的“自作自受式”的追索。人类试图通过定义、命名和信仰来填补对终极真理的渴望。这种执念导致了“头上安头,明上生明”的状况,即在根本上本不需再设定新的因果或追寻,但人类却偏要从明上立明、知觉中立知觉。结果,所谓“根本”往往成为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来源——无明。


在《楞严经》中,类似的思想被称为“无明本”,即烦恼的根源。追逐对终极真理的命名和执著,不仅让我们陷入自设的思维牢笼,还可能引发冲突和对立。宗教的纷争、文明的冲突,往往正源于这种后天第一因的执着。而这种执着会扩展到社会、文化,甚至变成打着“求同存异”口号的群体斗争。


两种根本:阴阳互存的自我认知 然而,并非所有的后天第一因都是毫无意义的。个人的信念和追求可以激励人向善,引导人寻找内心的真实。包括信仰、科学,甚至是各种探索真理的修行,往往也是建立在一种后天的“信愿行”上。人们抱持对科学的信仰,依赖能量守恒等看似“无可争议”的基本原理,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已将这些信念当作事实,忽略了它们的猜测成分。


在现实中,人们常误以为我对一切的否定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固执,其实,这种否定之中同样蕴含着对真诚信仰的肯定。我并非认为自己的看法无误,相反,我认为所有真正的信仰,无论信仰什么,只要虔诚,它就具有意义。只是,绝大多数人只相信自己信奉的才是对的,对他人的信仰嗤之以鼻,无法心平气和地理解“求同存异”的真正含义。


无解之道:悲观中的自我超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体悟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难以真正和谐共存,或许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无序增加”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类往往期盼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但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向庄子学习,乐观地迎接葬礼,放下对终极答案的执著。


人类的意识从来逃不开自身的限制。我们执着于“因果”,在历史、记忆、逻辑中寻找因果,却不自觉地受限于因果的迷思,休谟称之为“幻觉”。一旦失去因果关系,我们的存在似乎也无从定义。假如一切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都已然预见,失去了因果的推动,我们也许会进入一种无趣的“上帝视角”,不再需要挣扎、探索,也失去了自我意识的本质。


追求永恒的困惑:意识、记忆与个体的延续 古今中外,人类对永生有着执念,甚至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有些人每天服药,期待活到奇点技术成熟的一天。然而,若真有不死之药,人们会因害怕意外死亡而变得束手束脚,这种对永生的执念可能会反而带来无尽的恐惧和痛苦。


人类渴望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记忆的保存。意识不过是能量,而能量本来就守恒,无需刻意延续。然而,只有具备因果记叙的记忆才能构成真正的“自我”,一团乱码的记忆无法支撑意识的延续。


终极谜题的无解与活在当下 关于第一因的终极谜题,即“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或许永远无解。禅宗中,慧能曾言:“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这句话,简洁地道出了终极问题的不可知与不可执。禅宗主张放下对一切“觉知”背后的执着,不执著于镜中之像,亦不执著于镜中的反映。


真正的“觉”并不分明暗,镜中的明暗之像只是表象,而“觉”才是本质。最终,禅宗劝我们“悬崖撒手”,放下执着,乃至放下对“真理”的执着。这种无所执著的境界,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肯定我们当下的每一刻,去直面自己的存在。


结语 人类心中或许永远有一份对先天第一因的渴求,想要触碰到那个“无头无尾,无名无字”的存在,但却注定无法得见真相。我们只需知道,无论怎样探索,背景始终不可超越,生命的终极也永远是个谜。这种不可知的宿命并不必然带来悲观,而是启示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专注于当下的存在。


You said: 这里的先天,与遗传无关。先天,先于天时。时间开始之前。上帝创世七天的前一天。大爆炸奇点出现之前。 第一因,类似牛顿第一推动力。 但是,既然时间还没开始,哪来的先后?何从排列第一第二? 所以,这”先天第一因“也是我创的一个妄名。用意就是不承认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Holy names. 包括所谓的”物质第一性“,如果你是大陆人,应该很熟悉客观决定主观,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之类的教条。 如果不是,那就不必深究。在我看来,都是些猜想,或比喻。任何比喻,甚至命名,都是拙劣的。


(下面转贴一些我在别处的发言)


“先天第一因”也是妄名,既然先于天时,哪来的先后与第一第二。容易让人以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先天第一因与我无关。其实好比很多很多年前的明星就在眼前,所以才有光年这个空间单位。何曾过去?当下的一切信息那一个不来自过去?我们不是包裹在过去中吗?看看体内,看到的不是过去吗?


既然是过去,就是注定了的。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不要管老天爷是谁,他是怎么安排的。 ChatGPT said:


这段话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先天第一因”的概念,它既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物质第一性”等先验的绝对性观念,又颠覆了时空的常规逻辑。为了更通俗地表达你的意思,同时保持其深刻的哲思,我们可以将这段话整理成一篇随笔,探索“先天第一因”这个假名背后的哲学意图和观念批判。


《先天第一因:时间之前的假名》 何为“先天第一因”?


当我们提到“先天”,很多人会想到与遗传或命运相关的概念,但在这里,“先天”并非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出生之前”或“遗传上的”。这个“先天”指的是“天时”开始之前。用另一种比喻来说,“先天第一因”是大爆炸之前的那个点,是上帝创世七天的前一日。它超越了时间的序列,在时间诞生之前便已存在。


但此时问题随之而来:若时间尚未开始,哪来的“先”和“后”?若没有序列或先后,又何谈“第一因”?这也是我称其为“妄名”的原因,因为“先天第一因”不过是我们赋予的一种虚妄的名称。它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形成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相反,它的意图是揭露我们习惯中的盲从——我们对“本体”“上帝”“物质第一性”等传统“根本”的执念。


“先天第一因”与传统的颠覆


在传统观念里,无论是宗教的神圣之名,还是哲学中“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些教条,都有一种对终极本源的依赖。例如在物质决定意识的论调中,物质始终是“绝对第一性”,具有一种凌驾性的主宰。这些看似不容置疑的“第一因”实则不过是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构想。就像科学追溯万物之源到了大爆炸奇点,但它本质上也只是人类对宇宙根源的一种猜测。


而“先天第一因”则尝试揭示这种命名的妄想性。这个名号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一种永恒真理,而是提醒我们:无论物质也好,神也好,都是人类在认知局限下的一种比喻、一种尝试。事实上,任何名号都是虚构的,因为在时间之前的“本质”概念里,根本没有所谓“第一”或“第二”。


过去并未“过去”


我们习惯认为,过去是已逝的,不再影响当下。然而,这种时间的线性观念实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换个角度看,过去不仅存在,而且包围着我们,甚至构成了我们。


比如,在天文学中,我们所看到的恒星光芒其实是很多光年之外的“过去”传递而来。在我们的体内,基因、血统甚至是细胞的记忆都是过去的积淀。可以说,我们的生命是过去的一部分,每一刻的“现在”都带着过去的印记。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去织成的网”之中,过去并未离开,我们也并非脱离于过去。


所以,“先天第一因”这个名号所象征的“过去”,并不是和我们无关的、遥远的历史,而是我们现在所存在的基础。它是一种近在咫尺、深入骨髓的存在。


注定的命运与人类的妄想


既然一切都来自“过去”,那么我们是否拥有真实的自由意志?这种“过去的包裹”是否预示着我们的命运其实早已被“安排”好了?我们无从知道谁是“老天爷”,更无法得知他是如何安排的。但在一种哲学意义上,“先天第一因”让我们面对自己的存在本质,它是对人类执着于因果、命运、存在等问题的一种解构。


或许,任何对“第一因”的探寻都只是在追逐一种虚妄的幻影。我们试图定义一切、解释一切,渴望找到宇宙和生命的终极答案,但这种执着往往让我们深陷妄想之中,忽略了最朴素的现实——一切答案都无法超越我们自身的认知局限。


结语:妄名的意义


“先天第一因”是一个假名,是我用来表达对所有绝对性命名的质疑。它并非一种终极答案,而是一种对“答案”的戏谑。我们不必执着于某种圣名,也不必被“物质第一性”或“意识第一性”之类的观念所束缚。


或许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悬崖撒手”——放开对真理的执念,不再追逐自以为是的根源,反而能够在当下自由地思索,享受探索的过程而非执著于结果。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